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保險獎 精選頻道 購物車(0) 序號開通 影音課程 登入/註冊
台股屢創波段新高,但許多投資人懼於萬點魔咒,怯於進場,錯失這波大漲甜頭。其實,只要把握2進場策略、長期投資,即能有不錯的投報率。 「怎麼轉眼間台股又創波段新高?」這是我這陣子最常聽到的感嘆,或者說是「抱怨」,因為多數的投資人在股市大跌時沒有勇氣、反彈時沒有信心、回升時懊悔,結果終究未能進場,只好和這波大漲(台股由波段低點上漲近4,000點)的甜頭擦身而過。 當然,每波的行情中總有少數勇敢、聰明又幸運的投資人,在低檔時大膽進場承接,毫不畏懼掉下來的刀子,這點從今(2020)年3月19日(出現上半年最低點8,523點)單日成交量高達2,711億元可以看出端倪。 不過別忘了,台股這波跌得又快又急的狂瀉行情,是從3月12日約10,893點起跌,到3月19日收在8, 681點,才短短6個交易日就下殺超過2千點。 台股的下挫是既兇又猛,何況低點只有一個,當時的市場瀰漫著悲觀、驚恐的情緒,在充滿肅殺的氣氛中,既勇敢又幸運的抄底投資人畢竟還是鳳毛麟角。 絕大多數的股民都沒買在低檔;即便有幸在低點買進,部分投資人在回升的中段,小賺一點就跑了;還有一些投資人,受上一波疫情重挫的影響,仍住在「套房」。 打破魔咒台股萬點不是高點 回過頭來說,不知不覺指數竟然已經收復跌勢,甚至還一舉躍過今年元月3日的前高11,197點,想必不少投資人是跌有份、漲沒份。雖然回升走勢是爬了3個月才回到前高,但「多頭緩漲急跌」的特性倒是沒變,從V型反彈到回升,又創波段新高。 逝者已矣,來者可追。現在絕大多數股民最關心的一件事不外乎:如今台股的12,000點會不會就是高點?投資人還能不能進場? 首先,判斷台股是不是高點,一定要先從「台股萬點魔咒」談起。在股市闖蕩資歷超過20年的老手們,往往停留在過去萬點魔咒的印象中,例如1990年2月台股創下歷史高點12,682點,同年10月,竟然一度崩跌至2,485點;同樣的萬點魔咒也出現在1997年10,256點跌至隔年6,219點、2000年的10,393高點跌至隔年的3,411低點、2007年的9,859高點跌至隔年金融海嘯低點3,955點。 事實上,萬點早已經不是高點,上述的價位其實都只是相對概念,無法體現台股多年來完整的報酬。投資人可以從證交所的發行量加權股價報酬指數(台股報酬指數)當中得到印證,以今年7月9日台股大盤指數收盤價12,192點來看,其報酬指數在當天已經來到23,052點,足足超過了1萬點! 過去,投資人往往懼於萬點即高點的魔咒,以為台股萬點就是個跨不過去的檻,實際上,台股具有現金殖利率高人一等的特性,每年投資人拿走大量現金股息而使加權指數蒸發數百點,造成加權指數失真,讓許多投資人誤以為過去台股表現很差,長期落後國際股市。 台股報酬指數不斷創新高 如果將所有投資人領到的股息加回計算,台股早在2009年就已經突破萬點關卡,表現絲毫不遜於國際股市。而把「股息加回計算」,得出所謂的「台股報酬指數」,這才是投資人(把股息再投入)真正的報酬率。 許多人認為台股12,000點已經太高,擔心指數再度出現明顯修正,甚至有人認為,新冠肺炎疫情若捲土重來的話,全球股市恐將出現更為嚴重的跌勢。 這些憂慮不是沒有道理,畢竟今年3月因為疫情造成全球股災的殷鑑不遠,且疫情對於歐美等主要國家經濟的確也造成極大的衝擊。 例如國際貨幣基金(IMF)近期就再度下調2020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從4月時預估的–3%進一步下修1.9個百分點至–4.9%。