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保險獎 精選頻道 購物車(0) 序號開通 影音課程 登入/註冊
國內ETF的熱潮持續擴散,台灣業者發行ETF至今年將滿14年,前面11年,ETF投資標的每年只有個位數的發行量,2015年起卻呈倍數增長,發行了13檔,2016年發行28檔,今年至2月8日止就已經發行了5檔,目前國內ETF總數量已達69檔,資產規模則從2003年的394餘億元,增加至2016年底的2600餘億元,成長近5.6倍。   隨著投資熱度持續升高,近年積極發行ETF產品、一心想要超越龍頭元大投信的富邦投信董事長胡德興表示,富邦今年會以ETF產品為主,發行量是2位數。而緊追在富邦投信之後的國泰投信也非常積極,這些投信業者們,不只在數量上競爭,也在產品類型上互別苗頭。   因此,ETF產品原本只有完全追蹤指數的原型ETF,增加了看空市場走勢的反向型ETF、倍數看漲或看跌的槓桿型ETF;投資標的也從股價指數,擴增到商品、匯率、債券等。觀察業者近1年發行ETF的模式,每發行一種ETF產品,會同時推出原型、反向、槓桿等3檔,來滿足不同投資人需求。   ETF產品多元化發展 僅少數標的適合長期投資   國內ETF市場鬧熱滾滾,成立將滿24年的海外ETF市場也不遑多讓。1993年美國推出全球第1檔SPDR S&P 500 ETF(股市代碼SPY)至今,全球ETF總發行量已經超過上千檔,包含債券、房地產、原物料、黃金及匯率等多元化的產品類型。   根據資誠(PwC)全球ETF調查報告,預測全球ETF總資產將在2021年超過7兆美元,是2015年底的1.5倍多。其中,北美(美國為主)ETF的資產總值,將由2015年底的2.1兆美元增加至5.9兆美元,年複合成長率23%;歐洲ETF的資產總規模,則由2015年底的4600億美元增加至1.6兆美元,年複合成長率28%,成長最多;亞洲市場規模相對較小,預期資產規模將由2015年底的2080億美元增加至5600億美元,複合年成長率22%。   當投資人支付較高的費用成本,多數基金績效卻只貼近指數時,同樣績效緊貼追蹤指數,但費用相對低廉的被動式操作ETF,就吸引了投資人的目光,因此成為基金業者想擺脫經營困局的新選擇。   長期投資且推廣ETF的財經作家綠角表示,很高興台灣ETF市場朝國際化靠攏,讓投資人的選擇可以更多元化,不過他提醒,槓桿、反向等ETF蓬勃發展,但就指數化且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投資人不但用不到,且可能反受其害。   另一位知名財經作家怪老子蕭世斌,則以「等很久」來表達對ETF國際化的歡迎,然而他卻說,國內業者發行的ETF中,只有元大台灣50(0050)、元大S&P 500(00646)以及元大美債20(00679B)值得購買且長期持有10年以上。   為什麼2位ETF達人如此評論?這就要從產品的型態及操作方式兩方面來了解,這也是ETF投資人需要自我修練的功夫!   5關鍵挑選ETF 不是隨便買都能賺   ETF的分類方式與共同基金類似,不過專家與業者特別提醒投資人,追蹤指數的原型ETF適合長期投資,反向與槓桿型ETF只能短線操作。也就是說,投資人必須先確認標的市場,以及投資目的是長期投資或想要短線投機,再從眾多ETF商品中,根據以下5個關鍵條件,來挑選適合自己的ETF。   關鍵1 指數架構 首選全市場指數   看指數架構有2個角度,一是指數涵蓋面,另一個是編製方式。   