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保險獎 精選頻道 購物車(0) 序號開通 影音課程 登入/註冊
雪芬妳好!   前陣子,常看到妳參加公益活動,每個組織都有特定關心的議題,我在台東那家不起眼的小小餐飲店亦是如此,強調的就是,吃食物,不吃食品,而且是吃「全食物」。   妳到我店裡好幾次,應該可以感受得到,果汁不但不加糖、不去渣,而且蘋果還連皮現打。這樣的飲食觀念,對我而言像是歷經一場革命後的體悟,這也是先獲得知識,經過思考後,內化為觀念,進而改變習慣,這個過程跟投資的進步很相像。   觀念改變的催化其來有自,或自省,或外力,或其他,我則是從照顧病人觀察和思考,也看了吳映蓉博士的書,她提到這些年營養學界的兩項重大發現,一是膳食纖維(果肉就是其中之一),第二就是所謂的植化素(多數存在於皮、根、籽)。   陳月卿在其書《全食物密碼》提到,蘋果有346種植化素,一半在表皮,這兩位的觀點,改變了我吃蘋果的習慣,從以前要削皮,講究口感,轉變到學電影中老美吃蘋果的酷樣,連皮一起啃,為的就是寶貴的植化素。這些跟投資有關嗎?當然有!   習慣的操作手法未必最正確   有人認為,台股不像美國,不適合長抱,所以必須短進短出,賺取價差,否則有時候面臨股價修正數年,或聞風不動時,這一切都有如蘋果的表皮,既帶有澀味,又影響口感,必須除之,才是最佳的吃蘋果方法。   以上是一種習慣,表面上看起來的最佳操作,一旦有更完整的考量時,最正確的操作手法就未必如此,一如吃蘋果,一旦了解植化素如此寶貴和具營養價值時,習慣吃法也會跟著改變。這時就如同股票買賣的進出,不會只停留在股價成長動能消失就出場的舊思維,因為有更完整的考量,也就是公司企業的價值。   還未完全達到滿足點的時候,要學習接受公司股價盤整或休息的無趣階段,除非妳有完美時間點的進出,否則以企業價值的滿足點,做為進出場的考量,會省很多事,且效果不差。就如同吃帶皮的蘋果,犧牲15%的口感,換取百分之百的營養,不划算嗎?   這樣子說印象不深,舉台灣和美國的兩個例子。台積電從上市以來到現在,股價成長超過40倍,許多人的短進短出,收益有超過40倍嗎?妳覺得台積電的企業價值到頂了嗎?另外一例是美國的蘋果(Apple)公司,有時事過境遷再回首,會有更清楚的脈絡,以及更深刻的學習,我也是不斷反覆回顧和思考,才得到些許進步。   考慮買賣時點 別忘了看企業價值   2016年初,巴菲特購入蘋果股票,那年蘋果的盈餘和銷售下滑,巴菲特進場,大家好奇他看到了什麼?消息宣布不久,5月我接受紐約時報記者詹姆士.史蒂華特(James Stewart)電話訪問,回覆了5個問題,但報導中只呈現2個。   有一個反向思考的說法,是我常用來回答記者的提問,例如蘋果股價修正後,價格合宜了嗎?何時上漲?股價合不合理,較能用財經數據判讀,我回問記者,蘋果股價修正30%後,若再修正10%,由訪問時的95美元到85美元,有沒有吸引力?若沒有,那麼修正20%,股價會跌至76美元。   蘋果股價在風平浪靜的2016年由高到低共跌50%,這是難以想像的,用這個不合理的答案回覆,很容易就可以感受到主要的訊息,我雖然沒有說何時會上漲,但間接回答蘋果股價已在30%修正基礎下,任何再下修都是進場的買點。   接下來,我們再用普通常識來做對比,有以下幾個數據:➊2013年標普500指數的本益比24,在歷史高點,說明美股不便宜,但蘋果的本益比12,是美國整個股市的一半。➋蘋果是標普500的成員之一,其股利殖利率2.4%高於美國股市,且是全世界百大品牌的第1名。➌股價修正了30%,幅度不小,利空已反映在股價,接下來只要有任何好消息,都是星星燎原的乾柴烈火。   事隔一年,檢視一下當時的分析是否正確?記者報導中提了我的3點看法:➊一家企業,如能穩健交出8%到12%的年獲利成長,也是成長學派可納入的好投資。➋蘋果iPad和iPhone初期創意十足,近年已不如當年,這是大家關心的,但研發費用從2011年的24億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81億美元,成長高達4倍,說明仍持續研發產品,這是未來可再度成長的重要契機。➌給予一些時間,蘋果股價應該會有不錯的表現。   蘋果股價在接受訪問時是95美元,巴菲特進場的消息曝光後,上漲到101美元,多空交戰後,立刻又下修至91美元,接下來的一年當中,直奔最近的高點156美元,近日下修10%到了142美元,這一年來蘋果的股價成長50%,遠高於標普500的20%,我的判斷大致正確。   蘋果股價和未來營運又如何呢?這和一開始吃全食物有什麼樣的連結呢?先說股價,我的看法和巴菲特一樣,它已經不再物美價廉,遲早會修正,可能也已經開始。   關於未來營運,蘋果最亮麗的成長期已過,但從企業價值的角度而言,一年高達 81億美元的研發費用,應是有殺手級產品正在醞釀,成長契機依然存在,縱然股價上漲了50%,本益比和現金流仍優於標普500的成員,這就是價值所在。這兩個結合,說明企業整體價值,還未達到高峰,我認為巴菲特還不至於賣出。   ※本專欄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Money錢》2017年7月號第118期   《Money錢》成立LINE@官方帳號囉!  趕快按下加入好友吧!    

