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保險獎 精選頻道 購物車(0) 序號開通 影音課程 登入/註冊
活躍文壇多年的鄭如晴,2 個寶貝女兒張瀛、張鈞甯各自在廣告界、演藝圈成績出色,母女 3 人出了名的感情好,但談到金錢價值觀,媽媽可是不妥協。名字是父母給的第一個珍貴禮物,氣質女星張鈞甯演出《武媚娘傳奇》在中國竄紅,卻因為中國粉絲不會念「甯」字,日前在微博上出現了「求張鈞甯改名字」的聯署,而這事傳到媽媽鄭如晴的耳裡,她直率回應:「膽敢要我們改名!這是千挑萬選的名字,不改!」霸氣捍衛「鈞甯」這份禮物。 星媽,是女兒張鈞甯進入演藝圈後,加注在鄭如晴身上的角色;作家,則是鄭如晴長期投入的職業。她,活躍文壇多年,曾榮獲多項小說創作獎,同時也是大學副教授,講授「小說賞析與創作」、「兒童文學」。論起知名度,鄭如晴可是比女兒竄紅得更早。鄭如晴有 2 個寶貝女兒,分別是大女兒張瀛、二女兒張鈞甯,2 人年紀只差 1 歲,性格卻大不相同,姊姊張瀛感性,連看鬼片都會感動掉淚,目前於上海任職廣告公司的創意總監;妹妹張鈞甯理性,小時候生性內向,一直到被發掘進入演藝圈,才蛻變成如今高人氣的自信女星。 張瀛、張鈞甯各擁舞台,鄭如晴是背後大功臣 「我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 2 個女兒各自擁有揮灑的舞台,過得很開心,而且活出自我、有自信。」鄭如晴欣慰說。談起教養經,鄭如晴認為,台灣父母經常一味將自己的想法加諸在孩子身上,最大問題是看不到孩子的優點,「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優點,即便是愛現,那也是他的優點!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找到表演的舞台啊!」眾所周知,張鈞甯是演藝圈中少數高學歷的新生代女星,擁有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法律組碩士學位,「大家看到的都是鈞甯,她是循著教育體制發展的孩子,但我常以姊姊張瀛為例,她從小數理不好,只愛畫畫,當年決定要去念復興美工時,老師還打電話關切真的要讓女兒念高職嗎?」鄭如晴表示,張瀛讀高職那 3 年過得很開心,奠定了自信心,去年張瀛獲得坎城網路廣告獎,更加讓她慶幸當年沒逼女兒念一般高中。幾年前,鄭如晴將母女間的親密互動寫成散文書《和女兒談戀愛》,這才披露她獨力扶養2姊妹的單親生活。令人好奇的是,鄭如晴如何教養女兒的金錢價值觀? 母女3人誰最會存錢? 「應該是我吧!」鄭如晴笑說。 鄭如晴透露,姊姊張瀛愛吃,錢花在飲食上比較多,而且在上海工作會擔心食安問題,要想吃得有保障些,通常花費也較貴。妹妹張鈞甯雖然忙到連花錢的時間都沒有,但是她愛旅行,錢都花在旅費上。「我自己在家簡單煮,不愛外食,旅行次數也沒鈞甯多,又不愛逛街,其實不花什麼錢。」 張瀛也說:「剛開始工作時,我是有錢就花的人,理財觀念薄弱,媽媽比較厲害,懂得存錢和投資,我一直到工作 3 年後,才去買理財產品。」 為了一個電動玩具,張鈞甯曾苦存 1 年 「從小我就跟女兒說,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想要獲得一定要付出。」鄭如晴透露,女兒小時候除了民生必需開銷,她不會給多餘的零用錢,假設女兒想買某樣東西,就必須有所表現才能實現,例如努力讀書、贏得獎賞,或自己存錢買。女兒張瀛回憶兒時也笑談:「小學時,印象中都是幫忙做家務才有零用錢,但是過年的紅包錢是自己管,不必上繳,領到紅包都會開心,覺得自己很有錢;上了國中,每周零用錢是 350 元,包含中餐、點心跟公車錢,那時還曾經為了買偶像卡片,省錢走路去上課;等到升高中,零用錢增加至每周 600 元,沒花完就會存下來。」鄭如晴說,「像她們看到表哥、表弟有電動玩具,也會想要,別的小孩想買什麼都能得到,兩姊妹不免會來跟我抱怨。」她透露,小時候張鈞甯為了要買一個電動玩具,曾經足足存了 1 年多的零用錢。「現在偶爾我們聊天時,鈞甯還會苦笑說『小時候存錢好辛苦耶!』。」而這也養成張鈞甯愛存錢的好習慣,即使現在戲約、代言不斷,收入豐渥的她依舊會「養撲滿」,且最鍾愛 50 元硬幣,每當撲滿餵飽了,就能累積一筆 1、2 萬元的積蓄,足以兌換一張日本來回機票,讓她很有成就感。 