涵蓋面最大的是全市場指數,包含掛牌上市的每一檔有價證券,例如台灣加權股價指數、日本東證股價指數;部分涵蓋的指數,則是依據某些標準來挑選有價證券並加以編製,例如道瓊工業指數是挑選S&P 500指數中最優質的30檔強勢個股編製而成;日經225指數是從東京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中,選取市值大與流動性最佳的225檔優質藍籌股加以編製而成。   編制方式也有2種,一種是以股價加權計算的指數,以美國道瓊工業指數與日經225指數為代表,另一種是以市值加權計算的指數,例如台灣加權股價指數、日本東証股價指數、富時中國A50指數等,是目前最普遍的編制方式。   為什麼指數架構很重要?因為ETF是複製所追蹤的指數成分標的而成,ETF的績效必須盡可能貼近所追蹤的指數,所以標的指數中成分股的表現好壞,會直接影響投資人的報酬。 綠角建議,指數化投資優先以全市場指數為首選,市值加權方法才能幫投資人取得市場報酬,因此優於價格加權。富邦投信量化及指數投資部資深協理廖崇文的看法也和綠角一樣,因為市值大通常表示流動性高,而挑選特定條件個股編制的ETF,則可能錯失獲利機會,例如0050挑選50檔市值最大的個股,就會忽略小型股的成長機會。   不過有一個市場例外,廖崇文強調,唯一具成長股特性的那斯達克指數,涵蓋未來5年新經濟的代表公司,即便只挑選具代表性的100檔個股,也不會錯過成長契機。指數架構攸關ETF報酬的另一層意思是:ETF直接曝露市場風險,值得投資人留意。   關鍵2 內扣總費用率 影響ETF報酬   投資人必須負擔且由ETF資產內扣的費用,包括經理費、保管費、上市費及上市年費、指數授權費、期貨轉倉費用等,相關資料可以在公開說明書中找到。這些費用是投資人要負擔的成本,為資金資產價值的減項,內扣總費用率的高低,直接影響ETF的報酬表現。   偏愛投資境外ETF的綠角統計,台灣ETF的費用率普遍較境外ETF來得高。由台灣業者發行、投資國際股市的ETF,年度費用率約在0.7%~0.8%之間,美國的ETF則約在0.05%~0.15%之間。綠角強調,不要小看每年0.5%~0.6%的差距,長期下來會帶來不小的財富差距。 另外,公開說明書上寫的費用率未必是實際發生的費用率,投資人應該每年確認業者公布的實際發生總內扣費用,來確認實際負擔的成本有多少。   小標:關鍵3 追蹤誤差越小 越貼近市場表現   追蹤誤差是指ETF績效與所追蹤指數績效之間的差距,追蹤誤差大小,代表ETF績效偏離追蹤指數的大小,是投資人必須留意的風險。   ETF追蹤指數需要一定的營運成本,加上持有現金部位、成分股變動調整等影響,通常績效會落後追蹤指數一些。追蹤誤差越小,代表ETF表現越接近所追蹤的指數,越能帶給投資人貼近和追蹤指數一樣的報酬,誤差比率如果等於總內扣費用比率,這是ETF績效最好的表現。   如果內扣費用率不高,但追蹤誤差大,對投資人的報酬率會很傷,綠角觀察指出,採樣追蹤的ETF比較容易發生這樣的情況。蕭世斌則認為,投資標的指數是不是具成長性,未來可呈上漲趨勢才是關鍵,追蹤誤差小代表基金公司管理ETF績效好,對報酬有加乘的效果。   關鍵4 資產規模小 會遇到清算風險   ETF具有共同基金特性,但又可以透過集中市場買賣,因此若是ETF資產規模太小,可能會被基金業者清算,一旦ETF下市,投資人會被迫終止投資,影響投資人的資產組合規畫。   