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保險獎 精選頻道 購物車(0) 序號開通 影音課程 登入/註冊
「36歲以前,我除了唸書研究氣象、工作賺錢領薪水、結婚遊山玩水,根本不會去關心投資與理財,因為直覺那是極度危險的事情。」說這話的是人氣甚高的投資部落客「賢哥」(化名),今年42歲,換句話說,從他開始接觸股票迄今,不過才短短5年多時間,沒想到分享的投資文章在網路上卻已經擁有百萬人次的超高點閱率。 目前仍是台北市某所國中理化老師的他,既然認為投資很危險,為何又要以身試險?「因為我擔心萬一將來退撫基金破產,領不到錢啊!」賢哥直白說出他開啟「投資冒險旅程」的動機。 賢哥幼年時,父親開了全鄉第1家麵包店,生意不差,後來朋友相約投資房地產,結果被騙,損失金額超過千萬,在民國70年代,1千萬可以買好幾棟房子。受到這件事影響,賢哥從小就立志要找一份安穩的工作,後來果如其願走入教職。 只是,原本以為是「鐵飯碗」的教職工作,這幾年也面臨了退休金可能不保的危機,「憂患意識」讓他決定靠自己賺退休金。但從來沒碰過股票,如何開啟這冒險旅程? 賺錢無理 賺就是賠  賠錢有理 賠就是賺 「一開始投資,我都是看平面與電視媒體,或是跟買身邊親友與投資前輩介紹的股票,像中鋼(2002)、中華電(2412)這些保守型的,但這些股價都不太動。」直到2010年5月買了37元的裕融(9941),股價短短幾個月大漲到65元,這才讓他首次嘗到大賺的滋味。 2011年歐債危機爆發,賢哥7月開始減碼,並且因為8月要出國,所以出國前把手上的新麥(1580)以市價砍出,「剛好賣在75.4元的最低點。」這次的教訓,讓他深刻體認到,股票不是憑感覺進出、或者因為自己有外務(例如出國),就做出進出決策,「不自己好好做功課的下場就是如此」,賢哥有感而發的表示。 「賺錢無理,賺就是賠;賠錢有理,賠就是賺。」賢哥表示,要知道為何賺、為何賠,否則賺錢只是一時運氣,接下來迎接你的就是賠錢;反之,知道為何賠錢,接下來就有機會改進錯誤、反敗為勝。 投資這門課,從零到練就一身好功夫,一般散戶大多得花上個10年、8年,才堪稱得以進入門內。在經歷過歐債危機後,賢哥拿出當年念大氣科學研究所時的研究精神,開始廣泛閱讀投資經典,經常向資深前輩請益,然後吸收、反芻並內化成自己的一套投資心法。從2012年開始,他的投資即步上軌道,每年報酬率都有15%以上,後發先至的贏家經驗在他身上表露無遺。 「我都會保留預備資金,實際上投入股市只有總資金的4、5成,因此,以實際投入的金額換算報酬率,這幾年平均每年績效都在3成以上。」   今年6月初,他把手上持股全數清光,「4月底台股上萬點,剛好是這波循環的第5波頂點,我的持股大概是在9500~9800點出清。」會賣股的是師傅,賢哥很漂亮地躲過這波高達2800點的股災下殺。   看新聞買股票慘賠 體認「勇於認錯是英雄」   回顧5年多來的股市投資歷程,賢哥說,他就像是念了5個系所:一開始是新聞系,專門看電視買股票、周轉頻繁;接著是美術系,看線圖畫線、用技術面進出;再來是會計系,開始研究財報、用財務數據與比率判斷公司好壞;後來又念了經濟系,開始研究總體經濟;最後是念企管系,他體認到投資就是用當股東的角度去思考公司價值,「聘請優秀的CEO幫你賺錢」。   回顧「投資像念新聞系」的過程,賢哥提到,他在2009年10月開了證券戶,當時加權指數大約是7800點,2010年加權指數則漲了2000多點,當時他看到許多小型股活蹦亂跳,權值股卻相對牛皮,在貪念鼓動下,就把手上的權值股換成小型股操作,然後從報紙或是電視財經節目的名嘴中尋找飆股,「那時候就是標準的看電視求明牌,」賢哥坦白說。   看新聞買股票的特色就是,短短1年時間,他的資產周轉了10幾遍,貢獻了不少手續費及交易稅,之後還遇上歐債危機,讓他直呼這個「新聞系」念得真是很辛苦。   