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保險獎 精選頻道 購物車(0) 序號開通 影音課程 登入/註冊
隨 4、5 月全球步入疫情解封階段,全球股市快速 V 型反轉,S&P500 漲回疫情前水準,NASDAQ 更創下歷史新高,台股也在 7 月重回 12,000 點之上並持續上漲。但部分經濟體表現相對弱勢,歐洲各股市尚未有任何國家回升至疫情前水準,其中西班牙股市回覆率不及疫情跌幅的一半,巴西及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大國 YTD(一年以來的報酬率)皆仍有 -10% 以上。關鍵就在科技類股佔各國家股指的比重!M平方帶你深入分析:科技類股引領市場快速復甦的關鍵數據 ! 科技股為股市支撐重點 從主要市場 YTD(一年以來的報酬率)漲跌來看,成熟市場中僅美股 YTD 表現翻正來到 4.01%;新興市場中,台、韓股 YTD 漲幅更勝美股,分別來到 7.48% 及 9.86%。 上述三個主要股市的科技產業佔指數的權重皆偏高:美國 S&P 500 、及南韓 KOSPI 指數科技佔比皆來到 30% 以上,台灣加權指數更有超過 50% 皆為科技股組成。而這三指數也為疫情後反彈幅度最大、YTD 表現最好的三大市場,由此可看到科技股為本波股市的重點支撐。 從各產業類股表現更可以直接看出科技股優於其他類股的幅度,且此現象更不僅出現在疫情之後,將時間軸拉至 2019 年,S&P500 11 大產業類股中可以明顯看到 S&P 科技類股至今已上漲 50% 以上,大幅領先其餘類股,台股產業類股也出現同樣的狀況,電子類股指數同樣也達到接近 50% 的漲幅,領先金融及傳產表現。 各國數據透露科技消費需求 藉由股市的漲跌中可以梳理出科技趨勢對股價的推升力道強勁,然站在M平方的角度,我們必須要探究這樣的行情背後,是否有基本面的支撐? 觀察最新 Q2 財報,S&P500 中 81.3% 以上的公司財報優於預期,來到 2013 年以來最多,本次財報 58 家科技公司中,也僅 1 家低於預期,優於預期家數占比來到 90% 以上,自 2016 年以來,科技產業的財報在 S&P500 普遍優於其他產業。 我們同時也由三大消費市場:美國、歐洲、 日本 的消費數據來探究全球對科技的需求是否能支持這樣的獲利水平。 ●從電子商務看本波科技產業趨勢 從產業面角度觀察,電子商務帶起的供應鏈從上中下游都反應本次科技需求的趨勢: 1.資訊系統建置、串接:支援電子商務核心業務,以 Amazon Web Servive ( AWS )最廣為人知,也帶動 AI 大數據、雲端運算等產業興起。 2.網路平台包括店點開設:如同亞馬遜、eBay、阿里巴巴集團、抓哇集團( SEA Group )。 3.互聯網媒體:YouTube、Facebook 以及提供影音串流的 Netflix 及 Disney+ 在本次疫情皆大幅受惠。 4.平台硬體設備:筆電、手機等設備更反映在 Apple、Samsung 等大品牌、以及相關產業鍊從 IC 設計、製造、封測至組裝甚至電信商皆受到提振。 5.ETF 表現:網路公司( FDN )、雲端運算( SKYY )、半導體( SOXX )及機器人與自動化( ROBO )等相關 ETF 表現,皆大幅超越其餘次產業,並幾乎皆回到疫情前水準創下新高。 ●美國電子商務逆勢大幅成長 本次疫情一度造成美國零售銷售年增率大幅衰退接近 20%,從細項中可以看到,電子商務的銷售數據不僅在本次疫情中未落入負成長,甚至逆向大幅增長,截至 7 月數據仍有 24.37% 的正成長,反應疫情期間,work from home 、線上社群軟體、影音串流等趨勢帶起的需求。 而此趨勢也不僅止於疫情期間,將時間拉到 2020 前,電子商務細項在 2016 年後幾乎皆維持在雙位數的成長,支撐如 FAANG 這樣的科技股獲利在 2016 年後優於預期的表現。  ●歐元區網路購物年增率雙位數成長 歐洲也出現相同的現象,疫情期間歐元區零售銷售亦出現年增 -19.4% 的衰退,細項中除了食物、飲品、菸草等消費必需品沒有出現衰退外,郵購、網路購物也出現雙位數的年增率,截至 6 月仍有 23.70% 的成長。觀察疫情前的數據,歐元區郵購、網路購物在 2012 年後年增未曾落入出現負成長。 ●日本無店零售成長是零售回穩的主要動力 日本雖然沒有如同歐美明顯的趨勢,本次最大衰退幅度也小於歐美,但依舊能佐證目前產業趨勢的發展,其中無店鋪零售今年以來僅在 4月 時小幅衰退 5.7%,對比於紡織品、汽車相關、燃料及機械等產業皆達到 25% 以上的衰退,截至 6 月,無店鋪零售成長 8.10%,為拉升日本零售銷售回穩的主要動力之一。   綜合上述,美國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其內需消費市場規模達到約 12 兆美元,高出第二名中國整整兩倍,可以總結美國的消費趨勢近乎可以代表全球的走向。而歐洲國家若綜合來看,德英法義西加總規模也接近 6 兆美元,此兩大市場的消費數據皆透露著相同的訊息。 ●電子、資通出口支撐台灣出口表現 作為貿易出口國的台灣,亦反映了這樣的需求趨勢,年初以來,電子零組件及資通信產品出口年增未曾衰退,甚至幾乎皆維持在雙位數以上的成長,反映全球對於疫情帶起的遠距需求大幅增加,積體電路、資通及視聽產品皆需求強勁。 截至 7 月,電子零組件保持在 15.51%,資通信產品則在上揚至 18.53% 的年增,為台灣出口唯二正成長之細項,與其他產業大幅拉開差距。 而 電子零組件 及 資通信產品 兩者佔台灣皆口比重接近 60%,在疫情帶起遠距及網購對科技軟硬體需求,更加支撐 台灣出口 表現優於全球,尤其 在4、5月 的出口數據可看出,全球出口在貿易量大減之下,近乎皆達到二至三成以上的衰退,唯獨台灣出口表現穩定維持在 5% 以內的下滑幅度,更無庸置疑地確立了此時的產業趨勢。 多數調查性報告顯示科技趨勢在疫情後延續 本次疫情不僅於期間帶起爆發性的科技需求,多份報告也顯示此趨勢在疫情後將會出現延續。參考麥肯錫在今年 7 月的調查報告,疫情需求使得各產業的數位通路平均新增兩到三成的用戶,而其中首次用戶平均 86% 對數位通路感到滿意,並有 75% 用戶願意持續使用。 另外在疫情後在不同消費平台上的時間使用變動,網路零售為淨增加最多的平台,顯示消費者願意接受新型態的消費習慣;而相對於實體店面,多數新消費者也傾向使用線上平台進行消費。 此外,麥肯錫的調查結果也顯示這樣的現象不只存在於 B2C,在 B2B 之間也發現同樣的現象,有 66% 的法人認為疫情過後數位銷售通路的重要性大過於傳統銷售通路,相較於疫情前法人的看法為 50%。 註1:本篇引用麥肯錫 COVID19: Global Health and Crisis Response (July 6th, 2020)註2:新消費型態偏好調查飾品、辦公室配件、菸草、保養品、藥品、電子產品等 20 個產品的使用偏好。 從循環角度看本次科技趨勢會延續到何時 我們以 S&P 500 的各產業類股除以大盤表現來觀察每次景氣循環的產業輪動,可以發現 1995 年後 Yahoo、eBay、Amazon、Google 相繼成立,科技產業類股明顯領漲,最終造成 2000 年的網路泡沫;2000 年至 2008 年金磚四國崛起,帶起原物料需求大幅攀升,能源類股自其餘產業類股中脫穎而出,甚至在金融海嘯初期仍保持一小段時間的持續上漲。 而本次循環在電子商務、自動化、區塊鏈、5G、AI 等題材之下帶起新的一波科技風潮,觀察類股相對表現可以發現,疫情雖造成經濟短暫的休克式的衰退,但並未中斷本次循環的產業趨勢。 那麼本波科技股循環可以延續到何時?更多完整內容,都在財經M平方網站上!