女人一定要經濟獨立,精神才會滿足 幾年前,姊姊張瀛到英國攻讀平面設計與傳播碩士學位時,台幣兌英鎊匯率一路從 55 元飆升至最高 67 元,在英國念書開銷龐大,鄭如晴還曾精算過,加總生活費和學費,張瀛待在英國的每 1 分鐘,平均要花上台幣 3 塊錢,因而常提醒女兒要把握時間念書,她笑說,「其實張瀛自己也很緊張。」「我每個月匯固定的生活費給張瀛,如果她額外要用錢,就必須去打工,有一次她在印度餐廳畫壁畫打工,花了很多時間(在英國,時間就是金錢),還掏腰包買作畫顏料,最後卻落得做白工的下場。」但鄭如晴並沒有替女兒抱屈,反而認為是學到社會經驗,受點教訓都是將來成長的養分。「鈞甯念大學時,也曾經到補習班打工接電話,去發過傳單。」話鋒一轉,鄭如晴談到,現在有些年輕人的金錢價值觀偏差,想滿足自己的慾望卻不願付出努力,甚至女生可以在網路上大言不慚希望有人買某樣東西給她,那是不正確的,「不勞而獲的東西,不會長久!」女人,一定要經濟獨立!這點鄭如晴非常認同,「我常跟女兒說,女人的一輩子不是為了要結婚,只要能夠獨立自主,就算沒有伴,也可以讓自己活得很開心,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下,精神才會達到滿足。」她強調,不是有錢就能滿足,而是應該建立最起碼的保障。 ▲學期末鄭如晴和世新學生開心合影留念。   鄭如晴傳道、授業也解惑 鄭如晴在世新大學、台灣藝術大學講授「小說賞析與創作」、「兒童文學」,在課堂上,她除了教導專業,也不吝於和學生分享做人做事、自我探索的人生經驗。 「不一定能培養每個學生成為優秀的小說家,但他們將來可以變成文字高手,現在文創產業蓬勃,需要人才幫品牌說故事,而文字能創造企業價值及良好形象。」鄭如晴經常舉網路上熱門的微電影廣告為例,她鼓勵學生要培養自己說故事的能力,創造自己在就業市場的最大價值。 不懂的不碰 理財獨鍾買保值房子 孝順的張鈞甯,入行以來,賺的錢都交給媽媽管理,就連在中國拍戲收到卡費催繳通知、額度不夠被停卡,都得有勞鄭如晴處理。但談及理財,鄭如晴自認不是專家,「現在我都告訴女兒,不要做自己能力無法承擔的投資,能力不單單是指金錢面,還包括個人的分析能力、產業知識。」而這也是鄭如晴從 2008 年金融海嘯中學到的深刻領悟。2008 年,台股曾觸及 9309 高點,一場金融海嘯讓台股重創至 3955 點的谷底,市場哀鴻遍野,鄭如晴也深受其害,一度有幾餐難過到滴水未沾。「海嘯之前,台股大好,朋友叫我們買一些股票起來放,結果卻賠了很多錢,後來我們再也不做股票投資了,因為不懂,就是超出能力所及。」 「後來我都跟女兒說,投資不是不行,但必須花心思了解產業體質,明白究竟值不值得投入,研究過後,再拿一小部分的錢,驗證自己的分析能力對不對。」鄭如晴很堅持,超出能力所及的,得等能力提升了再說。而女兒張瀛自認是很懶得管錢的人,數字觀念不好,所以有錢就是存定存,「媽媽提醒我,存定存不如買有保障的理財產品。」因此,張瀛除了定存,也嘗試買基金,小賺了一些。現在鄭如晴理財首重穩定與保值,而她獨鍾房地產,「買房子是長期持有,為了將來可以棲身,不是要創造財富,我們也沒有心力買進賣出,當然房地產不一定永遠是最好的,但起碼相對保值,也不用花太多腦筋。」顯然海嘯這一堂課,都讓母女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理財之道。 鄭如晴的買房經 鄰捷運、 交通便利 要能就近管理 偏好住宅區物件 買房是鄭如晴母女的理財目標,而現在她們已經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家。原本因為家裡藏書非常多,希望 3 人各自擁有 1 間書房,但這樣房子必須很大才行,後來只好折衷變成要有 1 間大書房。鄭如晴笑說,「現在書房都是我一個人在用。」 有多餘的錢,鄭如晴打算再買保值的房子,她表示若有機會收租也不錯。「除去投資的眼光,我也很喜歡有山的地方,接近大自然應該會對寫作有幫忙,生活悠閒,還能轉換心情,不過,這是比較浪漫的想法。」她笑笑說。 張瀛分享,「常常聽媽媽跟我分析買房該注意的事,沒想到上次回台灣,她居然跟我分析在上海要買哪裡的房子、怎樣的房型……讓我很驚訝!」 本文精采內容來自《Money錢》, 掌握最新投資理財資訊且,請鎖定 2022年6月號《Money錢》 (攝影:張家禎/本文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媽媽從小用 1 觀念教 張鈞甯養出理財好習慣!星媽作家鄭如晴:女人一定要經濟獨立,精神才會滿足