改變投資習慣 你真的會吃蘋果嗎?

2017/07/10
蘋果,台積電,全食物,投資

雪芬妳好!
 
前陣子,常看到妳參加公益活動,每個組織都有特定關心的議題,我在台東那家不起眼的小小餐飲店亦是如此,強調的就是,吃食物,不吃食品,而且是吃「全食物」。
 
妳到我店裡好幾次,應該可以感受得到,果汁不但不加糖、不去渣,而且蘋果還連皮現打。這樣的飲食觀念,對我而言像是歷經一場革命後的體悟,這也是先獲得知識,經過思考後,內化為觀念,進而改變習慣,這個過程跟投資的進步很相像。
 
觀念改變的催化其來有自,或自省,或外力,或其他,我則是從照顧病人觀察和思考,也看了吳映蓉博士的書,她提到這些年營養學界的兩項重大發現,一是膳食纖維(果肉就是其中之一),第二就是所謂的植化素(多數存在於皮、根、籽)。
 
陳月卿在其書《全食物密碼》提到,蘋果有346種植化素,一半在表皮,這兩位的觀點,改變了我吃蘋果的習慣,從以前要削皮,講究口感,轉變到學電影中老美吃蘋果的酷樣,連皮一起啃,為的就是寶貴的植化素。這些跟投資有關嗎?當然有!
 

習慣的操作手法未必最正確
 
有人認為,台股不像美國,不適合長抱,所以必須短進短出,賺取價差,否則有時候面臨股價修正數年,或聞風不動時,這一切都有如蘋果的表皮,既帶有澀味,又影響口感,必須除之,才是最佳的吃蘋果方法。
 
以上是一種習慣,表面上看起來的最佳操作,一旦有更完整的考量時,最正確的操作手法就未必如此,一如吃蘋果,一旦了解植化素如此寶貴和具營養價值時,習慣吃法也會跟著改變。這時就如同股票買賣的進出,不會只停留在股價成長動能消失就出場的舊思維,因為有更完整的考量,也就是公司企業的價值。
 
還未完全達到滿足點的時候,要學習接受公司股價盤整或休息的無趣階段,除非妳有完美時間點的進出,否則以企業價值的滿足點,做為進出場的考量,會省很多事,且效果不差。就如同吃帶皮的蘋果,犧牲15%的口感,換取百分之百的營養,不划算嗎?
 