他回憶,當時節能概念很火熱,太陽能、LED類股都漲翻天,在看電視投顧老師介紹下,他選定新上市的艾笛森(3591)於150元進場,沒多久股價漲到190元,讓他好不風光,緊接著開始回跌,他在130元加碼攤平,90多元、80元陸續又攤平,最後卻在60多元全數認賠殺出,損失不貲。   這次的教訓讓賢哥體認到「汰弱留強不攤平,勇於認錯是英雄。」因為知道設立停損點的重要性,他就把停損點設定在7%,只要跌幅超過買進的平均成本7%,一律認錯砍掉。   向電視投顧分析師學畫線圖 結果是「分析屍」遇上「冥牌」   新聞系念完後,賢哥進入「美術系」就讀──從技術線圖來研判股價走勢。憑著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精神,向57台、58台的分析師學習技術分析,有時也轉到90幾台找明牌,不過當「分析屍」遇上「冥牌」,下場可想而知。   有一陣子,賢哥跟同事討論股票,常常說得頭頭是道,同事不禁說:「你講話的口吻,有點第4台分析師的影子」。當下賢哥意識到自己「中毒」了,才趕快戒毒並尋找解藥。   賢哥認為,投資考驗的是「忍功」,「空手時,忍耐等待買點;持有時,忍耐等待賣點」。他現在已經不做短線,對他而言,長線技術分析的指標,才比較具有參考性。   念會計系學財務比率 體悟「成長」比「低PE」重要   美術系的洗禮後,賢哥認為是時候「從零開始」——回歸研究一家公司的本質。他從公司財報的各項財務數字與比率,試圖理出投資的邏輯,舉凡本益比、股價淨值比、殖利率、每股淨值、負債比例、營業毛利率、營業利益率、股東權益報酬率,他都一個個去了解數字背後的意義。   「藉由一大堆的數字來認識一家公司,有點像是在念數學系,但是投資不只要了解數字,還要了解數字、比率背後所代表的涵義及應用,而將數字賦予意義,所以我認為像是在念會計系。」賢哥風趣的分享。   「沒有成長的公司,本益比再低也不值得投資。」這是賢哥在這個階段的最大收穫。他認為,本益比在應用上,不見得越低越好,還必須同時考慮獲利成長率、產業類別、過去本益比的歷史區間,以及公司本身的競爭力等面向。   念經濟系結合總經做股票 有助研判股市溫度高低   會計系之後,賢哥嘗試了解總體經濟環境與股市的相互影響,而此階段他正式進入「經濟系」就讀。   念「經濟系」時,賢哥藉由閱讀書籍、財經部落客文章,開始學習GDP(國內生產毛額)、QE(量化寬鬆)、巴菲特指標(股市市值÷國內生產毛額)、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等總經數據與股市的關聯,也讓他對於景氣與股市的循環有了系統性的理解。   以巴菲特指標為例,GDP是反映一個國家實體經濟的活動力,而一個國家股市的市值,則反映全體投資人對國家經濟強弱的信心,股神巴菲特以這兩者的比值來衡量股市是否過熱,一般也被外界視為股市溫度計。當巴菲特指標越大,代表整體上市櫃公司股價越被高估,反之則是低估。   賢哥特別推薦幾本書籍,包括有「德國巴菲特」美譽的科斯托蘭尼著作《一個投機者的告白》、墨基爾的《漫步華爾街》、黃國華的《鈔票的重量》,以及部落客「草山無為」,讓他念「經濟系」的這個階段特別受用。   進入企管系殿堂 買股票要像自己當老闆   最後,賢哥進到了「企管系」的殿堂,他試著把自己放在企業老闆的角度,先找出位於「成長趨勢」的產業,從中挑出具有競爭力的公司,再從經營者理念等質化分析,以及企業財務等量化分析著手,確認是不是真正具有投資價值的好公司。   他指出,大多數人無法創立一家新公司,自己當老闆,但卻可以利用一點點的存款,買進一家公司的股票,當很多家好公司的股東。廣義來說,股東就是公司的老闆,而專業經理人是領薪水的員工,是股東聘請的員工之一。因此,買一檔股票就等於成為一家公司的老闆。   用專心、熱情的心態擁抱投資,短短5年,賢哥就念完了5門科系,從他的部落格文章可以看出,他的投資有一定脈絡與資訊佐證,縱使勝率不是百分百,但是進出有據,賺時大賺、賠時小賠。   