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保險獎 精選頻道 購物車(0) 序號開通 影音課程 登入/註冊
知名作家吳若權出書了,這次他想喚醒大家的覺察力,用心做好每一次的「取捨」。透過他親身體悟到的金錢取捨之道,讓我們更加了解如何更有智慧的運用這項工具。 ▲曾經在唱片公司工作的吳若權,發現歌聲可以深深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新書宣傳期間第一次公開舉辦「講唱會」,令人耳目一新。 知名作家吳若權的第一百零五本書《人生每件事,都是取捨的練習》調性和以往不同,吳若權說,他眼見現代人選擇的項目越來越多,欲望越來越強,但資源卻不若以往豐富,尤其是經濟方面,例如賺錢機會、職場起薪等,這般現況和他在靈性方面的學習是悖離的,「靈性的說法是宇宙資源很豐盈且公平,每個人都能得償所願。我思考了很久,後來才發現,『懂得取捨的人』就會擁有宇宙給予的所有資源。」 「取捨,其實說穿了,就是希望大家時時刻刻保持覺察力。」吳若權指出,根據研究,從起床到睡覺,人的一天要做至少五百個決定,如果能覺察自己正在做選擇的時刻,個人的智慧會有所成長,對人生也能更勇於負責。可惜我們大多數人都很「慣常」的做選擇,或是被動的等待別人做取捨。 越昂貴的物品 消費越不理性 過去十一年都在科技公司任職,再加上多年的企管顧問歷練,吳若權在融合靈性學習且多年的取捨練習後,找到了一條自己的思考方式,包含投資理財。 「我做行銷多年,赫然發現,消費者買任何東西都是不理性的。我以前還以為越貴的物品,消費行為越理性,其實不然。」他認為,越昂貴的消費,越包含許多童年時期的不滿足、同儕之間想要和別人不一樣的心態,大家都以為自己有在謹慎評估CP值,但事實上CP值都被不理性的想法打敗了。 賺錢、存錢、懂得花錢,不是三件事情,而是三股力量,這三股勢力均等且平衡,就像三角形。 他回憶,母親中風時,他們被迫換房子,由於尋覓時間很短,找到一間新成屋電梯華廈二樓,是整個建案唯一未售出的房子。「其實,原本我嚮往人生的第一間房子是在關渡、淡水,高樓視野好,背山望海,完全沒想到會如此倉卒的買了一個與我夢想中大相逕庭的房子。」吳若權笑說,如今回顧,發現當初的決定是對的,那間房子不僅讓母親獲得更妥善舒適的照顧,房價增值空間也成長了十倍。 別人需求放首位 回饋會更多 這個例子不僅證明了「越昂貴的物品,消費越不理性」,他也得到另外一個體悟:花錢時沒有必要把個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如果是把別人的需求放在前面,最後收穫最大的肯定是自己。 吳若權比較自己早期和現在的花錢方式,認為方式未變,但心態已大大不同。以前對自己節儉,對家人和摯友慷慨,心態秉持傳統的「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但三十多歲後接觸佛法,即使他現在依舊對己節儉、待人大方,不過心態是認清了「想要」和「需要」的差別,當這兩者漸漸重疊,需要的物品也是想要的物品,物質需求就明顯變少。 「每個月打開信用卡帳單,就會發現我花在自己身上的錢僅二成,花在別人身上卻有八成,但我得到的快樂卻遠遠勝過這些數字。」吳若權說。 金錢不是讓人快樂的關鍵 同樣是在母親中風的日子,有段時間吳若權是和年歲已大的父親輪流照顧母親,偶而,他會趁忙碌空檔帶兩老出遊。有一次,他開車帶父母出門,父親問他要去哪裡?他手握方向盤卻腦袋一片空白,沒有回答,但聽到父親的聲音便想到父親喜歡吃魚,油門一踩,吳若權便來到石門水庫,他點了一桌的活魚料理,父親卻悶悶不樂,他很不能理解,百忙之中刻意花時間花錢帶父母親去享用大餐,父親究竟在氣什麼? 過了幾天母親才告訴他,父親氣他沒有妥善規畫,而且吃活魚花這麼多錢很浪費,又吃不完……他聽了只有在心理翻白眼,「規畫?難不成要打一份企畫案嗎?」 「父親過世至今已經十四年,我常回想這件事,發現是自己做錯了。」吳若權說,我們還是太習慣用金錢彌補生活上對父母親的種種不周到。高齡的父親想要知道旅遊規畫,得不到答案,一路上困惑不已,即便最後是去父親喜歡的地方,也不見得能讓他感到快樂,如果讓他提早知道目的地,他也許可以提早準備服裝、決定想吃什麼甚至約好朋友一起去。 吳若權想了想,他說,應該出發前一晚塞五千元給父親,說是零用金,並請父親帶我們去吃大餐,讓父親請客,也許父親可以開心的選菜、結帳,感覺更有尊嚴。「金錢永遠只是我們交換物質時使用的工具,這項工具的使用需要非常謹慎。」   參加同學會的意外收穫 功課好,以前總是坐第一排聽課的吳若權,辛勤作的筆記常借給同學們抄,這分恩情讓他至今仍被同學感念。有一次參加大學畢業20年同學會,同學多半從事金融投資事業,其中一位是禮正投顧副董事長毛仁傑,很少會做大筆金額投資的吳若權,竟然拿了一半的身家財產去做了毛同學建議的投資規畫。 沒想到,不過2年光景,竟然獲利雙倍。「謝謝同學讓我體會到投資的美好和意義,自此之後,我就比較留意國際金融和匯率的趨勢。」 吳若權也提醒,這個社會充斥著各種專家, 多年媒體的經驗讓他越來越能分辨真偽,「我們一定要相信專業,但專業是靠10~20年經驗累積而成,千萬不要相信那種在短時間獲得的財富,或是靠一檔股票致富的專家,有時候只是機率問題而已。」   本文出自:女人變有錢 2016年3-4月號​   《Money錢》成立LINE@官方帳號囉!  趕快按下加入好友吧!      

