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保險獎 精選頻道 購物車(0) 序號開通 影音課程 登入/註冊
近來年金改革紛爭不斷,不但造成社會不安,勞工、軍公教都覺得自己的福利受到剝削,不少軍公教人員數度走上街頭抗爭,相較之下,多數年輕人卻是冷漠地看著父母、伯嬸的怒吼⋯⋯ 年金改革真的與年輕人無關嗎?年金破產問題究竟有沒有解?該怎麼解?《Money錢》雜誌特地舉辦了「退休金論壇」,從退休金自選角度切入,對年金議題進行深入剖析。 我們邀請十餘年來致力推動年金改革的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教授王儷玲,以及多年在美國擔任基金經理人、長期關注台灣退休金問題的闕又上,從他們的觀點對談中,清楚告訴你:年金破產有解!     闕又上:王教授曾提及,很多年輕人不了解「退休金自選」這件事,也不認為這跟他們有關,為什麼退休金改革對他們很重要?退休金自選為何對他們會產生很大影響?妳為什麼覺得,年金改革對年輕人而言,世代正義甚至比職業分配正義更重要?   王儷玲:年輕朋友覺得,退休金改革好像離得很遠、對他們來說「事不關己」,因為別人沒有退休金,關他們什麼事?其實,台灣退休金制度有3大來源,其中職業退休金的自選,也就是自己帳戶裡的錢,能不能自行選擇投資標的,之所以對年輕人很重要,可從幾個觀點來看。   建立個人帳戶 退休金自己領   王儷玲:台灣的人口結構非常惡劣,老化速度非常快,在這個大水庫裡面,大家被強迫繳保費,可是依照現在勞保的財務狀況,10∼15年之後退休金就破產了,那誰可以領到這些錢呢?就是現在快要退休的人。   退休金破產這個問題是政府投資效能的問題,可是對年輕人來說,被強迫參加社會保險,不斷繳保費,最後的結果卻是領不到退休金,被扣的錢就是世代不正義、世代不公平的掠奪。   要避免後面一代的年輕人領不到錢,就是在職業退休金下面有「個人帳戶」,帳戶裡的錢是你自己的,然後你能選擇有效的投資管道,透過多元投資工具,創造較佳的投資報酬,退休金就不會破產,你也不需要跟老年人分享這筆錢。   我們應該把年金改革切割得非常清楚,就是政府的社會保險責任應該越來越少(例如勞保年金),讓下一代年輕人可以透過新的職業退休金制度(例如勞工退休金),也就是不會破產的個人帳戶,來儲備退休金。   要解決這個問題,年輕人自己應該有個主張:我要「確定提撥制」,然後制度底下有更有效率的投資管道,讓這些錢可以去投資更多台灣的股票、企業,甚至年輕人想要做的文創產業、創新產業,讓它成為正向循環。   自己帳戶裡的錢能被有效利用,這是「勞退自選」非常重要的基礎,也是我們認為這次年金改革一定要做的事情。我希望年輕人不只關心年金改革,而要理解改革背後的整個政策、經濟,甚至對台灣下一代年輕人未來的影響,這個部分他們要有主導權。   撇開政府3% 報酬多賺453萬退休金   闕又上:我補充一下王教授提到的「確定提撥制」,目前勞退僱主提撥率是6%。如果你有本事,例如買台積電(2330),股價漲了40倍,當時的10萬元,現在就是400萬元,這是確定提撥制的精神,你放進去的金額有管制,但成長的金額不受管制,有本事就盡量去創造。   確定提撥制的最大優點是,一不會破產;二是屬於自己的,可攜帶,離開公司也不受影響;三是它有成長性;四是有參與性,大家把資金放進來,國家有這個資金、公司有這個資金,可以去擴充。所以它不只是一份退休金,帶動的是一整 個國家社會的資金水庫。   「可自選」和「不可自選」會產生很大差異,用薪水2.5萬元來做試算:老闆提撥6%,員工自己也提撥6%(這部分還以抵稅),相當於2.5萬元的12%,即每月3,000元,若以7%投資報酬率與由政府操盤的2.9%來試算,25歲到65歲,40年大概相差453萬元,2.9%報酬率大概累積下來的金額265萬元,用7%的投資工具則可創造718萬元,如果拉到10%,則是1,593萬元。   