× 首頁 保險獎 精選頻道 購物車(0) 序號開通 影音課程 登入/註冊
零成本投資是不少投資人追求的重要目標,尤其是在「心理層面」上,達成目標後抽回本金,剩下的投資部位再怎麼波動,都是「多賺的」,因為這筆錢不論是賺是賠,都不會影響已經拿回口袋的「本錢」。 當然,在投資過程中,不少人為了求快,或是受不了波動,反而降低目標達成率,這時候,投資人應該回歸零成本投資的本質,釐清觀念、研究達成的方法,在投資路上才會可長可久。 本錢拿回來後,剩下的部位讓它自己「錢滾錢」,是許多人想要達成零成本投資的目標。其實,零成本投資就是「投資部位在N年翻1倍」的意思,運用在零成本「存股」或是「存債」方面,就是把領到的股息或債息(再投資)以及買賣價差,全部都計算進來的報酬率,在績效達成100%時,代表投資人回本了,達成零成本投資目標。 但是,在達成「零成本投資」的過程當中,投資人要先釐清兩個重要的觀念: 1.為了加快「零成本」速度,所以就買高配息的投資商品? 這樣的觀念其實有盲點,舉例來說,高配息債券(非投資等級債券)違約的風險通常都比投資等級債高,套句股市常聽到的話「賺了股息、賠了價差」,如果違約出現的話,債券基金的淨值勢必減損,這時候可能就會「賺了債息、賠了價差」。 因此,投資人不是不能買高配息的產品,而是要知道自己的風險屬性,不是利息高就好。同樣的狀況也適用在高配息的股票或ETF。 這裡要特別提醒,殖利率和報酬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投資要看總報酬,而不只是高配息。簡單來說,領了股息後,手上持股的價格還必須填息,才算是真正賺到股息,也就是達成了高殖利率的目標,否則這筆錢只是左手換右手、自己配給自已,一旦遇上價格表現不如預期,也就是所謂的「貼息」,投資人不但沒賺到高殖利率,還可能倒賠。 2.為了加快「零成本」速度,所以就「借錢」開槓桿? 槓桿投資任何商品,都會讓原來的風險變大,就像「融資」買股票、操作期貨或選擇權一樣,放大「可能」獲利幅度的同時,風險也放大。 一般來說,投資預期報酬越高、風險通常會越大,例如股市的預期報酬比債市高,但是風險也比債市大,投資人只能在兩者當中取得平衡,不可能要求報酬如同股市一般高,同時風險又要像債市一樣小。 所幸,投資人可以考慮用股債等低度相關的投資工具,來進行配置,好處是在相同的風險波動時,有機會取得較好的報酬率,或是在相同的預期報酬率上,降低波動風險。投資人在了解零成本存股與存債的方法之後,可以考慮股債配置,要達成中長期的投資目標並不難。 股息滾入再投資 加快翻倍速度 不少投資人都認為,股票相較債券是波動比較大的商品,有機會「快速」達成零成本投資的目標。這樣的觀念只對了一半,從歷史經驗來看,股票的長期報酬率較高,投資人的確比較容易以較短的時間,達成零成本投資目標,不過,報酬與風險是一體的兩面,想要越快達成零成本投資目標,就要有承受越大風險的準備。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股票今年上漲3成,明年可能下跌1成,平均年報酬率還有10%,那麼債券可能就是今年上漲8%,明年只上漲2%,平均年報酬率只有5%,但是債券的價格變動沒那麼大。因此,今年進場的股票投資人比較開心,因為股票「賺了3成」大勝債券,但是明年進場的投資人會有些煎熬,因為股票「賠了1成」,遠遜於債券還有2%的正報酬。 運用72法則 計算零成本存股所需時間 至於存股,一般就是想要比定存利率高些,但必須是相當穩定的標的,以台股長期平均殖利率4%為前提來看,根據72法則,18年後你的存股會翻1倍,等於你已經拿回本錢,剩下的部位就是一種「零成本」的投資。 實際上,長期股市報酬率當然遠大於4%這個數字,但是波動也很大。而存股的重點在於「存」這個字,目標是要「長期」以及「穩健」,投資人自然會選擇穩健的標的,或是運用投資組合的配置概念,來降低波動風險。 至於如何達成零成本存股的目標呢?其實,存股可以不用侷限於選個股,投資人也可以選整個市場、區域,也就是存一籃子股票,在相同預期報酬率下,存一籃子股票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分散風險、降低波動度,或在相同的預期風險下,預期報酬率較有機會贏過單押個股。 投資人可以先對股票的長期報酬率有一定的了解,未來在進行「零成本存股」的過程當中,就能夠有一個「標竿」可以參考。 