這樣子說印象不深,舉台灣和美國的兩個例子。台積電從上市以來到現在,股價成長超過40倍,許多人的短進短出,收益有超過40倍嗎?妳覺得台積電的企業價值到頂了嗎?另外一例是美國的蘋果(Apple)公司,有時事過境遷再回首,會有更清楚的脈絡,以及更深刻的學習,我也是不斷反覆回顧和思考,才得到些許進步。
 

考慮買賣時點 別忘了看企業價值
 
2016年初,巴菲特購入蘋果股票,那年蘋果的盈餘和銷售下滑,巴菲特進場,大家好奇他看到了什麼?消息宣布不久,5月我接受紐約時報記者詹姆士.史蒂華特(James Stewart)電話訪問,回覆了5個問題,但報導中只呈現2個。
 
有一個反向思考的說法,是我常用來回答記者的提問,例如蘋果股價修正後,價格合宜了嗎?何時上漲?股價合不合理,較能用財經數據判讀,我回問記者,蘋果股價修正30%後,若再修正10%,由訪問時的95美元到85美元,有沒有吸引力?若沒有,那麼修正20%,股價會跌至76美元。
 
蘋果股價在風平浪靜的2016年由高到低共跌50%,這是難以想像的,用這個不合理的答案回覆,很容易就可以感受到主要的訊息,我雖然沒有說何時會上漲,但間接回答蘋果股價已在30%修正基礎下,任何再下修都是進場的買點。
 
接下來,我們再用普通常識來做對比,有以下幾個數據:➊2013年標普500指數的本益比24,在歷史高點,說明美股不便宜,但蘋果的本益比12,是美國整個股市的一半。➋蘋果是標普500的成員之一,其股利殖利率2.4%高於美國股市,且是全世界百大品牌的第1名。➌股價修正了30%,幅度不小,利空已反映在股價,接下來只要有任何好消息,都是星星燎原的乾柴烈火。
 
事隔一年,檢視一下當時的分析是否正確?記者報導中提了我的3點看法:➊一家企業,如能穩健交出8%到12%的年獲利成長,也是成長學派可納入的好投資。➋蘋果iPad和iPhone初期創意十足,近年已不如當年,這是大家關心的,但研發費用從2011年的24億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81億美元,成長高達4倍,說明仍持續研發產品,這是未來可再度成長的重要契機。➌給予一些時間,蘋果股價應該會有不錯的表現。
 
蘋果股價在接受訪問時是95美元,巴菲特進場的消息曝光後,上漲到101美元,多空交戰後,立刻又下修至91美元,接下來的一年當中,直奔最近的高點156美元,近日下修10%到了142美元,這一年來蘋果的股價成長50%,遠高於標普500的20%,我的判斷大致正確。
 
蘋果股價和未來營運又如何呢?這和一開始吃全食物有什麼樣的連結呢?先說股價,我的看法和巴菲特一樣,它已經不再物美價廉,遲早會修正,可能也已經開始。
 
關於未來營運,蘋果最亮麗的成長期已過,但從企業價值的角度而言,一年高達 81億美元的研發費用,應是有殺手級產品正在醞釀,成長契機依然存在,縱然股價上漲了50%,本益比和現金流仍優於標普500的成員,這就是價值所在。這兩個結合,說明企業整體價值,還未達到高峰,我認為巴菲特還不至於賣出。
 
※本專欄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Money錢》2017年7月號第118期

 
《Money錢》成立LINE@官方帳號囉! 


趕快按下加入好友吧!  好友人數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APP

提供最優質的財經文章、影音

1.股市、保險、房地產,掌握最新財經動態
2.專家、名人駐站,提供深度產業分析
3.課程、影音專區,讓動手深度學習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提前預約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