由自己管理, 在這個平台就可以選擇台灣50(0050),投資台灣最棒的50大企業,甚至適度開放一些海外優質基金的連結,這可依國家政策來調整,比如初期只開放10%、20%比重。   台股在1989年的指數是12,682點,那時美國道瓊指數大約在2,701點,今天道瓊已經跨過2萬點,台股還跨越不了12,682點,所以退休金自選很重要。退休金如果不能自選,關於年金破產的很多解決方案就會很難推動,而且年輕人也 不會參與,因此退休金自選的重要性,不亞於現在年金改革所謂的比例分配。 一個能自選, 一個不能自選,7%∼10%和2.9%的投資報酬,40幾年下來可以差2∼5倍這麼多!500%的東西不去搶,大家只顧著打勞保、退撫的泥沼戰,實在很可惜。   開放勞退自選 才能真正解決新世代退休金問題   闕又上:美國在30年前就有401(k)退休計畫,我認為,這是比較能解決台灣目前問題的方案。401(k)退休金給的誘因很高,提撥上限最高到1.8萬美元,且有免稅優惠,如果年薪3萬美元,等於是60%免稅。   目前台灣勞退最高只能自提6%,而且不能自己選投資標的,完全沒有誘因。假設仿照國外,自提比重可達收入的20%、甚至25%,且可完全抵稅,這些資金進入退休金帳戶再投入市場,30歲開始到65歲領取,長達30年,可以提供國家一個穩定的資金發展管道,民眾可以投資台灣的一流企業,甚至可以逐步開放投資國外基金,讓台灣可以借重全世界一流企業,帶動經濟發展。   國家稅收短期看起來會下降,但到60歲時,資金可能成長達5~10倍,這時稅收也會是5~10倍,所以它只是一個短暫的過渡,讓民眾先贏,政府再來補充稅收。有這麼多好處,我們好奇的是,依王教授的了解,為什麼政府沒有努力去推動退休金自選?妳認為現在去做,困難點在哪裡?值不值得做?     勞退≠勞保 勞退金沒有破產疑慮   王儷玲:現在的困難點就是政府財政年年都是赤字,這25年來,大概只有4、5年不是赤字。   從現金流量觀點來看,退休金自選是引導資金進入長期投資的一個管道,這些有效率的投資,未來能創造更大的財富,就能有更多稅收,這是政府經濟的量能。現在要救台灣經濟,應該要想,什麼才是正向的資金流動,讓資金建設台灣、投資台灣,年輕人才有未來,這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應該怎麼做?這絕對不只是「年金改革」的議題,而是我們該怎麼建設新的經濟,讓年輕人覺得有前途。   目前勞退只有6%的人參與自願提撥,等於稅負優惠被浪費掉,因為我們沒有自選平台,政府保證至少2年定存利率的收益機制,大家又對政府投資、財務狀況不信任,甚至還有人認為勞退會破產,這是錯誤的認知。基本上,勞退金是企業僱主提撥到個人帳戶內,不像勞保,因為是政府提供的社會福利,才會有破產疑慮。   既然沒人運用這個管道,財政部就會認為,為什麼還需要提供更多的稅負優惠?而且提高稅負優惠,還有修法問題,需要立法院修改勞退制度的優惠規定。   勞退自選平台 勞退新制自選平台架構的概念是,保留原先政府管理基金的保證2年期定存收益選項,新增民眾依風險屬性、年齡等考量,自選投資商品的選項。初步規畫自選平台下將有高成長型基金、穩健型基金、保守型基金、人生週期基金,以及保證型與非保證型的年金型商品等,但自選平台並不保證收益,由個人自負盈虧。     勞退自選 活化政府資金應用   闕又上:基本上妳也同意第2層職退自選部分,要有稅負誘因才可以長期解決年金破產問題,比第1層社會保險的勞保來得重要。勞保這個戰場,就算現在大家妥協了,未來還是要面臨什麼時候要破產,對不對?   