尤其是今年5月,他發現大盤月KD、5月RSI同時出現高檔的牛市背離,對照過去經驗,研判長線趨勢反轉。同時也觀察到,受歐元、日圓貶值等影響,自今年3月開始,台灣出口已經出現連續性衰退,當下他決定立即出清全部持股,安然避開這波近3千點的股災。   集大成後要化繁為簡 外部ROE是重要指標   總結5年的投資歷程,賢哥雖然歷經5個科系的研讀,但如果化繁為簡,只選最重要的一項指標作為進場依據,他認為「外部股東權益報酬率」(股東權益報酬率÷股價淨值比)最有參考性,而此數值至少要大於7%,並且越大越好。   其他如股價在近5年平均本益比下緣附近,或是現金殖利率大於5%以上,都是簡單判斷股價是否已達便宜價的依據。   近期賢哥陸續進場買股,他認為只要資金分散,例如1檔買5%部位,萬一受到大盤拖累、股價下跌,占整體資金的損失也不大,心理壓力較輕。目前他看好精華(1565)、鑫永銓(2114)、建大(2106)、F-百和(8404),持股只占整體資金2成,並持續觀察其他好股的進場時機。   一個從小看著家中長輩在台股操作獲利頗豐,秉持「有為者亦若是」想法的小孩,長大後靠著向母親借的幾十萬元,在1989年股市大多頭期間初試身手,不料隔年隨即碰到台股從1萬2682歷史高點慘跌至2485點的大空頭襲擊,持股大虧逾5成,讓他的「初投資」,一套就長達7年之久。 這個小孩,大學時雖考上土木工程系,卻有強烈的文字創作慾,立志要當作家;另一方面,曾經長住股市套房的他,也開始自學技術分析,鑽研K線、均線、型態,以及多根K線、不同均線之間的各種變化,逐漸領悟出均線順勢操作的方法。 他,就是王力群,一位揣懷著文學夢的投資達人,在母親病逝後,感嘆人生無常,加上矢志要從股市扳回一城,於是在1996年辭掉工作,開始全心投入寫作與投資。 2000年,他出版了《散戶投資上手的第一本書》,第1本就躍居財經類暢銷書。原本想走的是文學路,卻意外成為財經作家。至於股票投資,則持續運用他的均線順勢操作法,其中60日均線是最常使用的指標,短短幾年間獲利就頗有斬獲。 贏時部位多 輸時部位少   王力群指出,以均線順勢操作就是一種機械式操作法,不用預測股價,只要股價站上或跌破均線就做出動作,是一種固定的操作模式。雖然這種方式比較壓抑人性(多數投資人都喜歡預測),有時顯得綁手綁腳,不過在股市當中,重要的是使用的方法能賺到錢,加上能夠準確預測行情的投資人少之又少,因此,機械式操作法的價值就被突顯出來。   王力群舉例,均線操作並非一定要用60日均線,投資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操作習慣、操作周期長短,找出適合自己的均線。但要注意的是,一旦選定了自己的操作系統,就是按表操課,買訊出現進場,只要賣訊沒出現持股續抱,一直抱到賣訊出現出場。   舉例來說,如果使用60日均線順勢操作,在股價突破60日均線時就買進,只要不跌破60日均線(也可以設20日線、10日線,或其他短天期均線,由投資人自定),多單續抱,直到跌破均線的那天賣出,不用考慮價格是多少。   雖然這種方式很難賣在最高點,也很難買在最低點,在盤整時期會因為買訊、賣訊反覆出現而造成虧損,不過只要出現一次趨勢明顯的走勢,波段的獲利就足以彌補盤整時的虧損,長期而言,均線順勢操作還是可以保有不錯的獲利成績。   除了進出場時機外,王力群特別提醒「贏的時候,部位要多;輸的時候,部位要少」,也就是說,部位的控管比勝率的高低重要許多,如果贏了10次,賺了10萬元,輸1次就賠10萬元,那勝率再高也沒用。   因此,在進場之前就要有資金控管的規畫,每次進場的資金占總資金比重多少、要分幾批進場、漲了幾%要加碼(贏時部位多)、跌了多少要減碼或出場(輸時部位少)、個人可承受的風險是多少,投資人必須把這些問題都考慮清楚、做足準備後再進場,才有機會賺多、賠少,長期下來追求穩定獲利,成為真正的股市「長」勝軍。  