不畏疫情影響,科技股復甦驚人,十張圖點出勝出原因!

2020/08/21
科技股 , 經濟 , 全球 , 電子商務

隨 4、5 月全球步入疫情解封階段,全球股市快速 V 型反轉,S&P500 漲回疫情前水準,NASDAQ 更創下歷史新高,台股也在 7 月重回 12,000 點之上並持續上漲。但部分經濟體表現相對弱勢,歐洲各股市尚未有任何國家回升至疫情前水準,其中西班牙股市回覆率不及疫情跌幅的一半,巴西及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大國 YTD(一年以來的報酬率)皆仍有 -10% 以上。關鍵就在科技類股佔各國家股指的比重!M平方帶你深入分析:科技類股引領市場快速復甦的關鍵數據 !

科技股為股市支撐重點

從主要市場 YTD(一年以來的報酬率)漲跌來看,成熟市場中僅美股 YTD 表現翻正來到 4.01%;新興市場中,台、韓股 YTD 漲幅更勝美股,分別來到 7.48% 及 9.86%。

上述三個主要股市的科技產業佔指數的權重皆偏高:美國 S&P 500 、及南韓 KOSPI 指數科技佔比皆來到 30% 以上,台灣加權指數更有超過 50% 皆為科技股組成。而這三指數也為疫情後反彈幅度最大、YTD 表現最好的三大市場,由此可看到科技股為本波股市的重點支撐。

從各產業類股表現更可以直接看出科技股優於其他類股的幅度,且此現象更不僅出現在疫情之後,將時間軸拉至 2019 年,S&P500 11 大產業類股中可以明顯看到 S&P 科技類股至今已上漲 50% 以上,大幅領先其餘類股,台股產業類股也出現同樣的狀況,電子類股指數同樣也達到接近 50% 的漲幅,領先金融及傳產表現。

各國數據透露科技消費需求

藉由股市的漲跌中可以梳理出科技趨勢對股價的推升力道強勁,然站在M平方的角度,我們必須要探究這樣的行情背後,是否有基本面的支撐?

觀察最新 Q2 財報,S&P500 中 81.3% 以上的公司財報優於預期,來到 2013 年以來最多,本次財報 58 家科技公司中,也僅 1 家低於預期,優於預期家數占比來到 90% 以上,自 2016 年以來,科技產業的財報在 S&P500 普遍優於其他產業。

我們同時也由三大消費市場:美國、歐洲、 日本 的消費數據來探究全球對科技的需求是否能支持這樣的獲利水平。

●從電子商務看本波科技產業趨勢

從產業面角度觀察,電子商務帶起的供應鏈從上中下游都反應本次科技需求的趨勢:

1.資訊系統建置、串接:支援電子商務核心業務,以 Amazon Web Servive ( AWS )最廣為人知,也帶動 AI 大數據、雲端運算等產業興起。

2.網路平台包括店點開設:如同亞馬遜、eBay、阿里巴巴集團、抓哇集團( SEA Group )。

3.互聯網媒體:YouTube、Facebook 以及提供影音串流的 Netflix 及 Disney+ 在本次疫情皆大幅受惠。

4.平台硬體設備:筆電、手機等設備更反映在 Apple、Samsung 等大品牌、以及相關產業鍊從 IC 設計、製造、封測至組裝甚至電信商皆受到提振。

5.ETF 表現:網路公司( FDN )、雲端運算( SKYY )、半導體( SOXX )及機器人與自動化( ROBO )等相關 ETF 表現,皆大幅超越其餘次產業,並幾乎皆回到疫情前水準創下新高。

●美國電子商務逆勢大幅成長

本次疫情一度造成美國零售銷售年增率大幅衰退接近 20%,從細項中可以看到,電子商務的銷售數據不僅在本次疫情中未落入負成長,甚至逆向大幅增長,截至 7 月數據仍有 24.37% 的正成長,反應疫情期間,work from home 、線上社群軟體、影音串流等趨勢帶起的需求。

而此趨勢也不僅止於疫情期間,將時間拉到 2020 前,電子商務細項在 2016 年後幾乎皆維持在雙位數的成長,支撐如 FAANG 這樣的科技股獲利在 2016 年後優於預期的表現。

 ●歐元區網路購物年增率雙位數成長

歐洲也出現相同的現象,疫情期間歐元區零售銷售亦出現年增 -19.4% 的衰退,細項中除了食物、飲品、菸草等消費必需品沒有出現衰退外,郵購、網路購物也出現雙位數的年增率,截至 6 月仍有 23.70% 的成長。觀察疫情前的數據,歐元區郵購、網路購物在 2012 年後年增未曾落入出現負成長。