王儷玲:我想大部分年輕人都會認同,如果他能夠有一個不破產的退休金帳戶,然後一進職場就享有稅負優惠的提撥,再引導他去買比較好、比較多元的資產配置投資工具,這樣對年輕人來說,就解決了未來退休金不足的問題。   關於勞保,我不能說我同意第2層比較重要。政府是社會保險的保險人,具支付責任;政府也是公務人員退休基金的僱主,同樣具支付責任,這2個財務問題是政府的問題,但政府不能因此忘了整個年金改革應該要有3層,解決第1層或僱主責任之外,應該看到下一代有1000多萬勞工,在勞保之外還有勞退,就是401(k)這種帳戶型的退休金,政府要建立正確的制度,並想想怎麼用政府基金的錢投資台灣未來的經濟。   我們希望更多年輕人支持勞退自選,支持第2層職業退休金的資金運用要更專業,例如法人化或勞退自選平台,提供多元的基金。就像私校退撫,如果按照現行機制,私校老師只要每個月願意多提撥一些錢,稅負優惠加上投報率,未來每月會多8,000~16,000元退休金,當有了這樣的金額時,我們還需要像現在一樣,要花非常多力量去爭論福利要不要下降、要不要繳更多保費嗎?   台灣應該要用正面的動能創造更多經濟的稅收,財政部才會有錢,不是為了現在要拿更多稅,而不能給稅負優惠,這是很重要的mindset(心態)。   理想的3層年金改革   立法院初審的年金改革法案,包含台灣退休金制度中第1層社會保險的勞保,以及第2層職業退休金的公教人員退撫金,其中又以版本的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較受矚目。   根據官版年金改革方案,其中較具爭議的重點包括:①18%優惠存款分6年歸零,月退金低於3萬2,160元者維持18%優存;②所得替代率以60%為目標逐年調降;③退休金計算基礎由任職最後1年本俸,逐年改為退休前15年平均本俸採計;④法定退休年齡逐步延後至65歲。   這種多繳、晚退、少領的改革方案,目標只是先鎖定一個世代不破產,王儷玲提出,要永續經營,理想的年金改革方案應該再納入第3個層面,就是開放退休金自選平台,可以更有效解決退休基金破產問題。     三管齊下 勞保、退撫破產有解   闕又上:台灣財政惡化起於政黨輪替,政黨輪替後開始亂開支票,產生現在的財務黑洞,然後對軍公教60萬人說對不起,要砍你們福利。現在講世代正義,他們也覺得不公平,今天你理財不好,告訴我家裡沒錢了,所以要砍每個人的福利。   有沒有什麼方式來減緩不公平?除了退休金自選可以讓年輕人脫離世代不公,對已經陷入這個泥沼的人,妳提過解決方案可能是政府要一次提撥大筆金額,這個問題如何減緩?   專業團隊管理基金 提高投資報酬   王儷玲:我這邊要釐清一下,勞保是社會保險,就是說在社會保險底下,政府有權力強制大家參加,所以他(政府)可以要求我們必須降低給付、拉高保費,達到解決財務的問題。可是,軍公教的退撫,是一個「職業退休金」的概念,僱主是政府,所以它是在職業退休金的法律層面裡,換句話說,這件事其實是要用職業退休金的法治來解決這個問題,它跟勞保不同,但同樣都有缺口問題。   因為兩者本質上的不同,所以解決勞保與退撫缺口不應該用同樣的方式(指現在進行的年金改革),因為一個是社會保險(勞保),政府是保險人;另一個(退輔)政府是僱主角色,政府應該要保證對員工的契約:退休要給你多少錢,原本有法律上的保證金額,最後做不到的話,應該怎麼處理?   某個程度我不贊成現在政府的處理方法,它造成太多的社會對立,或者說,對公務人員可能有醜化的問題,這群文官其實有很多人非常認真地在幫政府未來的前途做事,我們需要有好的人才進來當公務人員,如果政府對於公務人員的退休金制度是用這樣的方式來處理,會造成文官制度的垮散。   那要怎麼樣解決呢?