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保險獎 精選頻道 購物車(0) 序號開通 影音課程 登入/註冊
開啟人生第二篇章,退休後該換屋或「離家出走」? 近幾年退休族的生活規劃和從前大不相同,相較於追求安穩,有越來越多人想要體驗更精采的「第二人生」,這時,該如何選擇後半輩子的居所?要換屋,還是「離家出走」呢? 退休後,你想住在哪?過去多數人會選擇在原居所就地安老,但舊宅的居住型態和屋況、環境不見得能滿足退休後的生活需求,因此,重新購置退休宅,或是「離家出走」,開啟人生第二篇章,也成為許多退休族的選項。 知名房產專家張金鶚在退休前一年買下政大附近、位於半山腰的新居,一來是為了享有更舒適的空間,二來也因為新社區有物業管理和完善的公共設施,符合他與太太的休閒需求,再加上又鄰近舊宅與既有生活圈,方便他隨時探視父親,或是招待學生與親友。 有著「最美麗主持人」封號的資深藝人白嘉莉,則是在 2020 年從印尼回台後,就「定居」在北市的五星級飯店,她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長住飯店是因為便利、舒適、休閒設施豐富,且不用煩惱三餐、洗衣、清潔、修繕等問題。作畫 40 年的她,還就近在飯店內舉辦個人畫展,也掀起一股「退休後住飯店」的討論熱潮。   退休換屋首重財務平衡,依老後需求選擇物件 總括來說,退休換屋可以粗分為 5 種形式:①城市中的購屋移居,包含舊換新、小換大、大換小、公寓換電梯大樓等;②由城市搬遷至鄉村(或反向)的購屋移居;③自地自建;④租屋;⑤長住飯店、郵輪或入住銀髮宅。 針對城市中的購屋移居,中信房屋行銷企劃部副理江龍名表示,首先要考量的當然是財務問題,由於退休後不再有薪資(主動)收入,換屋前務必盤點手中債務,包括房貸、車貸與其他借款,同時盤點退休後的被動收入有哪些,例如:勞工退休金、勞保年金、保險金、股利收入、租金等,並估算出可動用資金究竟有多少、收支是否能夠平衡,以免對財務造成過大負擔。 其次,則視身體狀況、家庭人口數、屋況、機能需求、社交需求等來評估換屋所需條件。例如上了年紀後可能膝關節退化,無法負荷每天爬樓梯,若原本居住在公寓,最好搬遷至電梯大樓或華廈;又例如子女離家後,只剩夫妻兩人同住,建議可由大屋換至小屋,同時藉此購入屋齡較新的房子,順帶解決屋況老舊的問題。   熟齡居家把握 3 重點,住得安心又便利 擅長居家空間規劃、著有《後半輩子最想住的家》、《蓋綠色的房子》等書的作家林黛羚則指出,熟齡換屋有 3 大重點要注意: 重點 1:動線要順暢 退休時屬於初老階段,但應先為中老、老老時期預做準備,室內建議規劃為無障礙空間,去除門檻、高低差等障礙,以免將來行動不便時處處碰壁。若無法搬遷至有電梯的社區,就要考量公寓能否裝設樓梯升降椅或使用電動爬梯機。 重點 2:屋況要健康 退休後房子會一路住到老,且將來恐無力再翻修或換屋,因此好的屋況格外重要,尤其要注意結構與建材安全性,避免購買傾斜屋、海砂屋、輻射屋等,以維護老後安全與健康。 重點 3:機能要便利 年老時不一定要有辦法繼續開車或騎車,因此最好居住在 2 公里以內包辦所有生活機能的地點,如此一來就算走路也能抵達,可減少許多麻煩。 此外,許多退休族家中累積了數十年的家當,容易造成換屋時的困擾,對此林黛羚建議,退休前幾年就要開始執行「斷捨離」,首先將超過 10 年未使用的物品清理掉,接著再視新屋的空間大小將物品減量,例如老家室內原有 30 坪,新家只有 15 坪,搬家前物品最好減量 2 分之 1,或至少 3 分之 1。 推薦閱讀:老後住宅新選擇,整理4種樂齡宅價格比較,最便宜竟然也要這價格   移居鄉間別孤注一擲,留下後路彈性更高 至於從城市移居到鄉村,江龍名指出,住慣都市的人未必能接受,林黛羚更坦言,有不少人原本抱著歸隱田園、蒔花弄草,甚至當個退休農夫的美好幻想,但最後卻幻想破滅,這是因為高估了自己的適應能力,也低估了鄉居生活的難度。 林黛羚舉例道,有對夫妻長年住在台北,退休後搬到宜蘭,才發現鄉下非常安靜,且必須終日與昆蟲為伍,因此又「逃」回台北。還有一位單身退休族買下礁溪的獨棟透天厝,重新裝潢並裝設電梯,改造為住家兼餐廳,但開張後生意不好,才發現當地人不愛外食,再加上她每月須回台北的大醫院複診,因此相當懊悔當初的決定,但由於近幾年房價飛漲,讓她已「買不回台北」。 