資本利得+配息滾入投資總報酬勝大盤 台股(大盤)指數是大家熟悉的「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只能看出「資本利得」狀況,而另外一個「發行量加權股價報酬指數」,也就是台股報酬指數,是一種總報酬指數的概念,反映了資本利得加上配息再投資下去的總報酬,建議投資人以台股報酬指數作為長期投資總報酬的「標竿」來參考。 舉例來說,今(2023)年5月底為止,大盤指數收在16,578點,相較於2013年5月底的8,254點,10年來漲幅約101%,同期間,台股報酬指數漲幅為192%。 101%與192%這2個數字的差異從何而來?假設小明和小華10年前各投資100萬元在追蹤台股指數的ETF上面(不計相關手續費、稅、內扣費用、追蹤誤差等狀況),小明每年領了股息就拿去花掉,小華則是每年領了股息後又全數再投資下去,10後的現在,小明的投資部位市值成長101%來到201萬元,小華的投資部位則是成長192%來到292萬元。 進一步以複合年報酬率計算,小明每年7.2%的報酬,小華則是每年11.3%的報酬率。大家發現了沒?這邊的7.2%和11.3%的差距是4.1%,大約就是台股現金殖利率的水準。 從上面例子可以了解,過去10年台股平均每年的殖利率大約4%多一點,資本利得部分則是7.2%左右,每年平均的「總報酬」可以用這兩者相加,也就是11.3%,有了這樣的概念之後,大家可以自己計算一下,手上投資部位的「總報酬」有沒有打敗近10年大盤? 最後提醒2個重點,投資人可以在零成本存股時留意: 重點1:長期報酬率保守估算 6%~8%是合理預估 以前面例子來看,台股報酬指數近10年的年化報酬率高達11.3%,其實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但投資人如果預期未來10年,甚至20、30年都會有這樣的報酬率,可能就太過樂觀。 舉例來說,以2020年3月底為止的10年報酬率來看,台股報酬指數是從10,159點,上漲到18,149點,10年總報酬大約只有79%,年化報酬率僅6%,因為2020年3月全球股市因為新冠疫情出現恐慌性的賣壓,台股也不能倖免,而股市本來就是個波動比較大的市場,在不同期間的進出場時間點,可能會帶來極大的報酬率差異。 正因為股市的報酬率波動大,建議投資人應該稍微保守一點看待自己的目標報酬,一般來說,6%~8%的年化報酬率算是穩健的股市長期報酬率預估,如果台股大多頭的狀況在未來重演,可以當做「中樂透」,千萬不要以為是常態。 重點2:測試個人投資壓力耐受度 堅持抱股遇大波動可降低部位 不少投資人對於零成本存股,常常只有預估報酬率,卻忘了測試自己的投資壓力耐受度,也就是帳面上虧損到什麼程度會達到臨界點? 以老牌的元大台灣50 ETF(0050)來看,0050在2022年1月還原權值的股價已經來到140元以上,在此之前5年(2017年1月)還原權值的股價還不到60元,如果是當時進場的投資人,期間領到股息也再投資下去,等於不到5年的時間持股市值已經翻倍,達成「零成本存股」目標。 這看起來美好的成果,其實不少投資人都是看得到、吃不到,因為在2020年1月到3月的股災期間,0050還原權值股價從87.41元重挫最低來到61.4元,等於股價跌了30%之多。 如果不是持股信心十足的穩健型投資人,恐怕在這30%的下跌過程當中,就受不了出清持股,把零成本存股這件事拋到九霄雲外了。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存股要達到「零成本」的目標,其實並不是太難的事,運氣好的話,投資人甚至可能5年不到就有機會達成,但是過程中的「雲霄飛車」走勢,投資人可以先測試自己到底能夠忍受多大的「跌幅」而不為所動。 假設投資人只能忍受1、2成的跌幅,那麼遇到股災時,可能就沒辦法堅持繼續抱股,或許可以考慮降低股市部位,將空出來的資金投入低度相關(或負相關)的投資商品,例如債市來降低總投資部位的波動風險,進一步提高零成本存股勝率。   (插畫:蔡嘉驊/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每天不到10 元,增進財經知識 !(可下載「錢雜誌App」隨身帶著看) 訂閱紙本《Money錢》雜誌12期,優惠現省 880元 訂閱電子《Money錢》24期加碼送6期,狂省2,526元