不論是退撫或勞保基金,在財務管理上一定要有專業經理人,因為這2檔基金現在都是由公務人員來負責投資,人員沒辦法每年增加,但基金的金額每年不斷成長,其中的資產配置與投資,需要很多的專業,甚至風險控管,公務人員對此並不夠專業。   要解決這個財務問題,需要專業化、法人化,同時要提升投資報酬率,並有更多資金挹注,用錢滾錢的方式創造更多財富,來解決未來破產的問題。依照我們過去的精算,只要10~15年就有辦法彌補現在的缺口,而且可以做到30年不破產。   政府挹注力道不足 缺口問題難解   闕又上:勞保是靠新進來的勞工養現在的退休人員,早期人口結構是金字塔,年輕人在下面,老人在上面,這個金字塔很穩,因為工作的人多,退休的人少。現在已經逐漸反過來,變成倒金字塔,不穩了,退休的人越來越多,出生率越來越低,世代之間產生了困擾。   妳提出,這個缺口政府應該要挹注,讓這些退休的人不要擔心。妳所謂的政府挹注,怎麼執行?有多大可行性?   王儷玲:為什麼講政府要挹注?因為政府在年金改革中有提到1年挹注200億元的勞保費用。如果這200億元是杯水車薪,那就需要提高投資報酬率。我們曾經試算,若政府每年挹注200億元、400億元、600億元,需要多少投資報酬率才可以做到平衡。   我現在講一個數學概念,如果我現在的資金水位非常低,就算有很高的投資報酬率,還是沒救,也就是說,用現在的資產去跑報酬率3%、4%、5%、6%,甚至到10%,破產時間都一樣。   可是如果我(政府)每年可以挹注1千億元,讓勞保基金資產水位很快拉升上來,再去跑2%、4%、5%,甚至6%的報酬率,那麼延後破產的時間就非常明顯,因為資本夠,複利效果才會出來。投資報酬率一定要在資本足夠的情況下,才能發揮更大效用。   闕又上:假設是6%報酬率,那麼政府每年該挹注的金額大約是多少?   王儷玲:跑精算時,是採用多元改革方案,也就是報酬率提升、政府資金挹注,年金給付率一定要稍微下降。假設要做到報酬率6%,年金給付率大概下降至8成(由100%下降至80%),然後,政府每年撥補1千億元,這樣就有解了,可以做到30年永續。   如果要做到50年永續,報酬率約要7%~8%。1千億元必須很快挹注進來,才能有複利效果產生的財富效益。政府也可以每年都挹注1千億元,等它變好了再下降,可是如果每年只挹注200億元,那就完全沒有效果。   改革速度要快 基金破產問題還有救   闕又上:這麼看起來,1千億元、6%的投資報酬,福利從100%砍成80%,應該就不會造成那麼多人的抗爭了。每年1千億元,政府想做,就一定找得到,不想做,100億元都找不到。   最近政府丟出一個8千、9千億元的案子,前財政部長何志欽在一份報告提到,台灣地下經濟占GDP 28.1%,排名幾乎跟奈及利亞這些國家有拼。新加坡、香港、中國刷信用卡的比例都比我們國家高,也就是說,這部分的稅收如果沒被逃漏得那麼厲害,投資報酬率不用到美國10幾趴的程度,這1千億元就有了。   王儷玲:我也認為做得到,而且一定要趕快做,否則缺口會越來越大,我們現在其實只要找出方法就有解,建立正確的機制即可趕快執行。   闕又上:我覺得這非常像當年諾貝爾基金的問題,諾貝爾基金創辦人提出兩個要求:只能放定存與公債,風險太高不能投,結果到1953年基金資金只剩三分之一,如同現在的年金要破產一樣。   瑞典管理學院的監管者做了很大改變,第1,資金解套,可以投資股市、房地產,而且由專業投資機構來管理;第2,諾貝爾管理學院投資全球,趕上美國在1980年代、1990年代連續20年的複利投資18%獲利率,所以資金從330萬美元到今天已經超過5億美元,永遠不會再破產。   用這個例子來回應妳講的制度、專業管理,台灣跟諾貝爾當年很像,就是「一念之間」的觀念問題,諾貝爾獎金的突破,就是它鬆綁、有專業管理,同時面向全球,台灣的退休金自選,可以讓全球好的經濟進來,當民眾的意願更高時,再繼續往前。    

