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保險獎 精選頻道 購物車(0) 序號開通 影音課程 登入/註冊
美國4月超乎預期的通膨數據若只是短期現象,市場的擔心很快就會過去,但如果不是,或者因為疫情的起伏而時好時壞,在高檔震盪的美股波動可能加大,也將連帶影響台股。 美股最近隱約透露不安氣氛,科技股高檔賣壓相對沉重,主要是擔心通膨(物價上漲)比預期嚴重,而美國今(2021)年4月的非農就業增加人數,以及新屋開工戶數又遠低於預期,顯現經濟復甦力道不足。5月12日官方公布美國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4.2%,創12年來最大增幅,遠超過市場預期的3.6%;4月剔除能源與食物的核心CPI較3月勁升0.9%,大幅超出經濟學家預測的0.2%。此外,美國4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亦持續大幅上升,因各種工業原物料、大宗商品、零組件價格、運輸成本大幅上漲,廠商若順勢調漲終端產品售價,通膨必然升溫,若不調漲,則將侵蝕廠商本身的獲利。   原物料、成品價格皆大漲 未來1年通膨預期再創高 最新公布的美國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調查顯示,未來1年預期通膨率達4.6%,為10年來最高,未來5年預期通膨率達3.1%,亦創下10多年來最高紀錄。另一方面,美國勞工部5月7日公布4月非農就業人數,僅增加26.6萬,遠低於原本預計將增加的97.8萬,也較3月份(修正後數據)的77萬大幅下滑。今年以來美國房市景氣火熱,但由於原物料價格飆漲,以及土地和人力短缺問題,建商被迫放緩興建速度,5月18日公布的4月新屋開工戶數較上月大減近10%,遠遜於市場預期,營建許可月增僅0.3%也不如市場預期。雖然美國4月份非農就業新增人數遠不如預期,失業率仍遠遠高於新冠疫情爆發前水準,但許多企業卻無法招聘到足夠人手,甚至要出較高薪資吸引應徵者,而勞工薪資成長更增添通膨壓力。一項調查發現,部分美國人不能或不願重返工作崗位的原因包括:害怕感染或傳播新冠病毒;必須照顧因疫情未到校上課的子女;許多人領取的失業救濟金比上班的收入更多,而拜登政府因應疫情發放的每週300美元(約新台幣8,400元)失業救濟金可領到9月6日。   拜登積極舉債擴大支出 專家及財長擔心經濟過熱 包括前哈佛大學校長桑默斯(Larry Summers,曾任柯林頓任內財政部長、歐巴馬任內首席經濟顧問)在內,多位財經專家不約而同警告,美國企業面臨勞動力短缺,可能限制了原先預期的強勁經濟復甦,而拜登政府過度舉債擴大財政支出,未來可能引發嚴重通膨,是很不負責任的做法。 拜登政府財長葉倫(Janet Yellen)也坦言,利率可能必須稍微上調,以確保美國經濟不會因為大幅擴大財政支出而過熱。葉倫之前擔任美國聯準會(Fed)主席,期間的副主席就是現任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因此她的談話一度引發Fed將提前升息的敏感聯想。 進一步分析美國4月份CPI,價格上漲幅度較大的項目包括航空費率、汽車保險、飯店住宿(升幅8.8%)等;暫時性的晶片供應短缺,導致二手車價格暴漲,以及新車價格異常漲價。總部位於倫敦的「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CEPR)資深經濟學家貝克(Dean Baker)推文評論說,沒什麼憑據顯示需要擔心美國通膨持續。 過去10多年來,各國央行最擔心通縮(物價長期緩步下跌),因通縮會使得市場買氣遞延,廠商殺價競爭,缺乏誘因擴大研發及投資。如果物價溫和上漲,有一點通膨,這是好事。不過,通膨若大幅升高,將侵蝕現金的購買力,迫使央行升息,進而拖累股價。去年以來Fed多次宣示,希望通膨率平均維持在2%附近,既不會過熱,也不至於太冷。   通膨及資產泡沫警訊浮現 Fed即將為縮減QE做準備 雖然4月的通膨數據超乎預期,但還不足以促使Fed改變現行每個月購債1,200億美元的貨幣寬鬆政策,更不可能提前升息,但隨著美國擴大施打疫苗、通膨上升、資產泡沫浮現,Fed在未來幾個月的政策會議中,將開始認真討論縮減QE購債的規模,5月19日Fed公布的4月利率會議紀錄也暗示了這點。 投資人最擔心的惡性通膨其實不常發生,這通常是戰爭、極端天然災害所導致,例如戰爭導致生產線被破壞、原物料貨品運輸中斷(1970年代以阿戰爭過後,阿拉伯國家對美國實施石油禁運,導致美國油價爆漲是知名案例),天候異常導致農作物歉收,而供給缺口無法在短時間內填補。 此外,諸如新冠病毒等高傳染力疫情的大規模擴散,也一度造成市場供需出現嚴重落差,但透過遠距、非接觸式數位新科技的應用,加上防堵病毒傳播的公衛措施及疫苗接種,包括美國、歐洲、中國的疫情已大致獲得控制,只是各國疫情的起伏仍持續干擾經濟的運作,形成不穩定的復甦。 目前美國的商品庫存水位處於歷史低檔,耶誕節之前勢必要大力回補,成本的上揚讓物價易漲難跌。不過,美國4月超乎預期的通膨數據若只是短期現象,市場的擔心很快會過去,可趁科技股拉回分批布局;但如果因為疫情的起伏,使得未來幾個月的通膨數據「時好時壞」,美股就會持續在高檔震盪,波動可能加大,也將連帶影響台股及其他國際股市。   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2021年6月號《Money錢》  

