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保險獎 精選頻道 購物車(0) 序號開通 影音課程 登入/註冊
台灣人平均每人有2.3張保單,但死亡理賠卻不到60萬元。除了保戶想把保費拿回來的錯誤觀念,不少第一線面對客戶的業務員為了佣收,也成了推手。其實買保險,不需要花大錢,現在就告訴你「巷仔內」才知道的好保單。 根據保險發展中心數字顯示,2013年國人的壽險投保率在230% 左右,也就是說,平均每個人擁有2.3張的壽險保單,但強調死亡保障的壽險額度,卻少的可憐,平均每張僅有53萬元左右。若以每人擁有2.3張壽險保單,再乘上53萬元的保額,每人壽險保障約是121.9萬元,而壽險投保族群主要集中在20歲至50歲左右,約占總人口的一半,合理推估每人的壽險保額是243.8萬元。   國人愛投保 卻創造低保障怪象 算一算,這樣的死亡保障確實不足。行政院主計處最新發布2013年的家庭收支調查報告結果顯示,每戶家庭平均的消費支出為74萬元,以平均保額243萬元計算,扣除喪葬費用50萬元後,剩餘金額頂多只能支撐2.6年左右。 有趣的是,國人在保費上的支出卻與保障額度大大相反。根據保發中心公布的數字,2013年平均每人在壽險保費支出達3204美元,換算成台幣約是9.6萬元,且台灣壽險的保險滲透度(※註1)為14.5%,排名世界第一,這數字代表著:台灣人真的很愛買保險。 買這麼多保險,保障卻不夠,意味著買的都是「低保障、高保費」的保單。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系助理教授彭金隆就表示,亞洲人習慣將保險當儲蓄工具在買,大家並不是在買保險,而是在做儲蓄,才會造成還本型功能的儲蓄險大賣。 「台灣人喜歡把沒用到的保費拿回來,忘了保險是一種消費品。」彭金隆接著表示,除了台灣人該修正保險觀念,站在銷售第一線的保險從業人員,為高佣金銷售單保單,也該為此現象負責。 再說,即使兩張保單都是支付保費20% 的佣金,但因為賣一張高保費的保單、和賣一張低保費的保單相比,高保費因為較有利可圖,業務員自然會去銷售高保費保單,而忽略了保險應該是以個人需求為導向。   政府出手 盼保險回歸保障本質 針對保險市場長期高保費、低保障的銷售現象,金管會最近也出手導正,像是過去幾年在市場上相當暢銷的利變型壽險,已經規範前10年不得提供現金增值回\饋金,只能折抵保費或增購保額,希望讓保險真正回到保障的本質。 金管會副主委王儷玲表示,保戶在購買利變型壽險這類商品時,是以理財、儲蓄為動機,並不是真正要購買保障型的保險,主管機關今年開始對保險公司多項管理及獎勵措施,希望透過法規修改與差異化管理的方式,鼓勵壽險公司多銷售保障型商品。 王儷玲進一步指出,金管會鼓勵保險業者能銷售保障型、年金型、微型保險3大類商品,只要達成目標,就有新的獎勵措施,例如商品送審的件數能多一件、提高海外投資比例或繳納給安定基金的費率能較便宜,以正面引導的方式,希望讓台灣商業保險能真正回歸保障基本面。 以壽險為例,在計算安定基金費率時會加入保險保額指標,只要前一年度累計死亡的保險保額除上前一年度累計死亡保險件數,平均每保戶之保額超過200萬元,就被評為第一級最高等級,作為減少安定基金保費之調整機制。 王儷玲表示,除了慢慢引導業者銷售保障型商品外,也期待消費者購買保險商品時,先思考自己的保障是否足夠,保險保障做足了,再去考慮購買理財、儲蓄等相關保單。 也唯有保戶觀念正確了,才能與業務員做討論,以合理保費架構出最適合自己與家人的保障,當然,也不會被業務員牽著鼻子走,讓業務員荷包滿滿、而你的保障卻停留在陽春版。   其它精采企劃《業務員不會賣給你的好保單》內容: >Report2: 定期壽險-用最少預算建構保障;理賠超過保費300倍 >Report3: 實支實付醫療險-80歲前的醫療開銷,每年5千元搞定 >Report4: 一次性給付癌症險-保住院加出院,千元保費賠付百萬 >Report5: 變額年金險-活到老領到老,還有最低保障收益     @閱讀更多內容請加入Money錢官網會員 ​@更多文章詳見《Money錢》,各便利商店及書店皆有販售。