王儷玲、闕又上 籲建立勞退自選平台

2017/05/03
退休 , 勞退自選

近來年金改革紛爭不斷,不但造成社會不安,勞工、軍公教都覺得自己的福利受到剝削,不少軍公教人員數度走上街頭抗爭,相較之下,多數年輕人卻是冷漠地看著父母、伯嬸的怒吼⋯⋯

年金改革真的與年輕人無關嗎?年金破產問題究竟有沒有解?該怎麼解?《Money錢》雜誌特地舉辦了「退休金論壇」,從退休金自選角度切入,對年金議題進行深入剖析。

我們邀請十餘年來致力推動年金改革的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教授王儷玲,以及多年在美國擔任基金經理人、長期關注台灣退休金問題的闕又上,從他們的觀點對談中,清楚告訴你:年金破產有解!
 
 

闕又上王教授曾提及,很多年輕人不了解「退休金自選」這件事,也不認為這跟他們有關,為什麼退休金改革對他們很重要?退休金自選為何對他們會產生很大影響?妳為什麼覺得,年金改革對年輕人而言,世代正義甚至比職業分配正義更重要?
 
王儷玲年輕朋友覺得,退休金改革好像離得很遠、對他們來說「事不關己」,因為別人沒有退休金,關他們什麼事?其實,台灣退休金制度有3大來源,其中職業退休金的自選,也就是自己帳戶裡的錢,能不能自行選擇投資標的,之所以對年輕人很重要,可從幾個觀點來看。
 

建立個人帳戶
退休金自己領

 
王儷玲:台灣的人口結構非常惡劣,老化速度非常快,在這個大水庫裡面,大家被強迫繳保費,可是依照現在勞保的財務狀況,10∼15年之後退休金就破產了,那誰可以領到這些錢呢?就是現在快要退休的人。
 
退休金破產這個問題是政府投資效能的問題,可是對年輕人來說,被強迫參加社會保險,不斷繳保費,最後的結果卻是領不到退休金,被扣的錢就是世代不正義、世代不公平的掠奪。
 
要避免後面一代的年輕人領不到錢,就是在職業退休金下面有「個人帳戶」,帳戶裡的錢是你自己的,然後你能選擇有效的投資管道,透過多元投資工具,創造較佳的投資報酬,退休金就不會破產,你也不需要跟老年人分享這筆錢。
 
我們應該把年金改革切割得非常清楚,就是政府的社會保險責任應該越來越少(例如勞保年金),讓下一代年輕人可以透過新的職業退休金制度(例如勞工退休金),也就是不會破產的個人帳戶,來儲備退休金。
 
要解決這個問題,年輕人自己應該有個主張:我要「確定提撥制」,然後制度底下有更有效率的投資管道,讓這些錢可以去投資更多台灣的股票、企業,甚至年輕人想要做的文創產業、創新產業,讓它成為正向循環。
 
