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保險獎 精選頻道 購物車(0) 序號開通 影音課程 登入/註冊
買太多儲蓄險 少存千萬退休金 一月底,台北街頭張燈結綵,洋溢著濃濃過年氣氛,50多歲的單身女子伊珊(化名)卻一臉愁容,完全沒有迎接新年的喜悅,因為近幾年,她買了10張保單,而且每張都是繳費20年期滿後(解約金﹥總繳保費)才能保本的儲蓄險,年繳保費高達40幾萬元,讓她財務壓力變得好大。 「這些都是銀行電銷人員向我推薦的儲蓄險,我不好意思拒絕,就1張接著1張地買,因為我都選擇月繳保費,一開始只買1張,繳起來沒有什麼感覺,但越買越多之後,繳費壓力越來越沉重,讓我現在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原本伊珊過著無房貸、無家累、收入優渥的無憂生活,卻在買了10張儲蓄險後陷入財務焦慮。 儲蓄是美德,但諷刺的是,伊珊靠保單強迫儲蓄之後,卻成為壓垮財務的最後一根稻草。事實上有許多民眾像伊珊一樣,靠儲蓄險存錢,但為什麼最後還是無法靠儲蓄險安心養老呢? 對於像伊珊這樣買了過多儲蓄險的民眾,統一保經總經理徐采蘩給了以下3個建議: 正確投保觀念1 優先買齊保障 由於這位單身女性已年過半百,最重要的就是趁還健康,幫自己加保實支實付醫療險、失能險、重大傷病險等,老後才能靠保單提供的理賠金,聘請看護照顧生病甚至失能的自己。 而且保障型保險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用小錢換大錢」,以50歲女性試算,1年只要繳2萬6千元,在74歲之前,可享有15萬元住院或門診手術雜費額度,住院手術費最高20萬元保障;若不幸80歲前罹患癌症等重大傷病,即可獲得100萬元理賠金;若69歲前不幸因疾病或意外導致1至6級失能,每月可獲得6萬元失能扶助金,聘請看護照顧。 正確投保觀念2 年繳省5%保費 不論是儲蓄險或保障型保險,若採月繳方式,每年總繳保費會比一次年繳多繳5%保費,而同樣一張儲蓄險,月繳會因多繳5%保費相對不划算。因此建議只要有能力,就應該選擇年繳。如果你的銀行有提供刷卡繳保費可分12期0利率,也可以先用信用卡年繳保費,再採用分期零利率方式變成月繳,這樣就可省5%保費,減輕負擔。 正確投保觀念3 儲蓄險也會賠本 在選擇任何理財工具之前,都必須確認理財目標,評估投資風險。但很多民眾在買儲蓄險時,都不看保單條款,只看繳多少錢,報酬率是多少,卻沒有做任何風險評估,誤以為儲蓄險就是無風險的理財工具,但這是錯誤觀念。 因為儲蓄險有繳費年期限制,例如有的繳2年、3年,有的要繳20年,購買前必須先評估現金流是否負擔得起,若中途失業或繳不起保費該怎麼辦? 畢竟,儲蓄險跟定存完全不一樣,定存中途解約,本金不會減少,頂多利息打折,但儲蓄險屬於低流動性金融商品,若沒有達到一定繳費年期就將保單解約,拿回的解約金將會少於總繳保費,不但不保本,還浪費了最寶貴的時間。 「把儲蓄險當發財工具,這是誇大不實的說法,而且只要買了不適合的儲蓄險,都會造成收支不平衡與經濟負擔。」徐采蘩強調。 正確投保觀念4 買錯立即停損 買到不適合的儲蓄險,也必須跟買錯股票、基金一樣,都要有停損的概念,也就是要立刻處理與調整,以免浪費更多時間跟金錢。而買錯儲蓄險的最佳停損方式就是減額繳清。 徐采蘩解釋,減額繳清就是「額度的縮小版」,保障年期不會改變,只是會降低保額,並用累積保價金一次繳清保費,保戶不用再繳保費,卻仍享有壽險保障,而且減額繳清之後的儲蓄險仍有保價金,以保單預定利率持續穩定增值,只是可能必須拉長時間,保價金才會等於當初總繳保費。 例如這位單身女性購買的某張儲蓄險,因為有足夠保價金可以辦理減額繳清,而減額繳清後必須等到第26年,保價金才相當於總繳保費。「如果急需使用現金,只能採取下下策,就是把儲蓄險直接辦理解約,拿回解約金。」徐采蘩說。 然而,有許多民眾即使知道自己買了不適合的儲蓄險,卻仍硬著頭皮繳費,省吃儉用、犧牲生活品質,就為了不想賠本,忍到「解套」的那一天。