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保險獎 精選頻道 購物車(0) 序號開通 影音課程 登入/註冊
台股交易熱絡,財經媒體、網路社群隨處可見相關資訊,面對市場上五花八門的訊息,投資人務必要學會分辨哪些值得參考,並過濾多餘雜訊,才能對投資決策有所助益。 幾十年前開始投資股市時,要了解一家公司的經營狀況或財務數據,只能透過公司對外公告的訊息或報紙、電視等媒體,而且資訊不齊全,投資人多半需要藉由拼湊才能窺得全貌,所以都會盡量蒐集資料來做為投資決策參考。現在卻是處於一個資訊爆炸的年代,投資人可以隨時透過財經媒體、網路社群、投資群組、達人社團等管道取得各式各樣的分析與看法,要做的反而是如何消化與過濾多餘的資訊。 不管什麼年代,這些資訊之所以對投資人存在意義,除了會影響投資信心,並反映在股價漲跌之外,市場上原本就有公司派、主力法人、個人投資者等基於各自不同的因素,對股價存在做多或者做空的意圖,進而放出對自己有利的消息。因此,好好整理或過濾市場的資訊,可以讓投資人做出有利的判斷。 投資市場訊息種類繁多7類資訊最常見 市場上的訊息種類非常多,最常出現的有以下7種類型: 類型1:產業趨勢或企業的研發成果 長期累積這類資訊,對產業知識與產品專業的熟悉很有幫助,可以好好了解企業的前景外,也能夠藉此拓展自己的投資能力範圍。 類型2:訂單的取得或失去 如果訂單占營業額比例夠大,股價勢必會有立即且大幅度的反應,不過應該冷靜下來看看這筆得到或失去的訂單,合作的對象與公司未來發展的方向是否一致,這筆訂單的毛利是高於或低於公司平均毛利,還有訂單的合約週期是長是短。有時候即便只取得一筆小訂單,但對方是努力很久才達成合作的高階先進企業,對公司長期的發展來說絕對是正面的。 類型3:營收與毛利的變化 這是最容易取得、也是最需要搭配其他面向才能做出判斷的資訊,特別要記得,趨勢比單次的數字變化來得更重要。 類型4:策略聯盟或併購 當企業發展要更上層樓時,除了依靠研發新產品外,最快的方式就是尋找策略聯盟,或是併購能夠對本身產生綜效的企業,這類資訊通常比較難以立即做出利多或利空的判斷,主因是併購牽涉到兩家企業的財務運作、產品調整與人員的磨合等問題;而策略聯盟除非有更多佐證,否則很難判斷合作緊密程度會讓彼此出現多少效益。 類型5:處分資產或轉投資事業等財務操作 這種盈虧屬於一次性,只要不是非常誇張的金額,通常短期內市場就會讓股價回歸常態,反而是低接或高拋的好時機。此外也要留意公司在財務上的操作,例如拆分或現金增資等。現金增資通常代表管理層對未來有信心,需要更多現金投入,不過如果現金增資的金額過大,投資人可能就要稍微小心謹慎。 類型6:管理層的宣示或者變動 當公司宣布要取得的成果,最後落實在財報或產品研發的狀況為何時,投資人就可藉此來理解這家企業的營運屬於保守、穩健、有企圖或者經常誇大。而管理人員的變動,如果是定期輪調實屬正常,但若是總經理與財務主管同時異動,就需要好好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一般來說,有足夠穩定的管理團隊,對企業的經營比較正面。 類型7:企業轉型或盈(虧)轉虧(盈) 有些投資者特別喜歡注意這類的企業,因為一旦轉型成功,或者由虧轉盈,就能取得較大的市場認同,股價也會相應有大幅度的反應。投資者要更進一步觀察轉型是否取得實質成果,虧轉盈之後業績是否持續成長。如果在消息曝光的第一瞬間便決定買進,就要承受較大的風險。若是由盈轉虧,在排除一次性的因素後,先退場觀察再做判斷,是比較安全的做法。 另外,對於使用技術分析的人來說,技術指標的狀態也是一種市場的反應。各種指標有其形成的因素與判斷依據,但每個指標都肯定有它的盲點,判斷過去的準確性都不見得有百分之百,何況是預測未來;也因此有些使用技術分析的投資人,會參考一種以上的指標來交叉驗證,但是使用過多的指標會讓判斷的基準雜亂,反而更難做出決策。 將訊息分類並交叉比對保留精華 捨棄雜訊 這些來自市場的訊息,經常讓投資人眼花撩亂,有時相同的資訊市場解讀為利多上漲,有時卻解讀為利多出盡造成股價下跌,我提供我的方法幫助大家整理這些市場資訊。 首先要分清楚自己在投資市場是追逐短期、波段、還是長期投資?然後把市場資訊依照長、中、短期分類。長期投資者不必過度在意市場的短期事件,例如企業1、2個月的營收變化,要注意的是企業轉型或產品技術研發有無取得成果。 接著把資訊依據事件分成幾個類別,時間一長,你會發現有些資訊根本無助於決策或判斷,那些就是所謂的雜訊。 再來是把所有的資訊交叉比對。例如想確認資訊有無被渲染,可以從不同媒體或網路社群找出其他看法,還可以注意是在什麼時間被誰所釋放出來。舉例來說,股價上漲幾倍之後,突然由某家財經媒體釋放出公司接到大訂單,又或者由市場派出來發布產品研發失敗,未來將造成公司虧損;前後兩者所釋放的意圖可謂截然不同,在閱讀時試著注意訊息來源與資訊本身的利益是否產生衝突。 此外,還有一些自己無法做出判斷的資訊,我認為這類訊息可以先歸在其他類別,暫時不必把它當作有用的資訊。隨著投資時間拉長,或是經歷與財經知識增加,投資人就有辦法做出準確的判斷,若是不必要的訊息,就要立刻捨棄。 面對市場上五花八門的投資訊息,我會在了解更多細節或者多閱讀幾次之後,才將它消化成為投資決策之一。但就算能理智地解讀各種資訊,也不代表每次投資都能準確判斷市場的方向並獲取利潤,畢竟影響市場的因素有很多,好好增加自己對產業與企業的認識,並適度分散投資標的及控制資金比例,才能提高投資勝率。    錢雜誌APP上線啦!快下載你的隨身理財寶典:https://emagazine.page.link/AtYg 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2021年11月號《Money錢》  ( 圖: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 本文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

