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保險獎 精選頻道 購物車(0) 序號開通 影音課程 登入/註冊
台灣逐漸邁入老年化社會,健康與營養管理成了龐大的商機,根據ACNielsen 統計,去年台灣營養保健食品滲透率高達56%,位居全球第4名,產值超過700億,消費力道驚人,健康商機成為直銷產業積極拓展的事業。中華民國直銷協會理事長、安麗總經理陳惠雯表示,營養保健食品確實榮登直銷產業營收比重的榜首,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近年來保健食品因為誇大療效和廣告不實屢遭開罰,其中不乏知名直銷、傳銷商,由於購買保健食品不必開立醫囑單,加上部分公司銷售方式潛藏陷阱,讓不少民眾在購買時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若不想傷財又傷身,消費者有必要清楚了解購買直銷、傳銷通路保健食品時應該注意的事。 1.認明小綠人標章 自民國88年實施《健康食品管理法》後,「健康食品」已成為法律名詞,未經過衛生署核准,廠商及廣告商不得任意使用,否則就是違法。最簡單辨別「健康食品」的方式,就是從產品包裝外觀上辨識是否有小綠人標章及衛生署核發的許可證字號,例如衛署健食字號或衛署健食規字號。 目前公告的保健功效包含:改善胃腸、改善骨質疏鬆、牙齒保健、免疫調節、護肝、抗疲勞、延緩衰老、促進鐵吸收、輔助調節血壓、不易形成體脂肪、輔助調整過敏體質、調節血糖、調節血脂,共計13項功能。 2.非藥品、不具療效 根據台北市衛生局解釋,食品可分為「一般食品」及「健康食品」。一般直傳銷所謂的營養保健食品,其實就是一般食品,只能提供營養及熱量,無法預防和治療疾病,因此,不論是健康食品、膠囊狀食品、錠狀食品,都不可以廣告或標示醫療效能,例如抗癌、降血脂、降血糖、改善視力等。廣告詞句也不可涉及誇張或易生誤解的字句,像是增強記憶力、改善體質、解酒、清除自由基、排毒素、豐胸、減肥、塑身、增高等。 3.先諮詢醫師 了解體質 每個人的體質對食物的反應都有差別,像有人對奇異果過敏,有人卻不會。林口長庚醫學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健康食品」、「錠狀膠囊狀食品」也是相同的道理,即便是天然植物萃取,對於不同的人都仍可能發生不適,並非百分之百安全。 他建議消費者在購買前,最好諮詢過營養師或醫師,了解自己的體質再決定,一旦食用產品後造成不適,務必停用並就醫,千萬別相信排毒說法,造成無法挽救的後果。 4.天然萃取≠安全 天然萃取一定比較安全?這個觀念不一定對。即使本質是食品,但因保健食品多半是經由濃縮、萃取等程序製作,濃度、含量不同於直接食用的一般食品,所以仍應依照建議劑量攝食,不可自行增加劑量。 為求安全,使用前先請醫師或營養師綜合評估個人症狀、飲食習慣後,再判斷補充的必要性、種類和份量。衛生署為了保障民眾食用安全,建置「健康食品及膠囊錠狀食品非預期反應通報系統」,只要消費者吃了出現不適情形,皆可上網(hf.doh.gov.tw)通報。 5.購買前看清楚標示 根據衛生署統計,市面上有誇大療效的產品比例高達40%,公平會建議,購買前應看清楚外包裝上標示是否完整,包括成分、營養標示、製造日期、保存期限、製造廠商等。 成分應列出「具功能性之成分」及其劑量,例如靈芝的功能性成分是多醣體和三帖類,就必須列在營養標示中且標明劑量。 ◎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2012年12月號第63期

買直銷保健品一定要知道的10件事

2012/12/02
傾囊相授

台灣逐漸邁入老年化社會,健康與營養管理成了龐大的商機,根據ACNielsen 統計,去年台灣營養保健食品滲透率高達56%,位居全球第4名,產值超過700億,消費力道驚人,健康商機成為直銷產業積極拓展的事業。中華民國直銷協會理事長、安麗總經理陳惠雯表示,營養保健食品確實榮登直銷產業營收比重的榜首,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近年來保健食品因為誇大療效和廣告不實屢遭開罰,其中不乏知名直銷、傳銷商,由於購買保健食品不必開立醫囑單,加上部分公司銷售方式潛藏陷阱,讓不少民眾在購買時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若不想傷財又傷身,消費者有必要清楚了解購買直銷、傳銷通路保健食品時應該注意的事。

1.認明小綠人標章

自民國88年實施《健康食品管理法》後,「健康食品」已成為法律名詞,未經過衛生署核准,廠商及廣告商不得任意使用,否則就是違法。最簡單辨別「健康食品」的方式,就是從產品包裝外觀上辨識是否有小綠人標章及衛生署核發的許可證字號,例如衛署健食字號或衛署健食規字號。

目前公告的保健功效包含:改善胃腸、改善骨質疏鬆、牙齒保健、免疫調節、護肝、抗疲勞、延緩衰老、促進鐵吸收、輔助調節血壓、不易形成體脂肪、輔助調整過敏體質、調節血糖、調節血脂,共計13項功能。

2.非藥品、不具療效

根據台北市衛生局解釋,食品可分為「一般食品」及「健康食品」。一般直傳銷所謂的營養保健食品,其實就是一般食品,只能提供營養及熱量,無法預防和治療疾病,因此,不論是健康食品、膠囊狀食品、錠狀食品,都不可以廣告或標示醫療效能,例如抗癌、降血脂、降血糖、改善視力等。廣告詞句也不可涉及誇張或易生誤解的字句,像是增強記憶力、改善體質、解酒、清除自由基、排毒素、豐胸、減肥、塑身、增高等。

3.先諮詢醫師 了解體質

每個人的體質對食物的反應都有差別,像有人對奇異果過敏,有人卻不會。林口長庚醫學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健康食品」、「錠狀膠囊狀食品」也是相同的道理,即便是天然植物萃取,對於不同的人都仍可能發生不適,並非百分之百安全。

他建議消費者在購買前,最好諮詢過營養師或醫師,了解自己的體質再決定,一旦食用產品後造成不適,務必停用並就醫,千萬別相信排毒說法,造成無法挽救的後果。

4.天然萃取≠安全

天然萃取一定比較安全?這個觀念不一定對。即使本質是食品,但因保健食品多半是經由濃縮、萃取等程序製作,濃度、含量不同於直接食用的一般食品,所以仍應依照建議劑量攝食,不可自行增加劑量。

為求安全,使用前先請醫師或營養師綜合評估個人症狀、飲食習慣後,再判斷補充的必要性、種類和份量。衛生署為了保障民眾食用安全,建置「健康食品及膠囊錠狀食品非預期反應通報系統」,只要消費者吃了出現不適情形,皆可上網(hf.doh.gov.tw)通報。

5.購買前看清楚標示

根據衛生署統計,市面上有誇大療效的產品比例高達40%,公平會建議,購買前應看清楚外包裝上標示是否完整,包括成分、營養標示、製造日期、保存期限、製造廠商等。

成分應列出「具功能性之成分」及其劑量,例如靈芝的功能性成分是多醣體和三帖類,就必須列在營養標示中且標明劑量。

◎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2012年12月號第63期

bnmoney-640x250.jpg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APP

提供最優質的財經文章、影音

1.股市、保險、房地產,掌握最新財經動態
2.專家、名人駐站,提供深度產業分析
3.課程、影音專區,讓動手深度學習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提前預約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