百招全,不如一招鮮,1招練成絕招

2015/09/30
投資 , ROE , 股價淨值比 , 均線




「36歲以前,我除了唸書研究氣象、工作賺錢領薪水、結婚遊山玩水,根本不會去關心投資與理財,因為直覺那是極度危險的事情。」說這話的是人氣甚高的投資部落客「賢哥」(化名),今年42歲,換句話說,從他開始接觸股票迄今,不過才短短5年多時間,沒想到分享的投資文章在網路上卻已經擁有百萬人次的超高點閱率。

目前仍是台北市某所國中理化老師的他,既然認為投資很危險,為何又要以身試險?「因為我擔心萬一將來退撫基金破產,領不到錢啊!」賢哥直白說出他開啟「投資冒險旅程」的動機。

賢哥幼年時,父親開了全鄉第1家麵包店,生意不差,後來朋友相約投資房地產,結果被騙,損失金額超過千萬,在民國70年代,1千萬可以買好幾棟房子。受到這件事影響,賢哥從小就立志要找一份安穩的工作,後來果如其願走入教職。

只是,原本以為是「鐵飯碗」的教職工作,這幾年也面臨了退休金可能不保的危機,「憂患意識」讓他決定靠自己賺退休金。但從來沒碰過股票,如何開啟這冒險旅程?




賺錢無理 賺就是賠 
賠錢有理 賠就是賺


「一開始投資,我都是看平面與電視媒體,或是跟買身邊親友與投資前輩介紹的股票,像中鋼(2002)、中華電(2412)這些保守型的,但這些股價都不太動。」直到2010年5月買了37元的裕融(9941),股價短短幾個月大漲到65元,這才讓他首次嘗到大賺的滋味。

2011年歐債危機爆發,賢哥7月開始減碼,並且因為8月要出國,所以出國前把手上的新麥(1580)以市價砍出,「剛好賣在75.4元的最低點。」這次的教訓,讓他深刻體認到,股票不是憑感覺進出、或者因為自己有外務(例如出國),就做出進出決策,「不自己好好做功課的下場就是如此」,賢哥有感而發的表示。

「賺錢無理,賺就是賠;賠錢有理,賠就是賺。」賢哥表示,要知道為何賺、為何賠,否則賺錢只是一時運氣,接下來迎接你的就是賠錢;反之,知道為何賠錢,接下來就有機會改進錯誤、反敗為勝。

投資這門課,從零到練就一身好功夫,一般散戶大多得花上個10年、8年,才堪稱得以進入門內。在經歷過歐債危機後,賢哥拿出當年念大氣科學研究所時的研究精神,開始廣泛閱讀投資經典,經常向資深前輩請益,然後吸收、反芻並內化成自己的一套投資心法。從2012年開始,他的投資即步上軌道,每年報酬率都有15%以上,後發先至的贏家經驗在他身上表露無遺。