消費者物價指數增幅創12年新高 美國通膨升溫 市場震盪再起?

2021/05/27

美國4月超乎預期的通膨數據若只是短期現象,市場的擔心很快就會過去,但如果不是,或者因為疫情的起伏而時好時壞,在高檔震盪的美股波動可能加大,也將連帶影響台股。

美股最近隱約透露不安氣氛,科技股高檔賣壓相對沉重,主要是擔心通膨(物價上漲)比預期嚴重,而美國今(2021)年4月的非農就業增加人數,以及新屋開工戶數又遠低於預期,顯現經濟復甦力道不足。5月12日官方公布美國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4.2%,創12年來最大增幅,遠超過市場預期的3.6%;4月剔除能源與食物的核心CPI較3月勁升0.9%,大幅超出經濟學家預測的0.2%。此外,美國4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亦持續大幅上升,因各種工業原物料、大宗商品、零組件價格、運輸成本大幅上漲,廠商若順勢調漲終端產品售價,通膨必然升溫,若不調漲,則將侵蝕廠商本身的獲利。

 

原物料、成品價格皆大漲 未來1年通膨預期再創高

最新公布的美國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調查顯示,未來1年預期通膨率達4.6%,為10年來最高,未來5年預期通膨率達3.1%,亦創下10多年來最高紀錄。另一方面,美國勞工部5月7日公布4月非農就業人數,僅增加26.6萬,遠低於原本預計將增加的97.8萬,也較3月份(修正後數據)的77萬大幅下滑。今年以來美國房市景氣火熱,但由於原物料價格飆漲,以及土地和人力短缺問題,建商被迫放緩興建速度,5月18日公布的4月新屋開工戶數較上月大減近10%,遠遜於市場預期,營建許可月增僅0.3%也不如市場預期。雖然美國4月份非農就業新增人數遠不如預期,失業率仍遠遠高於新冠疫情爆發前水準,但許多企業卻無法招聘到足夠人手,甚至要出較高薪資吸引應徵者,而勞工薪資成長更增添通膨壓力。一項調查發現,部分美國人不能或不願重返工作崗位的原因包括:害怕感染或傳播新冠病毒;必須照顧因疫情未到校上課的子女;許多人領取的失業救濟金比上班的收入更多,而拜登政府因應疫情發放的每週300美元(約新台幣8,400元)失業救濟金可領到9月6日。