其中,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2020年經濟成長率預測也從–5.9%下修至–8%;歐元區更從原先的–7.5%明顯下調至–10.2%。 然而,股市最大風險從來就不是壞消息本身,而是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行情總是在絕望中誕生,在驚魂未定之際緩步盤堅,在憂喜參半之間創高。 當台股創下12,000點波段新高之際,便有許多人開始預測,大盤在不久的將來有望挑戰歷史高點12,682點,甚至有法人喊出上看2萬點,其實,台股報酬指數在當下已見到23,000點,幾乎是現在加權指數的2倍。 從歷史經驗來看,台股報酬指數長期趨勢就是不斷地創新高,期間震盪與修正難免,但最終還是會再見到新高,差別只是創高時機的快與慢。對於長線追蹤台股指數的投資人來說,把每年獲得的現金股息再投入,得到的就是類似台股報酬指數的報酬率,而這個指數正如其名,長期為投資人帶來「正報酬」的機率,堪稱少有匹敵者。 想賺快錢才是最大的風險 投資最難測的不是「正報酬」本身,而是何時獲得正報酬的「時間」。既然「擇時」這件事難以預測最佳的時機點,投資人該做的是把時間拉長,以時間換取空間,因為,時間越長,不但會使正報酬機率越高,報酬率通常也會持續成長。 長期投資看似老生常談,投資人也覺得枯燥乏味。但請投資人自問,「我為何做不到?」答案很簡單:因為投資人只想賺快錢! 賺快錢的意思就是,想在短時間內,賺取與他人一樣的報酬率。例如,別人平均1年賺到約7%、8%的報酬率,我想要1個月、1週、甚至是當天就賺到。 凡是存有大削一筆、賺快錢心態的人,在投資這條路上往往都充滿危機。因為,股市最大的特色就是「不確定性」,暴漲對於多頭投資人自然是喜事,但久久才來一次的暴跌殺傷力更大。想賺快錢的人,一開始對股市充滿太樂觀的想像,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以致追高殺低常常成為他們的結局。 指數不斷創新高投資人如何進場? 其實,不論指數在短期內上漲或下跌,長期而言,還原息值的指數不斷創新高的機率非常高,因此現在投資人該關注的不是12,000點會不會是高點,而是投資人還想進場的話,應該怎麼做? 對於積極型投資人而言,選擇強勢、長線看好的趨勢,找出相對應的領頭族群、做適當分散的布局,並做好短線股價常常會有大幅波動的準備,長線可以期待較高的報酬率。舉例來說:包括富邦科技(0052)、元大電子(0053)等成分股,涵蓋台灣主要科技權值股的ETF,或者是國泰AI+Robo(00737)、統一FANG+(00757)等成分股,涵蓋了市場看好其長線趨勢的國際科技指標股之相關ETF。 對於穩健型投資人來說,追蹤指數或是鎖定穩健型龍頭股,長線而言波動風險相對較小,持股容易抱得穩,且預期報酬率仍可優於股票外的多數投資工具。 舉例來說:元大台灣50(0050)、富邦摩台(0057)、永豐台灣加權(006204)、兆豐藍籌30(00690)、元大台灣高息低波(00713)、富邦台灣優質高息(00730)等成分股,涵蓋台灣最具競爭力之各產業龍頭公司的相關ETF。 勤做功課的投資人當然也可以直接從ETF當中,選擇數檔成分股做為個人的投資組合,但切記原則:積極型的標的波動風險也大。若想要相對穩健地賺取長線報酬,必須選擇波動較低、或是透過防禦性標的或債券型標的的搭配,降低投資風險。 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2020年8月號《Money錢》  

