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保險獎 精選頻道 購物車(0) 序號開通 影音課程 登入/註冊
為改善台股結構性問題,金管會副主委鄭貞茂積極提出各項新方案。對於金融業長期以獲利、業績為導向的狀況也提出看法,並期待藉著推廣「普惠金融」,讓大眾享有更便利的金融服務。 過去,我擔任花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長達10年時間,總體經濟是我所嫻熟的;隨後我接任金融研訓院院長一職,在這個國家智庫,我們做市場研究,提供報告給金融業者參考。接著,我到農業金庫擔任總經理,負責銀行經營管理,有業績壓力要跑客戶,了解銀行要做的風險控管、法規遵循、反洗錢等。因為有不同的歷練,讓我能以不一樣的角度思考台灣金融市場的需求。   我們看股票市場,2016年台股報酬率超過10%,以全世界股市的排名來看,這樣的報酬相當不錯,但以台股長期發展來看,我比較關心的是結構性問題。   台灣有少子化、人口老化的挑戰,我們發現,40至60歲投資人占了股市總投資人口的50%,20多至30多歲的年輕族群很少,這可能是資金不足,或者人才外移所造成的影響。而金管會能做的,就是幫年輕世代創造友善的交易平台。年輕人認為股票太貴,我們可將交易價格降低,或以定期定額的方式,來鼓勵年輕人參與股市。   用研究實證績效 鼓勵財團法人買台股   金管會每周都有業務會報,我也透過與同仁、業者、學界的互動,思考如何提升台股動能。例如,近期我們鼓勵金管會周邊單位、財團法人用自有資金來投資台股,先前金管會已經在法規上替財團法人鬆綁,讓資金能投入股市,但執行比率較低。因為財團法人認為,投資並非它們的本業,且自有基金必須安全,不能有虧損,因此資金多半放銀行定存。   其實,財團法人若將資金放在被動投資標的,既能降低風險,也會有比定存收益更好的報酬。為了降低財團法人對投資台股的疑慮,我提出實證資料。我請同仁以元大台灣50 ETF(0050)試算,從2003年7月(0050於當年6月30日掛牌)開始買進,之後持續每年在第一個交易日投資,至今平均報酬率有8%以上(含息),是定存的好多倍。   有投資台股的財團法人說,現在大盤指數偏高,所以先前大多獲利了結,目前持股部位偏少。日後我們準備將這些投資台股有獲利的成功經驗,推廣至其他財團法人。   此外,我們也考量台股在外資心目中的地位。無可否認,全世界股票交易市場都在進步,但台股卻連續遭MSCI降低權重,近幾年對台股市場威脅較大的就是規模持續擴張的中國股市。   雖然台股在MSCI的權重被調降,但實際影響有限;即使調降權重,外資仍很支持權值股,因為權值股成交量大。反過來說,在櫃買中心掛牌的股票,因為股本小,即使是好公司,外資也不敢投資,所以我們該思考的是,如何培養出像台積電一樣的好公司,吸引外資投入。   這是相當艱鉅的挑戰,把一隻金雞母養大,需要日積月累的努力,並沒有短期速成的藥方。其實,台灣有許多隱形冠軍,好好培養,它們都有成為下一個台積電的實力。   兆豐紐約分行遭重罰 突顯法遵、風控問題   除了台股結構性問題需要長期關注與調整,金融市場的法遵制度也該被重視與落實。2016年最震驚金融市場的事件,就是兆豐銀行紐約分行被紐約金融服務署(NYDFS)處以台灣史上最高罰款──1.8億美元,折合台幣約57億元。   風險控管沒落實,在台灣卻逐漸演變成政治問題,這突顯我們對國際不夠了解。接任金管會副主委3天後,我率團到智利參加國際銀行監理官年會,中間在洛杉磯轉機的空檔,與在美國有分行的銀行業者交換意見。   參加國際銀行監理官年會時,我也與美國金融監理官溝通。他們認為,從最基層人員到最高層,都必須對風控、法遵有所了解,法遵不是法遵長一個人的事。但台資銀行在法遵上僅是做做樣子,實際上並沒有在運作。   台資銀行有總公司給的財務績效壓力,心態是能不花錢就不花錢,因此今日省下不該省的小錢,日後就有可能花大錢在裁罰案。整合兩者觀點後能發現,歸根究柢,問題在於不重視法遵的公司文化。   應加強董事教育 支持修法導正公司文化   回頭審視台灣金融機構,能看到類似案件層出不窮。以TRF(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為例,銀行端偽造中小企業主的投資資歷、不當銷售TRF,銀行經營者不能推說:「都是理專沒有遵守規定。」真是這樣嗎?這其實是企業組織文化的問題。每家銀行都有風控部門,但會不會僅是聊備一格,實際運作仍是以業績為導向?   前線理專為了達到公司規定業績而不當銷售,在銷售當下沒預料到後果有多嚴重,結果不但被金管會處罰,即使拿出自己的佣金與客戶和解都還不夠賠。問題來自公司組織文化,到底風險是由誰控管?   針對這類問題,金管會能做的是導正金融機構去重視風險控管,未來只要遭受處罰,日後要申請新業務就會變得困難。公司每個董事的責任重大,他們開會不該只聽CEO業務報告,而是應該多了解公司政策,例如員工的KPI(關鍵績效指標)如何訂定?是否合理?董事會必須比現在負起更多責任。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Money錢》2017年2月號第113期