●日本無店零售成長是零售回穩的主要動力

日本雖然沒有如同歐美明顯的趨勢,本次最大衰退幅度也小於歐美,但依舊能佐證目前產業趨勢的發展,其中無店鋪零售今年以來僅在 4月 時小幅衰退 5.7%,對比於紡織品、汽車相關、燃料及機械等產業皆達到 25% 以上的衰退,截至 6 月,無店鋪零售成長 8.10%,為拉升日本零售銷售回穩的主要動力之一。

 

綜合上述,美國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其內需消費市場規模達到約 12 兆美元,高出第二名中國整整兩倍,可以總結美國的消費趨勢近乎可以代表全球的走向。而歐洲國家若綜合來看,德英法義西加總規模也接近 6 兆美元,此兩大市場的消費數據皆透露著相同的訊息。

●電子、資通出口支撐台灣出口表現

作為貿易出口國的台灣,亦反映了這樣的需求趨勢,年初以來,電子零組件及資通信產品出口年增未曾衰退,甚至幾乎皆維持在雙位數以上的成長,反映全球對於疫情帶起的遠距需求大幅增加,積體電路、資通及視聽產品皆需求強勁。

截至 7 月,電子零組件保持在 15.51%,資通信產品則在上揚至 18.53% 的年增,為台灣出口唯二正成長之細項,與其他產業大幅拉開差距。

而 電子零組件 及 資通信產品 兩者佔台灣皆口比重接近 60%,在疫情帶起遠距及網購對科技軟硬體需求,更加支撐 台灣出口 表現優於全球,尤其 在4、5月 的出口數據可看出,全球出口在貿易量大減之下,近乎皆達到二至三成以上的衰退,唯獨台灣出口表現穩定維持在 5% 以內的下滑幅度,更無庸置疑地確立了此時的產業趨勢。

多數調查性報告顯示科技趨勢在疫情後延續

本次疫情不僅於期間帶起爆發性的科技需求,多份報告也顯示此趨勢在疫情後將會出現延續。參考麥肯錫在今年 7 月的調查報告,疫情需求使得各產業的數位通路平均新增兩到三成的用戶,而其中首次用戶平均 86% 對數位通路感到滿意,並有 75% 用戶願意持續使用。

另外在疫情後在不同消費平台上的時間使用變動,網路零售為淨增加最多的平台,顯示消費者願意接受新型態的消費習慣;而相對於實體店面,多數新消費者也傾向使用線上平台進行消費。

此外,麥肯錫的調查結果也顯示這樣的現象不只存在於 B2C,在 B2B 之間也發現同樣的現象,有 66% 的法人認為疫情過後數位銷售通路的重要性大過於傳統銷售通路,相較於疫情前法人的看法為 50%。

註1:本篇引用麥肯錫 COVID19: Global Health and Crisis Response (July 6th, 2020)
註2:新消費型態偏好調查飾品、辦公室配件、菸草、保養品、藥品、電子產品等 20 個產品的使用偏好。

從循環角度看本次科技趨勢會延續到何時

我們以 S&P 500 的各產業類股除以大盤表現來觀察每次景氣循環的產業輪動,可以發現 1995 年後 Yahoo、eBay、Amazon、Google 相繼成立,科技產業類股明顯領漲,最終造成 2000 年的網路泡沫;2000 年至 2008 年金磚四國崛起,帶起原物料需求大幅攀升,能源類股自其餘產業類股中脫穎而出,甚至在金融海嘯初期仍保持一小段時間的持續上漲。

而本次循環在電子商務、自動化、區塊鏈、5G、AI 等題材之下帶起新的一波科技風潮,觀察類股相對表現可以發現,疫情雖造成經濟短暫的休克式的衰退,但並未中斷本次循環的產業趨勢。

那麼本波科技股循環可以延續到何時?更多完整內容,都在財經M平方網站上!

bnmoney-640x250.jpg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APP

提供最優質的財經文章、影音

1.股市、保險、房地產,掌握最新財經動態
2.專家、名人駐站,提供深度產業分析
3.課程、影音專區,讓動手深度學習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提前預約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