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保險獎 精選頻道 購物車(0) 序號開通 影音課程 登入/註冊
台灣每年發生數萬件職災事故,但多數勞工並不清楚有哪些權益可以爭取,甚至於在雇主威逼之下選擇隱忍。其實,勞保與勞基法提供許多保障,讓勞工接受治療時可免除後顧之憂。 台劇《做工的人》改編自工人作家林立青的同名小說,該劇不只揭露社會底層勞工的辛酸,也暴露出勞動環境惡劣,勞工面對職災求助無門、只能與現實妥協的無奈。 根據勞保局的統計,台灣去(2019)年全年申請職災給付的件數共有53,809件,相當於每10分鐘就有一起職災事故發生,然而,實際上遭遇災害的勞工想必遠遠高於這個數字。  職災含職業傷害與職業病與工作相關皆屬職災 究竟哪些情形可以算是職業災害?根據《職業安全衛生法》規定,因勞動場所的建築物、機械、設備、原料……等,或是作業活動及其他職業上的原因,導致工作者受傷、罹患疾病、失能或死亡,都可以認定為職業災害。 勞工保險中的職業災害保險,又將職災分為「職業傷害」與「職業病」兩類,其中,職業傷害主要依據《勞工保險被保險人因執行職務而致傷病審查準則》來認定,除了執行職務受傷外,許多與工作相關的情境,也能納入職業傷害的認定範圍。 例如該準則第4條明定:「被保險人上、下班,於適當時間,從日常居、住處所往返就業場所,或因從事2份以上工作而往返於就業場所間之應經途中發生事故而致之傷害,視為職業傷害。」換句話說,發生通勤災害時,只要被保險人並未在途中繞道從事非日常生活必需的私人行為,並且沒有違反法令(如酒駕),通常都可以視作職業傷害。 其他像是在工作前後的準備與收拾、從集合地點往返工作場所、出差、參加教育訓練、午休時間外出用餐,或甚至是在公司如廁和喝水時發生意外事故,同樣都可算是職業傷害。  4種勞保給付可請領且可向雇主請求補償 無論是職業傷害或是職業病,都可以根據病況向勞保局請領以下4種給付: ① 醫療給付 以職災勞工身分就診或住院時,可免繳交健保自負額,同時可享有住院期間30日內膳食費半數補助。 ② 傷病給付 住院或門診治療期間不能工作,導致無法領到原有薪資時可請領,自被保險人不能工作的第4日起發給,核算的方式為「遭受傷害或罹患職業病當月起前6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70%」,若超過1年仍未痊癒,核發比例減為月投保薪資的50%,前後合計發2年。 ③ 失能給付 若被保險人經治療後症狀固定,被診斷為永久失能,且經評估為「終身無工作能力」,可領取「失能年金」,其核算方式為「加保期間最高60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勞保年資×1.55%」,並且會一次發給20個月的「職業傷病失能補償一次金」。 若被保險人「未達終身無工作能力」,則可領取「失能一次金」,其核算方式為「平均日投保薪資×失能等級之給付日數」,其中失能等級與給付日數須按照「勞工保險失能給付標準」來判定。 ④ 死亡給付 若被保險人因職災不幸過世,遺屬可申請「喪葬津貼」,並在「遺屬津貼」和「遺屬年金」當中擇一請領。 另外要注意的是,發生職災時,雇主對勞工也負有補償責任。無論雇主有無過失,都須提供「醫療補償」與「薪資補償」,其中醫療補償含所有因職災產生的醫療費用,而薪資補償則為勞工治療與休養期間未領到的「原有薪資」。若勞工已請領職災保險的相關給付,雇主可予以抵充,亦即扣除給付金額,補償差額即可。 若雇主有過失責任,勞工還可另外向雇主請求民事的侵權行為損害賠償,如勞動力減損賠償、精神賠償等。 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2020年8月號《Money錢》  