若對移居鄉間有興趣,林黛羚建議先藉由打工換宿體驗真正的鄉居生活,測試自己的適應能力;若沒有農業背景,又怕髒、怕風吹日曬,就不要冒然買地當農夫。更重要的是,「不要孤注一擲」,押上退休後的所有身家,以免後悔時無路可退。 她舉例道,有對夫妻買下位於屏東的果園,但仍保有高雄市中心的房子,就是預備老後無力再耕種時,仍能回到舊有生活圈,享受市區的便利機能。 江龍名也提醒,如果患有慢性病、須定期回診,就不太適合移居到鄉村,因為鄉下普遍缺乏醫療資源。若嚮往大自然,建議選擇都市周邊的衛星城市,同樣可以享有較多的綠地和休閒資源,但又能兼顧醫療、採買、社交等需求。   自地自建門檻高,須具備研究精神 近幾年自地自建蔚為風潮,也有少數退休族夢想親手打造自己的退休樂園,對此林黛羚表示,購地自建有一定的門檻,若沒有相關背景,失敗機率其實很高。其次,從零開始找地、買地、規劃、申請、建造到完工,至少須花費 3~4 年的時間,尤其建築業持續面臨缺工、缺料的問題,工程可能無法按照預想的進度進行,這些都是行動前必須考量的。 若對自地自建真的很有興趣,林黛羚建議先拜訪有經驗的朋友或民宿主人,了解實際的建造過程,看到喜歡的案例時,還可順便打聽負責的建築師和營造廠。若已有屬意的地點,一定要調查當地的氣候、土質、周遭環境,以確保蓋出來的房子不僅是好看,更要好住與安全。 她舉例,有位朋友購入新竹的農地自建房屋,還興建水池,引入周邊的溪水養魚。沒想到某天池裡的魚全部「翻肚」,她遍尋不著原因,最後沿著溪水查看,才發現上游的工廠偷偷排放廢水,但該間工廠的老闆與地方政要關係良好,因此事件最後不了了之。諸如此類的事情,在鄉間其實並不少見,因此購地時除了著重景觀以外,也要把當地的鄰居和「有力人士」調查清楚。 林黛羚也指出,自地自建最理想的區域其實並不是鄉村,而是新市鎮的邊郊,這類區域的土地規劃通常較為完善,地方政府執法也較為嚴格,遇到「惡鄰」的機率相對較小,但土地售價會相對較貴。另外,購地前建議一定要找地政士(代書)諮詢,釐清法規等相關問題,避免買到不適用的土地。 推薦閱讀:「安養一條龍,吃住不用愁!」全方位信託 2.0 推動 3 大方向,讓你養老更樂活!   晚年仍須有人照應,期待遠親不如依靠近鄰 至於退休後以飯店或郵輪為家,林黛羚認為,未必真如大家想像的那麼自在,例如郵輪有不同等級艙房,其實隱含著階級的分類,也會形成無形的壓力。其次,在郵輪或飯店裡未必找得到能夠完全信賴的服務人員,當生病或有緊急狀況時,可能無人能夠提供直接的援助。 假設初老和中老期身體狀況允許,四海為家倒是無妨,但進入老老期之後,建議還是回到自家居住,將來需要聘請看護或加裝醫療設備時會較為方便。 江龍名也提醒,年紀大了以後其實多少都需要有鄰居相互照應,尤其兒孫都離家之後,有鄰居能夠串串門子、閒話家常,生活較不會感到乏味。最重要的是,不管選擇哪種換屋模式,一定要和同住的人好好溝通,取得共識,才能讓退休生活更加和樂。   退休族都在問 Q1:夫妻兩人住多大的房子最剛好? 作家、「好宅好人好生活」版主林黛羚答: 根據日本人調查,兩個人其實只需要 17~20 坪的空間就非常足夠了,很多人捨不得丟東西,才會認為大房子才夠住。不過老了之後要整理大空間其實非常累人,而且多數人家中有超過一半的物品是已經沒有在使用的,倒不如盡早清理乾淨更好。 Q2:退休後要和兒孫同住嗎? 中信房屋行銷企劃部副理江龍名答: 很多人退休後怕寂寞,想和兒孫親近,但同住在一起其實容易造成摩擦,倒不如折衷一下,選擇住在同層、同棟、同社區,或是同一條街,彼此能保有私人空間,避免互相干擾,退休族也可利用閒置資金裝修房屋,吸引兒孫前來相聚。 推薦閱讀:挑一處頤養天年的好地方,每月2萬元入住優質養生宅   錢雜誌 APP 上線啦!快下載你的隨身理財寶典:https://emagazine.page.link/AtYg 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 2022年9月號《Money錢》 (圖: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 本文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後半輩子 該換屋,還是「離家出走」?退休換屋 5 種形式,財務才是第一考量!