 

拜登積極舉債擴大支出 專家及財長擔心經濟過熱

包括前哈佛大學校長桑默斯(Larry Summers,曾任柯林頓任內財政部長、歐巴馬任內首席經濟顧問)在內,多位財經專家不約而同警告,美國企業面臨勞動力短缺,可能限制了原先預期的強勁經濟復甦,而拜登政府過度舉債擴大財政支出,未來可能引發嚴重通膨,是很不負責任的做法。

拜登政府財長葉倫(Janet Yellen)也坦言,利率可能必須稍微上調,以確保美國經濟不會因為大幅擴大財政支出而過熱。葉倫之前擔任美國聯準會(Fed)主席,期間的副主席就是現任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因此她的談話一度引發Fed將提前升息的敏感聯想。

進一步分析美國4月份CPI,價格上漲幅度較大的項目包括航空費率、汽車保險、飯店住宿(升幅8.8%)等;暫時性的晶片供應短缺,導致二手車價格暴漲,以及新車價格異常漲價。總部位於倫敦的「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CEPR)資深經濟學家貝克(Dean Baker)推文評論說,沒什麼憑據顯示需要擔心美國通膨持續。

過去10多年來,各國央行最擔心通縮(物價長期緩步下跌),因通縮會使得市場買氣遞延,廠商殺價競爭,缺乏誘因擴大研發及投資。如果物價溫和上漲,有一點通膨,這是好事。不過,通膨若大幅升高,將侵蝕現金的購買力,迫使央行升息,進而拖累股價。去年以來Fed多次宣示,希望通膨率平均維持在2%附近,既不會過熱,也不至於太冷。

 

通膨及資產泡沫警訊浮現 Fed即將為縮減QE做準備

雖然4月的通膨數據超乎預期,但還不足以促使Fed改變現行每個月購債1,200億美元的貨幣寬鬆政策,更不可能提前升息,但隨著美國擴大施打疫苗、通膨上升、資產泡沫浮現,Fed在未來幾個月的政策會議中,將開始認真討論縮減QE購債的規模,5月19日Fed公布的4月利率會議紀錄也暗示了這點。

投資人最擔心的惡性通膨其實不常發生,這通常是戰爭、極端天然災害所導致,例如戰爭導致生產線被破壞、原物料貨品運輸中斷(1970年代以阿戰爭過後,阿拉伯國家對美國實施石油禁運,導致美國油價爆漲是知名案例),天候異常導致農作物歉收,而供給缺口無法在短時間內填補。

此外,諸如新冠病毒等高傳染力疫情的大規模擴散,也一度造成市場供需出現嚴重落差,但透過遠距、非接觸式數位新科技的應用,加上防堵病毒傳播的公衛措施及疫苗接種,包括美國、歐洲、中國的疫情已大致獲得控制,只是各國疫情的起伏仍持續干擾經濟的運作,形成不穩定的復甦。

目前美國的商品庫存水位處於歷史低檔,耶誕節之前勢必要大力回補,成本的上揚讓物價易漲難跌。不過,美國4月超乎預期的通膨數據若只是短期現象,市場的擔心很快會過去,可趁科技股拉回分批布局;但如果因為疫情的起伏,使得未來幾個月的通膨數據「時好時壞」,美股就會持續在高檔震盪,波動可能加大,也將連帶影響台股及其他國際股市。

 

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2021年6月號《Money錢》

 

bnmoney-640x250.jpg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APP

提供最優質的財經文章、影音

1.股市、保險、房地產,掌握最新財經動態
2.專家、名人駐站,提供深度產業分析
3.課程、影音專區,讓動手深度學習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提前預約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