但是「硬撐下去」,真的就不蝕本嗎?   「買錯儲蓄險卻硬撐,這代表消費者不確定自己的理財目的。就好像你住台中,現在要去高雄,卻買了到新竹的車票,半路上發現買錯車票,這時你會繼續坐下去,還是立刻下車重新買票?在做決定前,最重要的就是先確定你自己要去高雄嗎?」 安睿宏觀理財規劃顧問平台共同創辦人邱正弘建議,買錯儲蓄險就跟買錯車票一樣,都應該立即停損,即使浪費時間、浪費金錢,也都必須採取正確行動,而不是硬著頭皮錯下去,這樣只會讓付出的成本與代價越來越高。 買到不適合的儲蓄險,代價會多大?用數字算給你看。以年薪百萬元的43歲男性大華為例,這個階段既要承擔家庭責任,又要儲備退休金,這時有以下3種選擇: 1千萬元終身壽險  適合族群:超級保守型 假設大華買了1千萬元終身壽險,好處是63歲繳費期滿前身故,可以留下1千萬元身故理賠金照顧家人,若平安無事,63歲繳費期滿後可以將保單解約,領回666萬元解約金。 這看似保障儲蓄兩者兼顧,但一般人會忽略2個問題,首先,繳費20年間,必須確保不失業並維持年薪百萬,才能年年繳納34萬元保費。但年薪百萬扣掉34萬保費只剩66萬元,足以應付家庭開支嗎?如果20年繳費期間收支不平衡,無力繳交保費,將造成嚴重損失。 其次,必須思考63歲時,單靠這張儲蓄險666萬元解約金充當退休金,假設活到83歲,代表每年退休生活費有33萬元,萬一退休期間碰到生病、失能,這筆錢足夠照顧好老後的自己嗎? 1千萬元壽險投資型保單  適合族群:懂基金投資 如果大華對基金投資非常了解,可以考慮第2個保障與儲蓄兼顧的選項,那就是買1千萬元壽險投資型保單,年繳保費33萬6千元,好處是立刻擁有1千萬元身故/全殘保障,但風險是投資盈虧自負,假設20年後平均年報酬率6%,那麼大華63歲時投資帳戶裡就會有1,112萬元;但如果20年後平均報酬率為0%,投資帳戶只有558萬元,若平均報酬率-6%,投資帳戶只剩19萬元,無法退休。 1千萬元定期壽險+自行投資 適合族群:懂基金投資 大華的第3個選項是把保障與存退休金分開,也就是先買一張保額1千萬元的定期壽險,年繳保費8萬5千元,相對於投資型保單與終身壽險,每年約省下25萬元保費,再利用這筆差額保費拿來投資基金,連續投資20年,假設平均報酬率6%,那麼可累積949萬元退休金;但萬一不幸平均年報酬率0%,只剩499萬元。 投資一定有風險,而且不是穩賺不賠,但如果因為害怕投資風險,每個人都去買儲蓄險,將會錯過用時間價值換取更多財富的機會。 就像30歲女性,每月可存2萬元,因害怕投資風險而買儲蓄險,60歲退休時擁有保單價值準備金776萬元;但如果願意學習正確的定期定額基金或股票投資,在長達30年的投資期間,有機會獲取5%年報酬率,那麼等她60歲時,靠自己投資累積的退休金,將有機會比儲蓄險多存581萬元。若投資績效平均每年拉高到7%,那麼60歲時累積的退休金將遠比買儲蓄險多存1,294萬元。 淡江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副教授郝充仁表示:「儲蓄險的變現性差,買太多還會排擠到其他資金,尤其小資族就不適合買儲蓄險,應該優先買保障,用小錢轉嫁病死殘等風險,剩餘資金可定期定額買基金,用長時間換取長期合理報酬,小資金才有機會變高資產。」 至於50歲、60歲,又擁有大批儲蓄險的高齡族,郝充仁則建議要把部分資產轉為保障,例如失能險、醫療險、重大疾病險等,也就是把保單轉化成現金流的概念,例如擁有300萬元資產,拿50萬元轉換成保障型保險,用錢換醫療品質,「畢竟身體不好要花大錢,要把累積的資產保單,用小錢換大錢分散風險。」 理財工具沒有對錯,只有適不適合,不論你最後決定買儲蓄險、基金、股票、房地產,購買前都必須先做好保障,再選擇理財工具,而且做決定前務必先確認理財目標,並做好完善的財務與風險評估,更重要的是,在理財過程中必須定期檢視,必要時做調整,靠自己照顧自己的資產,才是對金錢負責的理財態度。 受訪者:安睿宏觀理財規劃顧問  