2022/06/17
張鈞甯 , 鄭如晴 , 理財

活躍文壇多年的鄭如晴,2 個寶貝女兒張瀛、張鈞甯各自在廣告界、演藝圈成績出色,母女 3 人出了名的感情好,但談到金錢價值觀,媽媽可是不妥協。
名字是父母給的第一個珍貴禮物,氣質女星張鈞甯演出《武媚娘傳奇》在中國竄紅,卻因為中國粉絲不會念「甯」字,日前在微博上出現了「求張鈞甯改名字」的聯署,而這事傳到媽媽鄭如晴的耳裡,她直率回應:「膽敢要我們改名!這是千挑萬選的名字,不改!」霸氣捍衛「鈞甯」這份禮物。
星媽,是女兒張鈞甯進入演藝圈後,加注在鄭如晴身上的角色;作家,則是鄭如晴長期投入的職業。她,活躍文壇多年,曾榮獲多項小說創作獎,同時也是大學副教授,講授「小說賞析與創作」、「兒童文學」。論起知名度,鄭如晴可是比女兒竄紅得更早。
鄭如晴有 2 個寶貝女兒,分別是大女兒張瀛、二女兒張鈞甯,2 人年紀只差 1 歲,性格卻大不相同,姊姊張瀛感性,連看鬼片都會感動掉淚,目前於上海任職廣告公司的創意總監;妹妹張鈞甯理性,小時候生性內向,一直到被發掘進入演藝圈,才蛻變成如今高人氣的自信女星。