捍衛「做工的人」勞動權益,職災別忘請領4給付2補償

2020/08/03
職災 , 勞保 , 勞工

台灣每年發生數萬件職災事故,但多數勞工並不清楚有哪些權益可以爭取,甚至於在雇主威逼之下選擇隱忍。其實,勞保與勞基法提供許多保障,讓勞工接受治療時可免除後顧之憂。

台劇《做工的人》改編自工人作家林立青的同名小說,該劇不只揭露社會底層勞工的辛酸,也暴露出勞動環境惡劣,勞工面對職災求助無門、只能與現實妥協的無奈。

根據勞保局的統計,台灣去(2019)年全年申請職災給付的件數共有53,809件,相當於每10分鐘就有一起職災事故發生,然而,實際上遭遇災害的勞工想必遠遠高於這個數字。 

職災含職業傷害與職業病
與工作相關皆屬職災

究竟哪些情形可以算是職業災害?根據《職業安全衛生法》規定,因勞動場所的建築物、機械、設備、原料……等,或是作業活動及其他職業上的原因,導致工作者受傷、罹患疾病、失能或死亡,都可以認定為職業災害。

勞工保險中的職業災害保險,又將職災分為「職業傷害」與「職業病」兩類,其中,職業傷害主要依據《勞工保險被保險人因執行職務而致傷病審查準則》來認定,除了執行職務受傷外,許多與工作相關的情境,也能納入職業傷害的認定範圍。

例如該準則第4條明定:「被保險人上、下班,於適當時間,從日常居、住處所往返就業場所,或因從事2份以上工作而往返於就業場所間之應經途中發生事故而致之傷害,視為職業傷害。」換句話說,發生通勤災害時,只要被保險人並未在途中繞道從事非日常生活必需的私人行為,並且沒有違反法令(如酒駕),通常都可以視作職業傷害。

其他像是在工作前後的準備與收拾、從集合地點往返工作場所、出差、參加教育訓練、午休時間外出用餐,或甚至是在公司如廁和喝水時發生意外事故,同樣都可算是職業傷害。 

4種勞保給付可請領
且可向雇主請求補償

無論是職業傷害或是職業病,都可以根據病況向勞保局請領以下4種給付:

① 醫療給付

以職災勞工身分就診或住院時,可免繳交健保自負額,同時可享有住院期間30日內膳食費半數補助。

② 傷病給付

住院或門診治療期間不能工作,導致無法領到原有薪資時可請領,自被保險人不能工作的第4日起發給,核算的方式為「遭受傷害或罹患職業病當月起前6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70%」,若超過1年仍未痊癒,核發比例減為月投保薪資的50%,前後合計發2年。

③ 失能給付

若被保險人經治療後症狀固定,被診斷為永久失能,且經評估為「終身無工作能力」,可領取「失能年金」,其核算方式為「加保期間最高60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勞保年資×1.55%」,並且會一次發給20個月的「職業傷病失能補償一次金」。

若被保險人「未達終身無工作能力」,則可領取「失能一次金」,其核算方式為「平均日投保薪資×失能等級之給付日數」,其中失能等級與給付日數須按照「勞工保險失能給付標準」來判定。

④ 死亡給付

若被保險人因職災不幸過世,遺屬可申請「喪葬津貼」,並在「遺屬津貼」和「遺屬年金」當中擇一請領。

另外要注意的是,發生職災時,雇主對勞工也負有補償責任。無論雇主有無過失,都須提供「醫療補償」與「薪資補償」,其中醫療補償含所有因職災產生的醫療費用,而薪資補償則為勞工治療與休養期間未領到的「原有薪資」。若勞工已請領職災保險的相關給付,雇主可予以抵充,亦即扣除給付金額,補償差額即可。

若雇主有過失責任,勞工還可另外向雇主請求民事的侵權行為損害賠償,如勞動力減損賠償、精神賠償等。

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2020年8月號《Money錢》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保險小存摺-彚整保障不打折APP

幫你找出「對」的保險、「夠」的保額、「好」的預算

1.一次彚整你買過的所有保險
2.清楚明白自己的所有保障
3.全台唯一的保單自主管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