2022/10/04
退休 , 退休住宅 , 退休規劃 , 房地產

開啟人生第二篇章,退休後該換屋或「離家出走」?

近幾年退休族的生活規劃和從前大不相同,相較於追求安穩,有越來越多人想要體驗更精采的「第二人生」,這時,該如何選擇後半輩子的居所?要換屋,還是「離家出走」呢?

退休後,你想住在哪?過去多數人會選擇在原居所就地安老,但舊宅的居住型態和屋況、環境不見得能滿足退休後的生活需求,因此,重新購置退休宅,或是「離家出走」,開啟人生第二篇章,也成為許多退休族的選項。

知名房產專家張金鶚在退休前一年買下政大附近、位於半山腰的新居,一來是為了享有更舒適的空間,二來也因為新社區有物業管理和完善的公共設施,符合他與太太的休閒需求,再加上又鄰近舊宅與既有生活圈,方便他隨時探視父親,或是招待學生與親友。

有著「最美麗主持人」封號的資深藝人白嘉莉,則是在 2020 年從印尼回台後,就「定居」在北市的五星級飯店,她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長住飯店是因為便利、舒適、休閒設施豐富,且不用煩惱三餐、洗衣、清潔、修繕等問題。作畫 40 年的她,還就近在飯店內舉辦個人畫展,也掀起一股「退休後住飯店」的討論熱潮。

 

退休換屋首重財務平衡,依老後需求選擇物件

總括來說,退休換屋可以粗分為 5 種形式:①城市中的購屋移居,包含舊換新、小換大、大換小、公寓換電梯大樓等;②由城市搬遷至鄉村(或反向)的購屋移居;③自地自建;④租屋;⑤長住飯店、郵輪或入住銀髮宅。