靠保單強迫儲蓄,少存千萬退休金!你該把握這4個正確觀念

2019/02/26
保險 , 儲蓄險 , 退休金

買太多儲蓄險
少存千萬退休金


一月底,台北街頭張燈結綵,洋溢著濃濃過年氣氛,50多歲的單身女子伊珊(化名)卻一臉愁容,完全沒有迎接新年的喜悅,因為近幾年,她買了10張保單,而且每張都是繳費20年期滿後(解約金﹥總繳保費)才能保本的儲蓄險,年繳保費高達40幾萬元,讓她財務壓力變得好大。

「這些都是銀行電銷人員向我推薦的儲蓄險,我不好意思拒絕,就1張接著1張地買,因為我都選擇月繳保費,一開始只買1張,繳起來沒有什麼感覺,但越買越多之後,繳費壓力越來越沉重,讓我現在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原本伊珊過著無房貸、無家累、收入優渥的無憂生活,卻在買了10張儲蓄險後陷入財務焦慮。

儲蓄是美德,但諷刺的是,伊珊靠保單強迫儲蓄之後,卻成為壓垮財務的最後一根稻草。事實上有許多民眾像伊珊一樣,靠儲蓄險存錢,但為什麼最後還是無法靠儲蓄險安心養老呢?

對於像伊珊這樣買了過多儲蓄險的民眾,統一保經總經理徐采蘩給了以下3個建議:

正確投保觀念1
優先買齊保障


由於這位單身女性已年過半百,最重要的就是趁還健康,幫自己加保實支實付醫療險、失能險、重大傷病險等,老後才能靠保單提供的理賠金,聘請看護照顧生病甚至失能的自己。

而且保障型保險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用小錢換大錢」,以50歲女性試算,1年只要繳2萬6千元,在74歲之前,可享有15萬元住院或門診手術雜費額度,住院手術費最高20萬元保障;若不幸80歲前罹患癌症等重大傷病,即可獲得100萬元理賠金;若69歲前不幸因疾病或意外導致1至6級失能,每月可獲得6萬元失能扶助金,聘請看護照顧。

正確投保觀念2
年繳省5%保費


不論是儲蓄險或保障型保險,若採月繳方式,每年總繳保費會比一次年繳多繳5%保費,而同樣一張儲蓄險,月繳會因多繳5%保費相對不划算。因此建議只要有能力,就應該選擇年繳。如果你的銀行有提供刷卡繳保費可分12期0利率,也可以先用信用卡年繳保費,再採用分期零利率方式變成月繳,這樣就可省5%保費,減輕負擔。

正確投保觀念3
儲蓄險也會賠本


在選擇任何理財工具之前,都必須確認理財目標,評估投資風險。但很多民眾在買儲蓄險時,都不看保單條款,只看繳多少錢,報酬率是多少,卻沒有做任何風險評估,誤以為儲蓄險就是無風險的理財工具,但這是錯誤觀念。

因為儲蓄險有繳費年期限制,例如有的繳2年、3年,有的要繳20年,購買前必須先評估現金流是否負擔得起,若中途失業或繳不起保費該怎麼辦?

畢竟,儲蓄險跟定存完全不一樣,定存中途解約,本金不會減少,頂多利息打折,但儲蓄險屬於低流動性金融商品,若沒有達到一定繳費年期就將保單解約,拿回的解約金將會少於總繳保費,不但不保本,還浪費了最寶貴的時間。

「把儲蓄險當發財工具,這是誇大不實的說法,而且只要買了不適合的儲蓄險,都會造成收支不平衡與經濟負擔。」徐采蘩強調。

正確投保觀念4
買錯立即停損


買到不適合的儲蓄險,也必須跟買錯股票、基金一樣,都要有停損的概念,也就是要立刻處理與調整,以免浪費更多時間跟金錢。而買錯儲蓄險的最佳停損方式就是減額繳清。

徐采蘩解釋,減額繳清就是「額度的縮小版」,保障年期不會改變,只是會降低保額,並用累積保價金一次繳清保費,保戶不用再繳保費,卻仍享有壽險保障,而且減額繳清之後的儲蓄險仍有保價金,以保單預定利率持續穩定增值,只是可能必須拉長時間,保價金才會等於當初總繳保費。

例如這位單身女性購買的某張儲蓄險,因為有足夠保價金可以辦理減額繳清,而減額繳清後必須等到第26年,保價金才相當於總繳保費。「如果急需使用現金,只能採取下下策,就是把儲蓄險直接辦理解約,拿回解約金。」徐采蘩說。

然而,有許多民眾即使知道自己買了不適合的儲蓄險,卻仍硬著頭皮繳費,省吃儉用、犧牲生活品質,就為了不想賠本,忍到「解套」的那一天。但是「硬撐下去」,真的就不蝕本嗎?


 

money-640x250.jpg


立即登入會員,每天可免費閱讀5篇VIP文章!
或立即訂閱可無限閱讀!
(文章未完,請登入繼續觀看)
立即登入會員,每天可免費閱讀5篇VIP文章!
或立即訂閱可無限閱讀!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艾蜜莉定存股APP

最佛心的免費定存股APP

小資女艾蜜莉勝率100%的選股心法,手機下載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