業務員不會賣給你的好保單

2014/10/01
保險 , 理賠 , 醫療險 , 住院 , 門診手術 , 非必要性醫療 , 自費醫療 ,

台灣人平均每人有2.3張保單,但死亡理賠卻不到60萬元。除了保戶想把保費拿回來的錯誤觀念,不少第一線面對客戶的業務員為了佣收,也成了推手。其實買保險,不需要花大錢,現在就告訴你「巷仔內」才知道的好保單

根據保險發展中心數字顯示,2013年國人的壽險投保率在230% 左右,也就是說,平均每個人擁有2.3張的壽險保單,但強調死亡保障的壽險額度,卻少的可憐,平均每張僅有53萬元左右。若以每人擁有2.3張壽險保單,再乘上53萬元的保額,每人壽險保障約是121.9萬元,而壽險投保族群主要集中在20歲至50歲左右,約占總人口的一半,合理推估每人的壽險保額是243.8萬元。
 

國人愛投保
卻創造低保障怪象


算一算,這樣的死亡保障確實不足。行政院主計處最新發布2013年的家庭收支調查報告結果顯示,每戶家庭平均的消費支出為74萬元,以平均保額243萬元計算,扣除喪葬費用50萬元後,剩餘金額頂多只能支撐2.6年左右。

有趣的是,國人在保費上的支出卻與保障額度大大相反。根據保發中心公布的數字,2013年平均每人在壽險保費支出達3204美元,換算成台幣約是9.6萬元,且台灣壽險的保險滲透度(※註1)為14.5%,排名世界第一,這數字代表著:台灣人真的很愛買保險。

買這麼多保險,保障卻不夠,意味著買的都是「低保障、高保費」的保單。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系助理教授彭金隆就表示,亞洲人習慣將保險當儲蓄工具在買,大家並不是在買保險,而是在做儲蓄,才會造成還本型功能的儲蓄險大賣。

「台灣人喜歡把沒用到的保費拿回來,忘了保險是一種消費品。」彭金隆接著表示,除了台灣人該修正保險觀念,站在銷售第一線的保險從業人員,為高佣金銷售單保單,也該為此現象負責。

再說,即使兩張保單都是支付保費20% 的佣金,但因為賣一張高保費的保單、和賣一張低保費的保單相比,高保費因為較有利可圖,業務員自然會去銷售高保費保單,而忽略了保險應該是以個人需求為導向。


 

政府出手 盼保險回歸保障本質


針對保險市場長期高保費、低保障的銷售現象,金管會最近也出手導正,像是過去幾年在市場上相當暢銷的利變型壽險,已經規範前10年不得提供現金增值回\饋金,只能折抵保費或增購保額,希望讓保險真正回到保障的本質。

金管會副主委王儷玲表示,保戶在購買利變型壽險這類商品時,是以理財、儲蓄為動機,並不是真正要購買保障型的保險,主管機關今年開始對保險公司多項管理及獎勵措施,希望透過法規修改與差異化管理的方式,鼓勵壽險公司多銷售保障型商品。

王儷玲進一步指出,金管會鼓勵保險業者能銷售保障型、年金型、微型保險3大類商品,只要達成目標,就有新的獎勵措施,例如商品送審的件數能多一件、提高海外投資比例或繳納給安定基金的費率能較便宜,以正面引導的方式,希望讓台灣商業保險能真正回歸保障基本面。

以壽險為例,在計算安定基金費率時會加入保險保額指標,只要前一年度累計死亡的保險保額除上前一年度累計死亡保險件數,平均每保戶之保額超過200萬元,就被評為第一級最高等級,作為減少安定基金保費之調整機制。

王儷玲表示,除了慢慢引導業者銷售保障型商品外,也期待消費者購買保險商品時,先思考自己的保障是否足夠,保險保障做足了,再去考慮購買理財、儲蓄等相關保單。

也唯有保戶觀念正確了,才能與業務員做討論,以合理保費架構出最適合自己與家人的保障,當然,也不會被業務員牽著鼻子走,讓業務員荷包滿滿、而你的保障卻停留在陽春版。



 

其它精采企劃《業務員不會賣給你的好保單》內容:
>Report2: 定期壽險-用最少預算建構保障;理賠超過保費300倍

>Report3: 實支實付醫療險-80歲前的醫療開銷,每年5千元搞定
>Report4: 一次性給付癌症險-保住院加出院,千元保費賠付百萬
>Report5: 變額年金險-活到老領到老,還有最低保障收益

 

 

@閱讀更多內容請加入Money錢官網會員

​@更多文章詳見《Money錢》,各便利商店及書店皆有販售。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CWMoneyAPP

全球500萬人推薦的記帳利器

管理預算第一步!掃發票記帳、手機條碼同步超最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