吳若權的金錢取捨之道

2016/04/01
吳若權,焦點人物, 《人生每件事,都 是取捨的練習》


知名作家吳若權出書了,這次他想喚醒大家的覺察力,用心做好每一次的「取捨」。透過他親身體悟到的金錢取捨之道,讓我們更加了解如何更有智慧的運用這項工具。


▲曾經在唱片公司工作的吳若權,發現歌聲可以深深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新書宣傳期間第一次公開舉辦「講唱會」,令人耳目一新。

知名作家吳若權的第一百零五本書《人生每件事,都是取捨的練習》調性和以往不同,吳若權說,他眼見現代人選擇的項目越來越多,欲望越來越強,但資源卻不若以往豐富,尤其是經濟方面,例如賺錢機會、職場起薪等,這般現況和他在靈性方面的學習是悖離的,「靈性的說法是宇宙資源很豐盈且公平,每個人都能得償所願。我思考了很久,後來才發現,『懂得取捨的人』就會擁有宇宙給予的所有資源。」

「取捨,其實說穿了,就是希望大家時時刻刻保持覺察力。」吳若權指出,根據研究,從起床到睡覺,人的一天要做至少五百個決定,如果能覺察自己正在做選擇的時刻,個人的智慧會有所成長,對人生也能更勇於負責。可惜我們大多數人都很「慣常」的做選擇,或是被動的等待別人做取捨。


越昂貴的物品 消費越不理性

過去十一年都在科技公司任職,再加上多年的企管顧問歷練,吳若權在融合靈性學習且多年的取捨練習後,找到了一條自己的思考方式,包含投資理財。

「我做行銷多年,赫然發現,消費者買任何東西都是不理性的。我以前還以為越貴的物品,消費行為越理性,其實不然。」他認為,越昂貴的消費,越包含許多童年時期的不滿足、同儕之間想要和別人不一樣的心態,大家都以為自己有在謹慎評估CP值,但事實上CP值都被不理性的想法打敗了。

賺錢、存錢、懂得花錢,不是三件事情,而是三股力量,這三股勢力均等且平衡,就像三角形。

他回憶,母親中風時,他們被迫換房子,由於尋覓時間很短,找到一間新成屋電梯華廈二樓,是整個建案唯一未售出的房子。「其實,原本我嚮往人生的第一間房子是在關渡、淡水,高樓視野好,背山望海,完全沒想到會如此倉卒的買了一個與我夢想中大相逕庭的房子。」吳若權笑說,如今回顧,發現當初的決定是對的,那間房子不僅讓母親獲得更妥善舒適的照顧,房價增值空間也成長了十倍。