針對城市中的購屋移居,中信房屋行銷企劃部副理江龍名表示,首先要考量的當然是財務問題,由於退休後不再有薪資(主動)收入,換屋前務必盤點手中債務,包括房貸、車貸與其他借款,同時盤點退休後的被動收入有哪些,例如:勞工退休金、勞保年金、保險金、股利收入、租金等,並估算出可動用資金究竟有多少、收支是否能夠平衡,以免對財務造成過大負擔。

其次,則視身體狀況、家庭人口數、屋況、機能需求、社交需求等來評估換屋所需條件。例如上了年紀後可能膝關節退化,無法負荷每天爬樓梯,若原本居住在公寓,最好搬遷至電梯大樓或華廈;又例如子女離家後,只剩夫妻兩人同住,建議可由大屋換至小屋,同時藉此購入屋齡較新的房子,順帶解決屋況老舊的問題。

 

熟齡居家把握 3 重點,住得安心又便利

擅長居家空間規劃、著有《後半輩子最想住的家》、《蓋綠色的房子》等書的作家林黛羚則指出,熟齡換屋有 3 大重點要注意:

重點 1:動線要順暢

退休時屬於初老階段,但應先為中老、老老時期預做準備,室內建議規劃為無障礙空間,去除門檻、高低差等障礙,以免將來行動不便時處處碰壁。若無法搬遷至有電梯的社區,就要考量公寓能否裝設樓梯升降椅或使用電動爬梯機。

重點 2:屋況要健康

退休後房子會一路住到老,且將來恐無力再翻修或換屋,因此好的屋況格外重要,尤其要注意結構與建材安全性,避免購買傾斜屋、海砂屋、輻射屋等,以維護老後安全與健康。

重點 3:機能要便利

年老時不一定要有辦法繼續開車或騎車,因此最好居住在 2 公里以內包辦所有生活機能的地點,如此一來就算走路也能抵達,可減少許多麻煩。

此外,許多退休族家中累積了數十年的家當,容易造成換屋時的困擾,對此林黛羚建議,退休前幾年就要開始執行「斷捨離」,首先將超過 10 年未使用的物品清理掉,接著再視新屋的空間大小將物品減量,例如老家室內原有 30 坪,新家只有 15 坪,搬家前物品最好減量 2 分之 1,或至少 3 分之 1。

 

移居鄉間別孤注一擲,留下後路彈性更高

至於從城市移居到鄉村,江龍名指出,住慣都市的人未必能接受,林黛羚更坦言,有不少人原本抱著歸隱田園、蒔花弄草,甚至當個退休農夫的美好幻想,但最後卻幻想破滅,這是因為高估了自己的適應能力,也低估了鄉居生活的難度。

林黛羚舉例道,有對夫妻長年住在台北,退休後搬到宜蘭,才發現鄉下非常安靜,且必須終日與昆蟲為伍,因此又「逃」回台北。還有一位單身退休族買下礁溪的獨棟透天厝,重新裝潢並裝設電梯,改造為住家兼餐廳,但開張後生意不好,才發現當地人不愛外食,再加上她每月須回台北的大醫院複診,因此相當懊悔當初的決定,但由於近幾年房價飛漲,讓她已「買不回台北」。

若對移居鄉間有興趣,林黛羚建議先藉由打工換宿體驗真正的鄉居生活,測試自己的適應能力;若沒有農業背景,又怕髒、怕風吹日曬,就不要冒然買地當農夫。更重要的是,「不要孤注一擲」,押上退休後的所有身家,以免後悔時無路可退。

她舉例道,有對夫妻買下位於屏東的果園,但仍保有高雄市中心的房子,就是預備老後無力再耕種時,仍能回到舊有生活圈,享受市區的便利機能。

江龍名也提醒,如果患有慢性病、須定期回診,就不太適合移居到鄉村,因為鄉下普遍缺乏醫療資源。若嚮往大自然,建議選擇都市周邊的衛星城市,同樣可以享有較多的綠地和休閒資源,但又能兼顧醫療、採買、社交等需求。