《專題報導》零成本存股 最快5年回本爽領息

2023/10/24
零成本存股 , 回本 , 領息

零成本投資是不少投資人追求的重要目標,尤其是在「心理層面」上,達成目標後抽回本金,剩下的投資部位再怎麼波動,都是「多賺的」,因為這筆錢不論是賺是賠,都不會影響已經拿回口袋的「本錢」。

當然,在投資過程中,不少人為了求快,或是受不了波動,反而降低目標達成率,這時候,投資人應該回歸零成本投資的本質,釐清觀念、研究達成的方法,在投資路上才會可長可久。

本錢拿回來後,剩下的部位讓它自己「錢滾錢」,是許多人想要達成零成本投資的目標。其實,零成本投資就是「投資部位在N年翻1倍」的意思,運用在零成本「存股」或是「存債」方面,就是把領到的股息或債息(再投資)以及買賣價差,全部都計算進來的報酬率,在績效達成100%時,代表投資人回本了,達成零成本投資目標。

但是,在達成「零成本投資」的過程當中,投資人要先釐清兩個重要的觀念:

1.為了加快「零成本」速度,所以就買高配息的投資商品?

這樣的觀念其實有盲點,舉例來說,高配息債券(非投資等級債券)違約的風險通常都比投資等級債高,套句股市常聽到的話「賺了股息、賠了價差」,如果違約出現的話,債券基金的淨值勢必減損,這時候可能就會「賺了債息、賠了價差」。

因此,投資人不是不能買高配息的產品,而是要知道自己的風險屬性,不是利息高就好。同樣的狀況也適用在高配息的股票或ETF。

這裡要特別提醒,殖利率和報酬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投資要看總報酬,而不只是高配息。簡單來說,領了股息後,手上持股的價格還必須填息,才算是真正賺到股息,也就是達成了高殖利率的目標,否則這筆錢只是左手換右手、自己配給自已,一旦遇上價格表現不如預期,也就是所謂的「貼息」,投資人不但沒賺到高殖利率,還可能倒賠。

2.為了加快「零成本」速度,所以就「借錢」開槓桿?

槓桿投資任何商品,都會讓原來的風險變大,就像「融資」買股票、操作期貨或選擇權一樣,放大「可能」獲利幅度的同時,風險也放大。

一般來說,投資預期報酬越高、風險通常會越大,例如股市的預期報酬比債市高,但是風險也比債市大,投資人只能在兩者當中取得平衡,不可能要求報酬如同股市一般高,同時風險又要像債市一樣小。

所幸,投資人可以考慮用股債等低度相關的投資工具,來進行配置,好處是在相同的風險波動時,有機會取得較好的報酬率,或是在相同的預期報酬率上,降低波動風險。投資人在了解零成本存股與存債的方法之後,可以考慮股債配置,要達成中長期的投資目標並不難。

股息滾入再投資 加快翻倍速度

不少投資人都認為,股票相較債券是波動比較大的商品,有機會「快速」達成零成本投資的目標。這樣的觀念只對了一半,從歷史經驗來看,股票的長期報酬率較高,投資人的確比較容易以較短的時間,達成零成本投資目標,不過,報酬與風險是一體的兩面,想要越快達成零成本投資目標,就要有承受越大風險的準備。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股票今年上漲3成,明年可能下跌1成,平均年報酬率還有10%,那麼債券可能就是今年上漲8%,明年只上漲2%,平均年報酬率只有5%,但是債券的價格變動沒那麼大。因此,今年進場的股票投資人比較開心,因為股票「賺了3成」大勝債券,但是明年進場的投資人會有些煎熬,因為股票「賠了1成」,遠遜於債券還有2%的正報酬。

運用72法則 計算零成本存股所需時間

至於存股,一般就是想要比定存利率高些,但必須是相當穩定的標的,以台股長期平均殖利率4%為前提來看,根據72法則,18年後你的存股會翻1倍,等於你已經拿回本錢,剩下的部位就是一種「零成本」的投資。

實際上,長期股市報酬率當然遠大於4%這個數字,但是波動也很大。而存股的重點在於「存」這個字,目標是要「長期」以及「穩健」,投資人自然會選擇穩健的標的,或是運用投資組合的配置概念,來降低波動風險。

至於如何達成零成本存股的目標呢?其實,存股可以不用侷限於選個股,投資人也可以選整個市場、區域,也就是存一籃子股票,在相同預期報酬率下,存一籃子股票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分散風險、降低波動度,或在相同的預期風險下,預期報酬率較有機會贏過單押個股。