目前台灣官方規定,境內基金清算門檻是台幣2億元,至於境外ETF部分,綠角建議規模至少要在1億美元以上,才能降低遇到清算的風險,因此分類太細的ETF,都應盡量避開。   關鍵5 流動性太差 當心賣不掉   流動性差,投資人可能遇到買不到或賣不掉的情況。以目前境內發行的ETF來看,雖然0050、台灣50反1(00632R)等5日均量可達千張以上,但多數ETF的成交張數,則是從個位數到幾百張不等,流動性並不好。   只是,投資人不必太擔心。元大投信、富邦投信與國泰投信均表示,ETF發行時,造市券商均參與認購且簽署合約,一定會負起縮減折溢價差距及改善流動性不足的問題,即便現在流動性低,但投資人一定買得到且賣得掉,這是造市券商提供的售後服務。至於境外ETF,綠角建議選擇每日成交至少10萬股的ETF,較能避開買賣不成的風險。   覺得這5個挑選關鍵不好懂?有個簡單方法可用,就是根據「全市場優於大型股,全市場優於產業型」的原則來挑選,因此綠角建議以投資全市場的ETF為主。蕭世斌也是這樣做,直接從MSCI全球指數中挑選,買進iShares MSCI全世界ETF(股市代碼ACWI)。   蕭世斌表示,市場趨勢無法預測,首選涵蓋已開發市場與新興市場的全球指數,就不需要關心市場高低點、資產規模、流動性這些問題,而且定期檢視、調整又有專業經理人處理,投資人買進持有後,不必再做任何事。然而,投資人如果想積極買賣ETF,接下來2種操作功夫需要努力學習! 熟練2個操作功夫 長期持有、短線價差都能賺   元大投信期貨信託部副總譚士屏建議,原型ETF適合買進並持有(Buy and hold),反向與槓桿ETF適合打帶跑(Hit and run)。換個說法,就等同於中國A50正2基金經理人游日傑所推薦的,以原型ETF當作核心部位,長期持有,然後以反向或槓桿型ETF作為機動持股,來靈活追漲殺跌。   以中國股市為例,國泰投信中國A50反1基金經理人楊子慧認為,中國股市是「慢牛行情」,當長期趨勢往上時,投資人應以追漲為主,具體作法是,以50%的資金買進原型A50 ETF,做為長多核心部位,然後20%的資金靈活搭配事件投資。   當有利多事件發生,預期將驅動中國股市強力上漲,此時立刻買進正向2倍A50 ETF,來擴大獲利空間;反之,利空突發時,不想變動核心持股,就可以買進反向A50 ETF來避險,減輕可能的損失與心理壓力。   游日傑提醒,正向與槓桿ETF都是短線投資商品,因為事件發生而買進時,若2周的時間內表現不如預期,不論賺賠,投資人都要果斷出場。廖崇文也提醒,當作機動投資的反向與槓桿ETF,除非市場不間斷一路上漲或下跌,才能繼續持有,否則最長1個月,投資人一定要勇於出場。   槓桿、反向型ETF 切記只能以短線操作   為什麼專家們這麼強調打帶跑,勇於認錯出場?楊子慧解釋,槓桿與反向ETF的設計原理就是追漲殺跌,當市場連續上漲時,正向2倍漲得更多;市場連續下跌時,反向1漲得也多。然而當股市漲漲跌跌時,不但沒有「正」的複利效果,而且還會變成「負」的複利效果,且區間漲漲跌跌的幅度越大、次數越多,「負」的複利效果越大。   再以富邦VIX(00677U)為例,該ETF強調具有避險功能,自2016年12月30日掛牌以來至2017年2月10日,因市場多頭氣勢強勁,跌幅已達26.5%,廖崇文表示,VIX就像一座活火山,不爆發則已,一爆發威力強大,有機會因黑天鵝事件轉虧為盈,但當市場跌幅越大時,要完全彌補虧損的機率就越低,因此廖崇文建議,投資人看錯時,勇於認賠反向或槓桿ETF才是正確作法。  