張瀛、張鈞甯各擁舞台,鄭如晴是背後大功臣

「我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 2 個女兒各自擁有揮灑的舞台,過得很開心,而且活出自我、有自信。」鄭如晴欣慰說。
談起教養經,鄭如晴認為,台灣父母經常一味將自己的想法加諸在孩子身上,最大問題是看不到孩子的優點,「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優點,即便是愛現,那也是他的優點!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找到表演的舞台啊!」
眾所周知,張鈞甯是演藝圈中少數高學歷的新生代女星,擁有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法律組碩士學位,「大家看到的都是鈞甯,她是循著教育體制發展的孩子,但我常以姊姊張瀛為例,她從小數理不好,只愛畫畫,當年決定要去念復興美工時,老師還打電話關切真的要讓女兒念高職嗎?」
鄭如晴表示,張瀛讀高職那 3 年過得很開心,奠定了自信心,去年張瀛獲得坎城網路廣告獎,更加讓她慶幸當年沒逼女兒念一般高中。
幾年前,鄭如晴將母女間的親密互動寫成散文書《和女兒談戀愛》,這才披露她獨力扶養2姊妹的單親生活。令人好奇的是,鄭如晴如何教養女兒的金錢價值觀?

母女3人誰最會存錢?

「應該是我吧!」鄭如晴笑說。
鄭如晴透露,姊姊張瀛愛吃,錢花在飲食上比較多,而且在上海工作會擔心食安問題,要想吃得有保障些,通常花費也較貴。妹妹張鈞甯雖然忙到連花錢的時間都沒有,但是她愛旅行,錢都花在旅費上。「我自己在家簡單煮,不愛外食,旅行次數也沒鈞甯多,又不愛逛街,其實不花什麼錢。」
張瀛也說:「剛開始工作時,我是有錢就花的人,理財觀念薄弱,媽媽比較厲害,懂得存錢和投資,我一直到工作 3 年後,才去買理財產品。」

為了一個電動玩具,張鈞甯曾苦存 1 年

「從小我就跟女兒說,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想要獲得一定要付出。」鄭如晴透露,女兒小時候除了民生必需開銷,她不會給多餘的零用錢,假設女兒想買某樣東西,就必須有所表現才能實現,例如努力讀書、贏得獎賞,或自己存錢買。
女兒張瀛回憶兒時也笑談:「小學時,印象中都是幫忙做家務才有零用錢,但是過年的紅包錢是自己管,不必上繳,領到紅包都會開心,覺得自己很有錢;上了國中,每周零用錢是 350 元,包含中餐、點心跟公車錢,那時還曾經為了買偶像卡片,省錢走路去上課;等到升高中,零用錢增加至每周 600 元,沒花完就會存下來。」
鄭如晴說,「像她們看到表哥、表弟有電動玩具,也會想要,別的小孩想買什麼都能得到,兩姊妹不免會來跟我抱怨。」她透露,小時候張鈞甯為了要買一個電動玩具,曾經足足存了 1 年多的零用錢。「現在偶爾我們聊天時,鈞甯還會苦笑說『小時候存錢好辛苦耶!』。」
而這也養成張鈞甯愛存錢的好習慣,即使現在戲約、代言不斷,收入豐渥的她依舊會「養撲滿」,且最鍾愛 50 元硬幣,每當撲滿餵飽了,就能累積一筆 1、2 萬元的積蓄,足以兌換一張日本來回機票,讓她很有成就感。

女人一定要經濟獨立,精神才會滿足

幾年前,姊姊張瀛到英國攻讀平面設計與傳播碩士學位時,台幣兌英鎊匯率一路從 55 元飆升至最高 67 元,在英國念書開銷龐大,鄭如晴還曾精算過,加總生活費和學費,張瀛待在英國的每 1 分鐘,平均要花上台幣 3 塊錢,因而常提醒女兒要把握時間念書,她笑說,「其實張瀛自己也很緊張。」
「我每個月匯固定的生活費給張瀛,如果她額外要用錢,就必須去打工,有一次她在印度餐廳畫壁畫打工,花了很多時間(在英國,時間就是金錢),還掏腰包買作畫顏料,最後卻落得做白工的下場。」但鄭如晴並沒有替女兒抱屈,反而認為是學到社會經驗,受點教訓都是將來成長的養分。
「鈞甯念大學時,也曾經到補習班打工接電話,去發過傳單。」話鋒一轉,鄭如晴談到,現在有些年輕人的金錢價值觀偏差,想滿足自己的慾望卻不願付出努力,甚至女生可以在網路上大言不慚希望有人買某樣東西給她,那是不正確的,「不勞而獲的東西,不會長久!」女人,一定要經濟獨立!這點鄭如晴非常認同,「我常跟女兒說,女人的一輩子不是為了要結婚,只要能夠獨立自主,就算沒有伴,也可以讓自己活得很開心,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下,精神才會達到滿足。」她強調,不是有錢就能滿足,而是應該建立最起碼的保障。