別人需求放首位 回饋會更多

這個例子不僅證明了「越昂貴的物品,消費越不理性」,他也得到另外一個體悟:花錢時沒有必要把個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如果是把別人的需求放在前面,最後收穫最大的肯定是自己。

吳若權比較自己早期和現在的花錢方式,認為方式未變,但心態已大大不同。以前對自己節儉,對家人和摯友慷慨,心態秉持傳統的「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但三十多歲後接觸佛法,即使他現在依舊對己節儉、待人大方,不過心態是認清了「想要」和「需要」的差別,當這兩者漸漸重疊,需要的物品也是想要的物品,物質需求就明顯變少。

「每個月打開信用卡帳單,就會發現我花在自己身上的錢僅二成,花在別人身上卻有八成,但我得到的快樂卻遠遠勝過這些數字。」吳若權說。



金錢不是讓人快樂的關鍵

同樣是在母親中風的日子,有段時間吳若權是和年歲已大的父親輪流照顧母親,偶而,他會趁忙碌空檔帶兩老出遊。有一次,他開車帶父母出門,父親問他要去哪裡?他手握方向盤卻腦袋一片空白,沒有回答,但聽到父親的聲音便想到父親喜歡吃魚,油門一踩,吳若權便來到石門水庫,他點了一桌的活魚料理,父親卻悶悶不樂,他很不能理解,百忙之中刻意花時間花錢帶父母親去享用大餐,父親究竟在氣什麼?

過了幾天母親才告訴他,父親氣他沒有妥善規畫,而且吃活魚花這麼多錢很浪費,又吃不完……他聽了只有在心理翻白眼,「規畫?難不成要打一份企畫案嗎?」

「父親過世至今已經十四年,我常回想這件事,發現是自己做錯了。」吳若權說,我們還是太習慣用金錢彌補生活上對父母親的種種不周到。高齡的父親想要知道旅遊規畫,得不到答案,一路上困惑不已,即便最後是去父親喜歡的地方,也不見得能讓他感到快樂,如果讓他提早知道目的地,他也許可以提早準備服裝、決定想吃什麼甚至約好朋友一起去。

吳若權想了想,他說,應該出發前一晚塞五千元給父親,說是零用金,並請父親帶我們去吃大餐,讓父親請客,也許父親可以開心的選菜、結帳,感覺更有尊嚴。「金錢永遠只是我們交換物質時使用的工具,這項工具的使用需要非常謹慎。」

 

參加同學會的意外收穫
功課好,以前總是坐第一排聽課的吳若權,辛勤作的筆記常借給同學們抄,這分恩情讓他至今仍被同學感念。有一次參加大學畢業20年同學會,同學多半從事金融投資事業,其中一位是禮正投顧副董事長毛仁傑,很少會做大筆金額投資的吳若權,竟然拿了一半的身家財產去做了毛同學建議的投資規畫。
沒想到,不過2年光景,竟然獲利雙倍。「謝謝同學讓我體會到投資的美好和意義,自此之後,我就比較留意國際金融和匯率的趨勢。」
吳若權也提醒,這個社會充斥著各種專家, 多年媒體的經驗讓他越來越能分辨真偽,「我們一定要相信專業,但專業是靠10~20年經驗累積而成,千萬不要相信那種在短時間獲得的財富,或是靠一檔股票致富的專家,有時候只是機率問題而已。」

 


本文出自:女人變有錢 2016年3-4月號​

 
《Money錢》成立LINE@官方帳號囉! 


趕快按下加入好友吧!  好友人數


 
立即登入會員,每天可免費閱讀5篇VIP文章!
或立即訂閱可無限閱讀!
(文章未完,請登入繼續觀看)
立即登入會員,每天可免費閱讀5篇VIP文章!
或立即訂閱可無限閱讀!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簡單記帳APP

2022火速竄起記帳APP

3秒記一筆!迅速找出財務漏洞
介面清爽、無廣告、不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