產業趨勢、營收盈虧…市場雜訊多,5招揪出有用資訊!

2021/11/26
投資 , 股市

台股交易熱絡,財經媒體、網路社群隨處可見相關資訊,面對市場上五花八門的訊息,投資人務必要學會分辨哪些值得參考,並過濾多餘雜訊,才能對投資決策有所助益。

幾十年前開始投資股市時,要了解一家公司的經營狀況或財務數據,只能透過公司對外公告的訊息或報紙、電視等媒體,而且資訊不齊全,投資人多半需要藉由拼湊才能窺得全貌,所以都會盡量蒐集資料來做為投資決策參考。現在卻是處於一個資訊爆炸的年代,投資人可以隨時透過財經媒體、網路社群、投資群組、達人社團等管道取得各式各樣的分析與看法,要做的反而是如何消化與過濾多餘的資訊。

不管什麼年代,這些資訊之所以對投資人存在意義,除了會影響投資信心,並反映在股價漲跌之外,市場上原本就有公司派、主力法人、個人投資者等基於各自不同的因素,對股價存在做多或者做空的意圖,進而放出對自己有利的消息。因此,好好整理或過濾市場的資訊,可以讓投資人做出有利的判斷。

投資市場訊息種類繁多
7類資訊最常見

市場上的訊息種類非常多,最常出現的有以下7種類型:

類型1:產業趨勢或企業的研發成果

長期累積這類資訊,對產業知識與產品專業的熟悉很有幫助,可以好好了解企業的前景外,也能夠藉此拓展自己的投資能力範圍。

類型2:訂單的取得或失去

如果訂單占營業額比例夠大,股價勢必會有立即且大幅度的反應,不過應該冷靜下來看看這筆得到或失去的訂單,合作的對象與公司未來發展的方向是否一致,這筆訂單的毛利是高於或低於公司平均毛利,還有訂單的合約週期是長是短。有時候即便只取得一筆小訂單,但對方是努力很久才達成合作的高階先進企業,對公司長期的發展來說絕對是正面的。