把握2進場策略、長期布局,台股衝萬二這樣投資就對了

2020/08/18
台股 , 萬二 , 指數型ETF , 加權指數 , 報酬指數

台股屢創波段新高,但許多投資人懼於萬點魔咒,怯於進場,錯失這波大漲甜頭。其實,只要把握2進場策略、長期投資,即能有不錯的投報率。

「怎麼轉眼間台股又創波段新高?」這是我這陣子最常聽到的感嘆,或者說是「抱怨」,因為多數的投資人在股市大跌時沒有勇氣、反彈時沒有信心、回升時懊悔,結果終究未能進場,只好和這波大漲(台股由波段低點上漲近4,000點)的甜頭擦身而過。

當然,每波的行情中總有少數勇敢、聰明又幸運的投資人,在低檔時大膽進場承接,毫不畏懼掉下來的刀子,這點從今(2020)年3月19日(出現上半年最低點8,523點)單日成交量高達2,711億元可以看出端倪。

不過別忘了,台股這波跌得又快又急的狂瀉行情,是從3月12日約10,893點起跌,到3月19日收在8, 681點,才短短6個交易日就下殺超過2千點。

台股的下挫是既兇又猛,何況低點只有一個,當時的市場瀰漫著悲觀、驚恐的情緒,在充滿肅殺的氣氛中,既勇敢又幸運的抄底投資人畢竟還是鳳毛麟角。

絕大多數的股民都沒買在低檔;即便有幸在低點買進,部分投資人在回升的中段,小賺一點就跑了;還有一些投資人,受上一波疫情重挫的影響,仍住在「套房」。

打破魔咒
台股萬點不是高點

回過頭來說,不知不覺指數竟然已經收復跌勢,甚至還一舉躍過今年元月3日的前高11,197點,想必不少投資人是跌有份、漲沒份。雖然回升走勢是爬了3個月才回到前高,但「多頭緩漲急跌」的特性倒是沒變,從V型反彈到回升,又創波段新高。

逝者已矣,來者可追。現在絕大多數股民最關心的一件事不外乎:如今台股的12,000點會不會就是高點?投資人還能不能進場?

首先,判斷台股是不是高點,一定要先從「台股萬點魔咒」談起。在股市闖蕩資歷超過20年的老手們,往往停留在過去萬點魔咒的印象中,例如1990年2月台股創下歷史高點12,682點,同年10月,竟然一度崩跌至2,485點;同樣的萬點魔咒也出現在1997年10,256點跌至隔年6,219點、2000年的10,393高點跌至隔年的3,411低點、2007年的9,859高點跌至隔年金融海嘯低點3,955點。

事實上,萬點早已經不是高點,上述的價位其實都只是相對概念,無法體現台股多年來完整的報酬。投資人可以從證交所的發行量加權股價報酬指數(台股報酬指數)當中得到印證,以今年7月9日台股大盤指數收盤價12,192點來看,其報酬指數在當天已經來到23,052點,足足超過了1萬點!

過去,投資人往往懼於萬點即高點的魔咒,以為台股萬點就是個跨不過去的檻,實際上,台股具有現金殖利率高人一等的特性,每年投資人拿走大量現金股息而使加權指數蒸發數百點,造成加權指數失真,讓許多投資人誤以為過去台股表現很差,長期落後國際股市。

台股報酬指數
不斷創新高

如果將所有投資人領到的股息加回計算,台股早在2009年就已經突破萬點關卡,表現絲毫不遜於國際股市。而把「股息加回計算」,得出所謂的「台股報酬指數」,這才是投資人(把股息再投入)真正的報酬率。

許多人認為台股12,000點已經太高,擔心指數再度出現明顯修正,甚至有人認為,新冠肺炎疫情若捲土重來的話,全球股市恐將出現更為嚴重的跌勢。

這些憂慮不是沒有道理,畢竟今年3月因為疫情造成全球股災的殷鑑不遠,且疫情對於歐美等主要國家經濟的確也造成極大的衝擊。

例如國際貨幣基金(IMF)近期就再度下調2020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從4月時預估的–3%進一步下修1.9個百分點至–4.9%。其中,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2020年經濟成長率預測也從–5.9%下修至–8%;歐元區更從原先的–7.5%明顯下調至–10.2%。