▲學期末鄭如晴和世新學生開心合影留念。

 

鄭如晴傳道、授業也解惑

鄭如晴在世新大學、台灣藝術大學講授「小說賞析與創作」、「兒童文學」,在課堂上,她除了教導專業,也不吝於和學生分享做人做事、自我探索的人生經驗。
「不一定能培養每個學生成為優秀的小說家,但他們將來可以變成文字高手,現在文創產業蓬勃,需要人才幫品牌說故事,而文字能創造企業價值及良好形象。」鄭如晴經常舉網路上熱門的微電影廣告為例,她鼓勵學生要培養自己說故事的能力,創造自己在就業市場的最大價值。

不懂的不碰
理財獨鍾買保值房子

孝順的張鈞甯,入行以來,賺的錢都交給媽媽管理,就連在中國拍戲收到卡費催繳通知、額度不夠被停卡,都得有勞鄭如晴處理。但談及理財,鄭如晴自認不是專家,「現在我都告訴女兒,不要做自己能力無法承擔的投資,能力不單單是指金錢面,還包括個人的分析能力、產業知識。」而這也是鄭如晴從 2008 年金融海嘯中學到的深刻領悟。
2008 年,台股曾觸及 9309 高點,一場金融海嘯讓台股重創至 3955 點的谷底,市場哀鴻遍野,鄭如晴也深受其害,一度有幾餐難過到滴水未沾。「海嘯之前,台股大好,朋友叫我們買一些股票起來放,結果卻賠了很多錢,後來我們再也不做股票投資了,因為不懂,就是超出能力所及。」
「後來我都跟女兒說,投資不是不行,但必須花心思了解產業體質,明白究竟值不值得投入,研究過後,再拿一小部分的錢,驗證自己的分析能力對不對。」鄭如晴很堅持,超出能力所及的,得等能力提升了再說。而女兒張瀛自認是很懶得管錢的人,數字觀念不好,所以有錢就是存定存,「媽媽提醒我,存定存不如買有保障的理財產品。」因此,張瀛除了定存,也嘗試買基金,小賺了一些。
現在鄭如晴理財首重穩定與保值,而她獨鍾房地產,「買房子是長期持有,為了將來可以棲身,不是要創造財富,我們也沒有心力買進賣出,當然房地產不一定永遠是最好的,但起碼相對保值,也不用花太多腦筋。」顯然海嘯這一堂課,都讓母女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理財之道。

鄭如晴的買房經

  • 鄰捷運、 交通便利
  • 要能就近管理
  • 偏好住宅區物件

買房是鄭如晴母女的理財目標,而現在她們已經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家。原本因為家裡藏書非常多,希望 3 人各自擁有 1 間書房,但這樣房子必須很大才行,後來只好折衷變成要有 1 間大書房。鄭如晴笑說,「現在書房都是我一個人在用。」
有多餘的錢,鄭如晴打算再買保值的房子,她表示若有機會收租也不錯。「除去投資的眼光,我也很喜歡有山的地方,接近大自然應該會對寫作有幫忙,生活悠閒,還能轉換心情,不過,這是比較浪漫的想法。」她笑笑說。
張瀛分享,「常常聽媽媽跟我分析買房該注意的事,沒想到上次回台灣,她居然跟我分析在上海要買哪裡的房子、怎樣的房型……讓我很驚訝!」

本文精采內容來自《Money錢》,

掌握最新投資理財資訊且,請鎖定 2022年6月號《Money錢》

(攝影:張家禎/本文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money-640x250.jpg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APP

提供最優質的財經文章、影音

1.股市、保險、房地產,掌握最新財經動態
2.專家、名人駐站,提供深度產業分析
3.課程、影音專區,讓動手深度學習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提前預約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