 

自地自建門檻高,須具備研究精神

近幾年自地自建蔚為風潮,也有少數退休族夢想親手打造自己的退休樂園,對此林黛羚表示,購地自建有一定的門檻,若沒有相關背景,失敗機率其實很高。其次,從零開始找地、買地、規劃、申請、建造到完工,至少須花費 3~4 年的時間,尤其建築業持續面臨缺工、缺料的問題,工程可能無法按照預想的進度進行,這些都是行動前必須考量的。

若對自地自建真的很有興趣,林黛羚建議先拜訪有經驗的朋友或民宿主人,了解實際的建造過程,看到喜歡的案例時,還可順便打聽負責的建築師和營造廠。若已有屬意的地點,一定要調查當地的氣候、土質、周遭環境,以確保蓋出來的房子不僅是好看,更要好住與安全。

她舉例,有位朋友購入新竹的農地自建房屋,還興建水池,引入周邊的溪水養魚。沒想到某天池裡的魚全部「翻肚」,她遍尋不著原因,最後沿著溪水查看,才發現上游的工廠偷偷排放廢水,但該間工廠的老闆與地方政要關係良好,因此事件最後不了了之。諸如此類的事情,在鄉間其實並不少見,因此購地時除了著重景觀以外,也要把當地的鄰居和「有力人士」調查清楚。

林黛羚也指出,自地自建最理想的區域其實並不是鄉村,而是新市鎮的邊郊,這類區域的土地規劃通常較為完善,地方政府執法也較為嚴格,遇到「惡鄰」的機率相對較小,但土地售價會相對較貴。另外,購地前建議一定要找地政士(代書)諮詢,釐清法規等相關問題,避免買到不適用的土地。

 

晚年仍須有人照應,期待遠親不如依靠近鄰

至於退休後以飯店或郵輪為家,林黛羚認為,未必真如大家想像的那麼自在,例如郵輪有不同等級艙房,其實隱含著階級的分類,也會形成無形的壓力。其次,在郵輪或飯店裡未必找得到能夠完全信賴的服務人員,當生病或有緊急狀況時,可能無人能夠提供直接的援助。

假設初老和中老期身體狀況允許,四海為家倒是無妨,但進入老老期之後,建議還是回到自家居住,將來需要聘請看護或加裝醫療設備時會較為方便。

江龍名也提醒,年紀大了以後其實多少都需要有鄰居相互照應,尤其兒孫都離家之後,有鄰居能夠串串門子、閒話家常,生活較不會感到乏味。最重要的是,不管選擇哪種換屋模式,一定要和同住的人好好溝通,取得共識,才能讓退休生活更加和樂。

 

退休族都在問

Q1:夫妻兩人住多大的房子最剛好?

作家、「好宅好人好生活」版主林黛羚答:

根據日本人調查,兩個人其實只需要 17~20 坪的空間就非常足夠了,很多人捨不得丟東西,才會認為大房子才夠住。不過老了之後要整理大空間其實非常累人,而且多數人家中有超過一半的物品是已經沒有在使用的,倒不如盡早清理乾淨更好。

Q2:退休後要和兒孫同住嗎?

中信房屋行銷企劃部副理江龍名答:

很多人退休後怕寂寞,想和兒孫親近,但同住在一起其實容易造成摩擦,倒不如折衷一下,選擇住在同層、同棟、同社區,或是同一條街,彼此能保有私人空間,避免互相干擾,退休族也可利用閒置資金裝修房屋,吸引兒孫前來相聚。

 

錢雜誌 APP 上線啦!快下載你的隨身理財寶典:https://emagazine.page.link/AtYg

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 2022年9月號《Money錢》

(圖: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 本文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money-640x250.jpg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APP

提供最優質的財經文章、影音

1.股市、保險、房地產,掌握最新財經動態
2.專家、名人駐站,提供深度產業分析
3.課程、影音專區,讓動手深度學習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提前預約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