然而,股市最大風險從來就不是壞消息本身,而是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行情總是在絕望中誕生,在驚魂未定之際緩步盤堅,在憂喜參半之間創高。

當台股創下12,000點波段新高之際,便有許多人開始預測,大盤在不久的將來有望挑戰歷史高點12,682點,甚至有法人喊出上看2萬點,其實,台股報酬指數在當下已見到23,000點,幾乎是現在加權指數的2倍。

從歷史經驗來看,台股報酬指數長期趨勢就是不斷地創新高,期間震盪與修正難免,但最終還是會再見到新高,差別只是創高時機的快與慢。對於長線追蹤台股指數的投資人來說,把每年獲得的現金股息再投入,得到的就是類似台股報酬指數的報酬率,而這個指數正如其名,長期為投資人帶來「正報酬」的機率,堪稱少有匹敵者。

想賺快錢
才是最大的風險

投資最難測的不是「正報酬」本身,而是何時獲得正報酬的「時間」。既然「擇時」這件事難以預測最佳的時機點,投資人該做的是把時間拉長,以時間換取空間,因為,時間越長,不但會使正報酬機率越高,報酬率通常也會持續成長。

長期投資看似老生常談,投資人也覺得枯燥乏味。但請投資人自問,「我為何做不到?」答案很簡單:因為投資人只想賺快錢!

賺快錢的意思就是,想在短時間內,賺取與他人一樣的報酬率。例如,別人平均1年賺到約7%、8%的報酬率,我想要1個月、1週、甚至是當天就賺到。

凡是存有大削一筆、賺快錢心態的人,在投資這條路上往往都充滿危機。因為,股市最大的特色就是「不確定性」,暴漲對於多頭投資人自然是喜事,但久久才來一次的暴跌殺傷力更大。想賺快錢的人,一開始對股市充滿太樂觀的想像,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以致追高殺低常常成為他們的結局。

指數不斷創新高
投資人如何進場?

其實,不論指數在短期內上漲或下跌,長期而言,還原息值的指數不斷創新高的機率非常高,因此現在投資人該關注的不是12,000點會不會是高點,而是投資人還想進場的話,應該怎麼做?

對於積極型投資人而言,選擇強勢、長線看好的趨勢,找出相對應的領頭族群、做適當分散的布局,並做好短線股價常常會有大幅波動的準備,長線可以期待較高的報酬率。舉例來說:包括富邦科技(0052)、元大電子(0053)等成分股,涵蓋台灣主要科技權值股的ETF,或者是國泰AI+Robo(00737)、統一FANG+(00757)等成分股,涵蓋了市場看好其長線趨勢的國際科技指標股之相關ETF。

對於穩健型投資人來說,追蹤指數或是鎖定穩健型龍頭股,長線而言波動風險相對較小,持股容易抱得穩,且預期報酬率仍可優於股票外的多數投資工具。

舉例來說:元大台灣50(0050)、富邦摩台(0057)、永豐台灣加權(006204)、兆豐藍籌30(00690)、元大台灣高息低波(00713)、富邦台灣優質高息(00730)等成分股,涵蓋台灣最具競爭力之各產業龍頭公司的相關ETF。

勤做功課的投資人當然也可以直接從ETF當中,選擇數檔成分股做為個人的投資組合,但切記原則:積極型的標的波動風險也大。若想要相對穩健地賺取長線報酬,必須選擇波動較低、或是透過防禦性標的或債券型標的的搭配,降低投資風險。

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2020年8月號《Money錢》

 

bnmoney-640x250.jpg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簡單記帳APP

2022火速竄起記帳APP

3秒記一筆!迅速找出財務漏洞
介面清爽、無廣告、不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