ETF浪潮來襲 5關鍵+2功夫=自動獲利

2017/03/06
投資 , ETF , 蕭世斌 , 綠角 , 內扣費用

國內ETF的熱潮持續擴散,台灣業者發行ETF至今年將滿14年,前面11年,ETF投資標的每年只有個位數的發行量,2015年起卻呈倍數增長,發行了13檔,2016年發行28檔,今年至2月8日止就已經發行了5檔,目前國內ETF總數量已達69檔,資產規模則從2003年的394餘億元,增加至2016年底的2600餘億元,成長近5.6倍。
 
隨著投資熱度持續升高,近年積極發行ETF產品、一心想要超越龍頭元大投信的富邦投信董事長胡德興表示,富邦今年會以ETF產品為主,發行量是2位數。而緊追在富邦投信之後的國泰投信也非常積極,這些投信業者們,不只在數量上競爭,也在產品類型上互別苗頭。
 
因此,ETF產品原本只有完全追蹤指數的原型ETF,增加了看空市場走勢的反向型ETF、倍數看漲或看跌的槓桿型ETF;投資標的也從股價指數,擴增到商品、匯率、債券等。觀察業者近1年發行ETF的模式,每發行一種ETF產品,會同時推出原型、反向、槓桿等3檔,來滿足不同投資人需求。

 
ETF產品多元化發展
僅少數標的適合長期投資

 
國內ETF市場鬧熱滾滾,成立將滿24年的海外ETF市場也不遑多讓。1993年美國推出全球第1檔SPDR S&P 500 ETF(股市代碼SPY)至今,全球ETF總發行量已經超過上千檔,包含債券、房地產、原物料、黃金及匯率等多元化的產品類型。
 
根據資誠(PwC)全球ETF調查報告,預測全球ETF總資產將在2021年超過7兆美元,是2015年底的1.5倍多。其中,北美(美國為主)ETF的資產總值,將由2015年底的2.1兆美元增加至5.9兆美元,年複合成長率23%;歐洲ETF的資產總規模,則由2015年底的4600億美元增加至1.6兆美元,年複合成長率28%,成長最多;亞洲市場規模相對較小,預期資產規模將由2015年底的2080億美元增加至5600億美元,複合年成長率22%。
 
當投資人支付較高的費用成本,多數基金績效卻只貼近指數時,同樣績效緊貼追蹤指數,但費用相對低廉的被動式操作ETF,就吸引了投資人的目光,因此成為基金業者想擺脫經營困局的新選擇。
 
長期投資且推廣ETF的財經作家綠角表示,很高興台灣ETF市場朝國際化靠攏,讓投資人的選擇可以更多元化,不過他提醒,槓桿、反向等ETF蓬勃發展,但就指數化且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投資人不但用不到,且可能反受其害。
 
另一位知名財經作家怪老子蕭世斌,則以「等很久」來表達對ETF國際化的歡迎,然而他卻說,國內業者發行的ETF中,只有元大台灣50(0050)、元大S&P 500(00646)以及元大美債20(00679B)值得購買且長期持有10年以上。
 
為什麼2位ETF達人如此評論?這就要從產品的型態及操作方式兩方面來了解,這也是ETF投資人需要自我修練的功夫!
 

5關鍵挑選ETF
不是隨便買都能賺

 
ETF的分類方式與共同基金類似,不過專家與業者特別提醒投資人,追蹤指數的原型ETF適合長期投資,反向與槓桿型ETF只能短線操作。也就是說,投資人必須先確認標的市場,以及投資目的是長期投資或想要短線投機,再從眾多ETF商品中,根據以下5個關鍵條件,來挑選適合自己的ETF。
 
關鍵1 指數架構 首選全市場指數
 
看指數架構有2個角度,一是指數涵蓋面,另一個是編製方式。
 
涵蓋面最大的是全市場指數,包含掛牌上市的每一檔有價證券,例如台灣加權股價指數、日本東證股價指數;部分涵蓋的指數,則是依據某些標準來挑選有價證券並加以編製,例如道瓊工業指數是挑選S&P 500指數中最優質的30檔強勢個股編製而成;日經225指數是從東京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中,選取市值大與流動性最佳的225檔優質藍籌股加以編製而成。
 