投資人可以先對股票的長期報酬率有一定的了解,未來在進行「零成本存股」的過程當中,就能夠有一個「標竿」可以參考。

資本利得+配息滾入投資總報酬勝大盤

台股(大盤)指數是大家熟悉的「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只能看出「資本利得」狀況,而另外一個「發行量加權股價報酬指數」,也就是台股報酬指數,是一種總報酬指數的概念,反映了資本利得加上配息再投資下去的總報酬,建議投資人以台股報酬指數作為長期投資總報酬的「標竿」來參考。

舉例來說,今(2023)年5月底為止,大盤指數收在16,578點,相較於2013年5月底的8,254點,10年來漲幅約101%,同期間,台股報酬指數漲幅為192%。

101%與192%這2個數字的差異從何而來?假設小明和小華10年前各投資100萬元在追蹤台股指數的ETF上面(不計相關手續費、稅、內扣費用、追蹤誤差等狀況),小明每年領了股息就拿去花掉,小華則是每年領了股息後又全數再投資下去,10後的現在,小明的投資部位市值成長101%來到201萬元,小華的投資部位則是成長192%來到292萬元。

進一步以複合年報酬率計算,小明每年7.2%的報酬,小華則是每年11.3%的報酬率。大家發現了沒?這邊的7.2%和11.3%的差距是4.1%,大約就是台股現金殖利率的水準。

從上面例子可以了解,過去10年台股平均每年的殖利率大約4%多一點,資本利得部分則是7.2%左右,每年平均的「總報酬」可以用這兩者相加,也就是11.3%,有了這樣的概念之後,大家可以自己計算一下,手上投資部位的「總報酬」有沒有打敗近10年大盤?

最後提醒2個重點,投資人可以在零成本存股時留意:

重點1:長期報酬率保守估算 6%~8%是合理預估

以前面例子來看,台股報酬指數近10年的年化報酬率高達11.3%,其實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但投資人如果預期未來10年,甚至20、30年都會有這樣的報酬率,可能就太過樂觀。

舉例來說,以2020年3月底為止的10年報酬率來看,台股報酬指數是從10,159點,上漲到18,149點,10年總報酬大約只有79%,年化報酬率僅6%,因為2020年3月全球股市因為新冠疫情出現恐慌性的賣壓,台股也不能倖免,而股市本來就是個波動比較大的市場,在不同期間的進出場時間點,可能會帶來極大的報酬率差異。

正因為股市的報酬率波動大,建議投資人應該稍微保守一點看待自己的目標報酬,一般來說,6%~8%的年化報酬率算是穩健的股市長期報酬率預估,如果台股大多頭的狀況在未來重演,可以當做「中樂透」,千萬不要以為是常態。

重點2:測試個人投資壓力耐受度 堅持抱股遇大波動可降低部位

不少投資人對於零成本存股,常常只有預估報酬率,卻忘了測試自己的投資壓力耐受度,也就是帳面上虧損到什麼程度會達到臨界點?

以老牌的元大台灣50 ETF(0050)來看,0050在2022年1月還原權值的股價已經來到140元以上,在此之前5年(2017年1月)還原權值的股價還不到60元,如果是當時進場的投資人,期間領到股息也再投資下去,等於不到5年的時間持股市值已經翻倍,達成「零成本存股」目標。

這看起來美好的成果,其實不少投資人都是看得到、吃不到,因為在2020年1月到3月的股災期間,0050還原權值股價從87.41元重挫最低來到61.4元,等於股價跌了30%之多。

如果不是持股信心十足的穩健型投資人,恐怕在這30%的下跌過程當中,就受不了出清持股,把零成本存股這件事拋到九霄雲外了。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存股要達到「零成本」的目標,其實並不是太難的事,運氣好的話,投資人甚至可能5年不到就有機會達成,但是過程中的「雲霄飛車」走勢,投資人可以先測試自己到底能夠忍受多大的「跌幅」而不為所動。

假設投資人只能忍受1、2成的跌幅,那麼遇到股災時,可能就沒辦法堅持繼續抱股,或許可以考慮降低股市部位,將空出來的資金投入低度相關(或負相關)的投資商品,例如債市來降低總投資部位的波動風險,進一步提高零成本存股勝率。

084-pic.png

 

(插畫:蔡嘉驊/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每天不到10 元,增進財經知識 !(可下載「錢雜誌App」隨身帶著看)

訂閱紙本《Money錢》雜誌12期優惠現省 880元

訂閱電子《Money錢》24期加碼送6期狂省2,526元

bnmoney-640x250.jpg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APP

提供最優質的財經文章、影音

1.股市、保險、房地產,掌握最新財經動態
2.專家、名人駐站,提供深度產業分析
3.課程、影音專區,讓動手深度學習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提前預約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