自己帳戶裡的錢能被有效利用,這是「勞退自選」非常重要的基礎,也是我們認為這次年金改革一定要做的事情。我希望年輕人不只關心年金改革,而要理解改革背後的整個政策、經濟,甚至對台灣下一代年輕人未來的影響,這個部分他們要有主導權。
 

撇開政府3%
報酬多賺453萬退休金

 
闕又上:我補充一下王教授提到的「確定提撥制」,目前勞退僱主提撥率是6%。如果你有本事,例如買台積電(2330),股價漲了40倍,當時的10萬元,現在就是400萬元,這是確定提撥制的精神,你放進去的金額有管制,但成長的金額不受管制,有本事就盡量去創造。
 
確定提撥制的最大優點是,一不會破產;二是屬於自己的,可攜帶,離開公司也不受影響;三是它有成長性;四是有參與性,大家把資金放進來,國家有這個資金、公司有這個資金,可以去擴充。所以它不只是一份退休金,帶動的是一整
個國家社會的資金水庫。
 
「可自選」和「不可自選」會產生很大差異,用薪水2.5萬元來做試算:老闆提撥6%,員工自己也提撥6%(這部分還以抵稅),相當於2.5萬元的12%,即每月3,000元,若以7%投資報酬率與由政府操盤的2.9%來試算,25歲到65歲,40年大概相差453萬元,2.9%報酬率大概累積下來的金額265萬元,用7%的投資工具則可創造718萬元,如果拉到10%,則是1,593萬元。
 
由自己管理, 在這個平台就可以選擇台灣50(0050),投資台灣最棒的50大企業,甚至適度開放一些海外優質基金的連結,這可依國家政策來調整,比如初期只開放10%、20%比重。
 
台股在1989年的指數是12,682點,那時美國道瓊指數大約在2,701點,今天道瓊已經跨過2萬點,台股還跨越不了12,682點,所以退休金自選很重要。退休金如果不能自選,關於年金破產的很多解決方案就會很難推動,而且年輕人也
不會參與,因此退休金自選的重要性,不亞於現在年金改革所謂的比例分配。

一個能自選, 一個不能自選,7%∼10%和2.9%的投資報酬,40幾年下來可以差2∼5倍這麼多!500%的東西不去搶,大家只顧著打勞保、退撫的泥沼戰,實在很可惜。
 

開放勞退自選 才能真正解決新世代退休金問題
 
闕又上:美國在30年前就有401(k)退休計畫,我認為,這是比較能解決台灣目前問題的方案。401(k)退休金給的誘因很高,提撥上限最高到1.8萬美元,且有免稅優惠,如果年薪3萬美元,等於是60%免稅。
 
目前台灣勞退最高只能自提6%,而且不能自己選投資標的,完全沒有誘因。假設仿照國外,自提比重可達收入的20%、甚至25%,且可完全抵稅,這些資金進入退休金帳戶再投入市場,30歲開始到65歲領取,長達30年,可以提供國家一個穩定的資金發展管道,民眾可以投資台灣的一流企業,甚至可以逐步開放投資國外基金,讓台灣可以借重全世界一流企業,帶動經濟發展。
 
國家稅收短期看起來會下降,但到60歲時,資金可能成長達5~10倍,這時稅收也會是5~10倍,所以它只是一個短暫的過渡,讓民眾先贏,政府再來補充稅收。有這麼多好處,我們好奇的是,依王教授的了解,為什麼政府沒有努力去推動退休金自選?妳認為現在去做,困難點在哪裡?值不值得做?
 
 

money-640x250.jpg


立即登入會員,每天可免費閱讀5篇VIP文章!
或立即訂閱可無限閱讀!
(文章未完,請登入繼續觀看)
立即登入會員,每天可免費閱讀5篇VIP文章!
或立即訂閱可無限閱讀!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APP

提供最優質的財經文章、影音

1.股市、保險、房地產,掌握最新財經動態
2.專家、名人駐站,提供深度產業分析
3.課程、影音專區,讓動手深度學習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提前預約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