類型3:營收與毛利的變化

這是最容易取得、也是最需要搭配其他面向才能做出判斷的資訊,特別要記得,趨勢比單次的數字變化來得更重要。

類型4:策略聯盟或併購

當企業發展要更上層樓時,除了依靠研發新產品外,最快的方式就是尋找策略聯盟,或是併購能夠對本身產生綜效的企業,這類資訊通常比較難以立即做出利多或利空的判斷,主因是併購牽涉到兩家企業的財務運作、產品調整與人員的磨合等問題;而策略聯盟除非有更多佐證,否則很難判斷合作緊密程度會讓彼此出現多少效益。

類型5:處分資產或轉投資事業等財務操作

這種盈虧屬於一次性,只要不是非常誇張的金額,通常短期內市場就會讓股價回歸常態,反而是低接或高拋的好時機。此外也要留意公司在財務上的操作,例如拆分或現金增資等。現金增資通常代表管理層對未來有信心,需要更多現金投入,不過如果現金增資的金額過大,投資人可能就要稍微小心謹慎。

類型6:管理層的宣示或者變動

當公司宣布要取得的成果,最後落實在財報或產品研發的狀況為何時,投資人就可藉此來理解這家企業的營運屬於保守、穩健、有企圖或者經常誇大。而管理人員的變動,如果是定期輪調實屬正常,但若是總經理與財務主管同時異動,就需要好好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一般來說,有足夠穩定的管理團隊,對企業的經營比較正面。

類型7:企業轉型或盈(虧)轉虧(盈)

有些投資者特別喜歡注意這類的企業,因為一旦轉型成功,或者由虧轉盈,就能取得較大的市場認同,股價也會相應有大幅度的反應。投資者要更進一步觀察轉型是否取得實質成果,虧轉盈之後業績是否持續成長。如果在消息曝光的第一瞬間便決定買進,就要承受較大的風險。若是由盈轉虧,在排除一次性的因素後,先退場觀察再做判斷,是比較安全的做法。

另外,對於使用技術分析的人來說,技術指標的狀態也是一種市場的反應。各種指標有其形成的因素與判斷依據,但每個指標都肯定有它的盲點,判斷過去的準確性都不見得有百分之百,何況是預測未來;也因此有些使用技術分析的投資人,會參考一種以上的指標來交叉驗證,但是使用過多的指標會讓判斷的基準雜亂,反而更難做出決策。

9864589471.jpg

將訊息分類並交叉比對
保留精華 捨棄雜訊

這些來自市場的訊息,經常讓投資人眼花撩亂,有時相同的資訊市場解讀為利多上漲,有時卻解讀為利多出盡造成股價下跌,我提供我的方法幫助大家整理這些市場資訊。

首先要分清楚自己在投資市場是追逐短期、波段、還是長期投資?然後把市場資訊依照長、中、短期分類。長期投資者不必過度在意市場的短期事件,例如企業1、2個月的營收變化,要注意的是企業轉型或產品技術研發有無取得成果。

接著把資訊依據事件分成幾個類別,時間一長,你會發現有些資訊根本無助於決策或判斷,那些就是所謂的雜訊。

再來是把所有的資訊交叉比對。例如想確認資訊有無被渲染,可以從不同媒體或網路社群找出其他看法,還可以注意是在什麼時間被誰所釋放出來。舉例來說,股價上漲幾倍之後,突然由某家財經媒體釋放出公司接到大訂單,又或者由市場派出來發布產品研發失敗,未來將造成公司虧損;前後兩者所釋放的意圖可謂截然不同,在閱讀時試著注意訊息來源與資訊本身的利益是否產生衝突。

此外,還有一些自己無法做出判斷的資訊,我認為這類訊息可以先歸在其他類別,暫時不必把它當作有用的資訊。隨著投資時間拉長,或是經歷與財經知識增加,投資人就有辦法做出準確的判斷,若是不必要的訊息,就要立刻捨棄。

面對市場上五花八門的投資訊息,我會在了解更多細節或者多閱讀幾次之後,才將它消化成為投資決策之一。但就算能理智地解讀各種資訊,也不代表每次投資都能準確判斷市場的方向並獲取利潤,畢竟影響市場的因素有很多,好好增加自己對產業與企業的認識,並適度分散投資標的及控制資金比例,才能提高投資勝率。 

 

錢雜誌APP上線啦!快下載你的隨身理財寶典:https://emagazine.page.link/AtYg

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2021年11月號《Money錢》

 ( 圖: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 本文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

bnmoney-640x250.jpg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簡單記帳APP

2022火速竄起記帳APP

3秒記一筆!迅速找出財務漏洞
介面清爽、無廣告、不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