「我都會保留預備資金,實際上投入股市只有總資金的4、5成,因此,以實際投入的金額換算報酬率,這幾年平均每年績效都在3成以上。」
 
今年6月初,他把手上持股全數清光,「4月底台股上萬點,剛好是這波循環的第5波頂點,我的持股大概是在9500~9800點出清。」會賣股的是師傅,賢哥很漂亮地躲過這波高達2800點的股災下殺。
 
看新聞買股票慘賠
體認「勇於認錯是英雄」

 
回顧5年多來的股市投資歷程,賢哥說,他就像是念了5個系所:一開始是新聞系,專門看電視買股票、周轉頻繁;接著是美術系,看線圖畫線、用技術面進出;再來是會計系,開始研究財報、用財務數據與比率判斷公司好壞;後來又念了經濟系,開始研究總體經濟;最後是念企管系,他體認到投資就是用當股東的角度去思考公司價值,「聘請優秀的CEO幫你賺錢」。
 
回顧「投資像念新聞系」的過程,賢哥提到,他在2009年10月開了證券戶,當時加權指數大約是7800點,2010年加權指數則漲了2000多點,當時他看到許多小型股活蹦亂跳,權值股卻相對牛皮,在貪念鼓動下,就把手上的權值股換成小型股操作,然後從報紙或是電視財經節目的名嘴中尋找飆股,「那時候就是標準的看電視求明牌,」賢哥坦白說。
 
看新聞買股票的特色就是,短短1年時間,他的資產周轉了10幾遍,貢獻了不少手續費及交易稅,之後還遇上歐債危機,讓他直呼這個「新聞系」念得真是很辛苦。
 
他回憶,當時節能概念很火熱,太陽能、LED類股都漲翻天,在看電視投顧老師介紹下,他選定新上市的艾笛森(3591)於150元進場,沒多久股價漲到190元,讓他好不風光,緊接著開始回跌,他在130元加碼攤平,90多元、80元陸續又攤平,最後卻在60多元全數認賠殺出,損失不貲。
 
這次的教訓讓賢哥體認到「汰弱留強不攤平,勇於認錯是英雄。」因為知道設立停損點的重要性,他就把停損點設定在7%,只要跌幅超過買進的平均成本7%,一律認錯砍掉。
 
向電視投顧分析師學畫線圖
結果是「分析屍」遇上「冥牌」

 
新聞系念完後,賢哥進入「美術系」就讀──從技術線圖來研判股價走勢。憑著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精神,向57台、58台的分析師學習技術分析,有時也轉到90幾台找明牌,不過當「分析屍」遇上「冥牌」,下場可想而知。
 
有一陣子,賢哥跟同事討論股票,常常說得頭頭是道,同事不禁說:「你講話的口吻,有點第4台分析師的影子」。當下賢哥意識到自己「中毒」了,才趕快戒毒並尋找解藥。
 
賢哥認為,投資考驗的是「忍功」,「空手時,忍耐等待買點;持有時,忍耐等待賣點」。他現在已經不做短線,對他而言,長線技術分析的指標,才比較具有參考性。
 
念會計系學財務比率
體悟「成長」比「低PE」重要

 
美術系的洗禮後,賢哥認為是時候「從零開始」——回歸研究一家公司的本質。他從公司財報的各項財務數字與比率,試圖理出投資的邏輯,舉凡本益比、股價淨值比、殖利率、每股淨值、負債比例、營業毛利率、營業利益率、股東權益報酬率,他都一個個去了解數字背後的意義。
 
「藉由一大堆的數字來認識一家公司,有點像是在念數學系,但是投資不只要了解數字,還要了解數字、比率背後所代表的涵義及應用,而將數字賦予意義,所以我認為像是在念會計系。」賢哥風趣的分享。
 