鄭貞茂:改善台股結構性問題 是當務之急

2017/02/04
鄭貞茂,金融,普惠金融,台股,金管會
為改善台股結構性問題,金管會副主委鄭貞茂積極提出各項新方案。對於金融業長期以獲利、業績為導向的狀況也提出看法,並期待藉著推廣「普惠金融」,讓大眾享有更便利的金融服務。

過去,我擔任花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長達10年時間,總體經濟是我所嫻熟的;隨後我接任金融研訓院院長一職,在這個國家智庫,我們做市場研究,提供報告給金融業者參考。接著,我到農業金庫擔任總經理,負責銀行經營管理,有業績壓力要跑客戶,了解銀行要做的風險控管、法規遵循、反洗錢等。因為有不同的歷練,讓我能以不一樣的角度思考台灣金融市場的需求。
 
我們看股票市場,2016年台股報酬率超過10%,以全世界股市的排名來看,這樣的報酬相當不錯,但以台股長期發展來看,我比較關心的是結構性問題。
 
台灣有少子化、人口老化的挑戰,我們發現,40至60歲投資人占了股市總投資人口的50%,20多至30多歲的年輕族群很少,這可能是資金不足,或者人才外移所造成的影響。而金管會能做的,就是幫年輕世代創造友善的交易平台。年輕人認為股票太貴,我們可將交易價格降低,或以定期定額的方式,來鼓勵年輕人參與股市。
 

用研究實證績效
鼓勵財團法人買台股

 
金管會每周都有業務會報,我也透過與同仁、業者、學界的互動,思考如何提升台股動能。例如,近期我們鼓勵金管會周邊單位、財團法人用自有資金來投資台股,先前金管會已經在法規上替財團法人鬆綁,讓資金能投入股市,但執行比率較低。因為財團法人認為,投資並非它們的本業,且自有基金必須安全,不能有虧損,因此資金多半放銀行定存。
 
其實,財團法人若將資金放在被動投資標的,既能降低風險,也會有比定存收益更好的報酬。為了降低財團法人對投資台股的疑慮,我提出實證資料。我請同仁以元大台灣50 ETF(0050)試算,從2003年7月(0050於當年6月30日掛牌)開始買進,之後持續每年在第一個交易日投資,至今平均報酬率有8%以上(含息),是定存的好多倍。
 
有投資台股的財團法人說,現在大盤指數偏高,所以先前大多獲利了結,目前持股部位偏少。日後我們準備將這些投資台股有獲利的成功經驗,推廣至其他財團法人。
 
此外,我們也考量台股在外資心目中的地位。無可否認,全世界股票交易市場都在進步,但台股卻連續遭MSCI降低權重,近幾年對台股市場威脅較大的就是規模持續擴張的中國股市。
 
雖然台股在MSCI的權重被調降,但實際影響有限;即使調降權重,外資仍很支持權值股,因為權值股成交量大。反過來說,在櫃買中心掛牌的股票,因為股本小,即使是好公司,外資也不敢投資,所以我們該思考的是,如何培養出像台積電一樣的好公司,吸引外資投入。
 
這是相當艱鉅的挑戰,把一隻金雞母養大,需要日積月累的努力,並沒有短期速成的藥方。其實,台灣有許多隱形冠軍,好好培養,它們都有成為下一個台積電的實力。
 

兆豐紐約分行遭重罰
突顯法遵、風控問題

 
除了台股結構性問題需要長期關注與調整,金融市場的法遵制度也該被重視與落實。2016年最震驚金融市場的事件,就是兆豐銀行紐約分行被紐約金融服務署(NYDFS)處以台灣史上最高罰款──1.8億美元,折合台幣約57億元。
 
風險控管沒落實,在台灣卻逐漸演變成政治問題,這突顯我們對國際不夠了解。接任金管會副主委3天後,我率團到智利參加國際銀行監理官年會,中間在洛杉磯轉機的空檔,與在美國有分行的銀行業者交換意見。
 
參加國際銀行監理官年會時,我也與美國金融監理官溝通。他們認為,從最基層人員到最高層,都必須對風控、法遵有所了解,法遵不是法遵長一個人的事。但台資銀行在法遵上僅是做做樣子,實際上並沒有在運作。
 
台資銀行有總公司給的財務績效壓力,心態是能不花錢就不花錢,因此今日省下不該省的小錢,日後就有可能花大錢在裁罰案。整合兩者觀點後能發現,歸根究柢,問題在於不重視法遵的公司文化。
 

應加強董事教育
支持修法導正公司文化

 
回頭審視台灣金融機構,能看到類似案件層出不窮。以TRF(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為例,銀行端偽造中小企業主的投資資歷、不當銷售TRF,銀行經營者不能推說:「都是理專沒有遵守規定。」真是這樣嗎?這其實是企業組織文化的問題。每家銀行都有風控部門,但會不會僅是聊備一格,實際運作仍是以業績為導向?
 
前線理專為了達到公司規定業績而不當銷售,在銷售當下沒預料到後果有多嚴重,結果不但被金管會處罰,即使拿出自己的佣金與客戶和解都還不夠賠。問題來自公司組織文化,到底風險是由誰控管?
 
針對這類問題,金管會能做的是導正金融機構去重視風險控管,未來只要遭受處罰,日後要申請新業務就會變得困難。公司每個董事的責任重大,他們開會不該只聽CEO業務報告,而是應該多了解公司政策,例如員工的KPI(關鍵績效指標)如何訂定?是否合理?董事會必須比現在負起更多責任。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Money錢》2017年2月號第113期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APP

提供最優質的財經文章、影音

1.股市、保險、房地產,掌握最新財經動態
2.專家、名人駐站,提供深度產業分析
3.課程、影音專區,讓動手深度學習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提前預約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