編制方式也有2種,一種是以股價加權計算的指數,以美國道瓊工業指數與日經225指數為代表,另一種是以市值加權計算的指數,例如台灣加權股價指數、日本東証股價指數、富時中國A50指數等,是目前最普遍的編制方式。
 
為什麼指數架構很重要?因為ETF是複製所追蹤的指數成分標的而成,ETF的績效必須盡可能貼近所追蹤的指數,所以標的指數中成分股的表現好壞,會直接影響投資人的報酬。


綠角建議,指數化投資優先以全市場指數為首選,市值加權方法才能幫投資人取得市場報酬,因此優於價格加權。富邦投信量化及指數投資部資深協理廖崇文的看法也和綠角一樣,因為市值大通常表示流動性高,而挑選特定條件個股編制的ETF,則可能錯失獲利機會,例如0050挑選50檔市值最大的個股,就會忽略小型股的成長機會。
 
不過有一個市場例外,廖崇文強調,唯一具成長股特性的那斯達克指數,涵蓋未來5年新經濟的代表公司,即便只挑選具代表性的100檔個股,也不會錯過成長契機。指數架構攸關ETF報酬的另一層意思是:ETF直接曝露市場風險,值得投資人留意。
 
關鍵2 內扣總費用率 影響ETF報酬
 
投資人必須負擔且由ETF資產內扣的費用,包括經理費、保管費、上市費及上市年費、指數授權費、期貨轉倉費用等,相關資料可以在公開說明書中找到。這些費用是投資人要負擔的成本,為資金資產價值的減項,內扣總費用率的高低,直接影響ETF的報酬表現。
 
偏愛投資境外ETF的綠角統計,台灣ETF的費用率普遍較境外ETF來得高。由台灣業者發行、投資國際股市的ETF,年度費用率約在0.7%~0.8%之間,美國的ETF則約在0.05%~0.15%之間。綠角強調,不要小看每年0.5%~0.6%的差距,長期下來會帶來不小的財富差距。


另外,公開說明書上寫的費用率未必是實際發生的費用率,投資人應該每年確認業者公布的實際發生總內扣費用,來確認實際負擔的成本有多少。
 
小標:關鍵3 追蹤誤差越小 越貼近市場表現
 
追蹤誤差是指ETF績效與所追蹤指數績效之間的差距,追蹤誤差大小,代表ETF績效偏離追蹤指數的大小,是投資人必須留意的風險。
 
ETF追蹤指數需要一定的營運成本,加上持有現金部位、成分股變動調整等影響,通常績效會落後追蹤指數一些。追蹤誤差越小,代表ETF表現越接近所追蹤的指數,越能帶給投資人貼近和追蹤指數一樣的報酬,誤差比率如果等於總內扣費用比率,這是ETF績效最好的表現。
 
如果內扣費用率不高,但追蹤誤差大,對投資人的報酬率會很傷,綠角觀察指出,採樣追蹤的ETF比較容易發生這樣的情況。蕭世斌則認為,投資標的指數是不是具成長性,未來可呈上漲趨勢才是關鍵,追蹤誤差小代表基金公司管理ETF績效好,對報酬有加乘的效果。

 


立即登入會員,每天可免費閱讀5篇VIP文章!
或立即訂閱可無限閱讀!
(文章未完,請登入繼續觀看)
立即登入會員,每天可免費閱讀5篇VIP文章!
或立即訂閱可無限閱讀!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APP

提供最優質的財經文章、影音

1.股市、保險、房地產,掌握最新財經動態
2.專家、名人駐站,提供深度產業分析
3.課程、影音專區,讓動手深度學習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提前預約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