「沒有成長的公司,本益比再低也不值得投資。」這是賢哥在這個階段的最大收穫。他認為,本益比在應用上,不見得越低越好,還必須同時考慮獲利成長率、產業類別、過去本益比的歷史區間,以及公司本身的競爭力等面向。
 
念經濟系結合總經做股票
有助研判股市溫度高低

 
會計系之後,賢哥嘗試了解總體經濟環境與股市的相互影響,而此階段他正式進入「經濟系」就讀。
 
念「經濟系」時,賢哥藉由閱讀書籍、財經部落客文章,開始學習GDP(國內生產毛額)、QE(量化寬鬆)、巴菲特指標(股市市值÷國內生產毛額)、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等總經數據與股市的關聯,也讓他對於景氣與股市的循環有了系統性的理解。
 
以巴菲特指標為例,GDP是反映一個國家實體經濟的活動力,而一個國家股市的市值,則反映全體投資人對國家經濟強弱的信心,股神巴菲特以這兩者的比值來衡量股市是否過熱,一般也被外界視為股市溫度計。當巴菲特指標越大,代表整體上市櫃公司股價越被高估,反之則是低估。
 
賢哥特別推薦幾本書籍,包括有「德國巴菲特」美譽的科斯托蘭尼著作《一個投機者的告白》、墨基爾的《漫步華爾街》、黃國華的《鈔票的重量》,以及部落客「草山無為」,讓他念「經濟系」的這個階段特別受用。
 
進入企管系殿堂
買股票要像自己當老闆

 
最後,賢哥進到了「企管系」的殿堂,他試著把自己放在企業老闆的角度,先找出位於「成長趨勢」的產業,從中挑出具有競爭力的公司,再從經營者理念等質化分析,以及企業財務等量化分析著手,確認是不是真正具有投資價值的好公司。
 
他指出,大多數人無法創立一家新公司,自己當老闆,但卻可以利用一點點的存款,買進一家公司的股票,當很多家好公司的股東。廣義來說,股東就是公司的老闆,而專業經理人是領薪水的員工,是股東聘請的員工之一。因此,買一檔股票就等於成為一家公司的老闆。
 
用專心、熱情的心態擁抱投資,短短5年,賢哥就念完了5門科系,從他的部落格文章可以看出,他的投資有一定脈絡與資訊佐證,縱使勝率不是百分百,但是進出有據,賺時大賺、賠時小賠。
 
尤其是今年5月,他發現大盤月KD、5月RSI同時出現高檔的牛市背離,對照過去經驗,研判長線趨勢反轉。同時也觀察到,受歐元、日圓貶值等影響,自今年3月開始,台灣出口已經出現連續性衰退,當下他決定立即出清全部持股,安然避開這波近3千點的股災。
 
集大成後要化繁為簡
外部ROE是重要指標
 

總結5年的投資歷程,賢哥雖然歷經5個科系的研讀,但如果化繁為簡,只選最重要的一項指標作為進場依據,他認為「外部股東權益報酬率」(股東權益報酬率÷股價淨值比)最有參考性,而此數值至少要大於7%,並且越大越好。
 
其他如股價在近5年平均本益比下緣附近,或是現金殖利率大於5%以上,都是簡單判斷股價是否已達便宜價的依據。
 
近期賢哥陸續進場買股,他認為只要資金分散,例如1檔買5%部位,萬一受到大盤拖累、股價下跌,占整體資金的損失也不大,心理壓力較輕。目前他看好精華(1565)、鑫永銓(2114)、建大(2106)、F-百和(8404),持股只占整體資金2成,並持續觀察其他好股的進場時機。
 

money-640x250.jpg


立即登入會員,每天可免費閱讀5篇VIP文章!
或立即訂閱可無限閱讀!
(文章未完,請登入繼續觀看)
立即登入會員,每天可免費閱讀5篇VIP文章!
或立即訂閱可無限閱讀!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APP

提供最優質的財經文章、影音

1.股市、保險、房地產,掌握最新財經動態
2.專家、名人駐站,提供深度產業分析
3.課程、影音專區,讓動手深度學習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提前預約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