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買房、存退休金、給父母更多孝親費!
雖然幫忙務農很辛苦,卻是一段很美好的兒時回憶。」面貌清秀、有著親切笑容的Joanna想著小時候的家庭境況,當時一家人住在民風純樸的南投,收入來源主要以種茶維生,不料爸爸卻賭博成癮,最後還將農地拿去抵賭債,家庭重擔由媽媽一肩扛起,艱辛地照料著她與哥哥、姊姊的生活起居。
Joanna說,即便家裡有龐大的債務要還,家人之間卻從不討論關於財務的事情,媽媽只希望3個孩子能專心讀書。高中時Joanna就趁課餘時間打工,以支付學貸與生活費,希望能減輕媽媽的壓力。開始上班工作後,她不但沒有埋怨欠賭債的爸爸,反而還會給父母孝親費。
「當時媽媽覺得我們才剛出社會,還不用拿錢回家,直到去年我才固定給媽媽每個月7,000元的孝親費。」她說,由於債務尚未還清,孝親費全交給媽媽保管,除了給媽媽當零用金,一部分也用來還債。
感念兄姊照顧 自願負擔孝親費:起初3個孩子中就只有Joanna給孝親費,她說,開始時曾有過不平衡的心態,但考量到哥哥和姊姊都已各自成家立業,有家庭要照顧,加上從小與兄姊的感情也相當深厚,因此Joanna每個月無怨地給予孝親費,也希望能分攤以往只靠媽媽一人還債的擔子。
談及開始理財規劃的契機,Joanna說,多年積勞成疾的媽媽去年因病開刀,幸好還有保險可以支付醫療費,但她也發現,每月7,000元的孝親費對於這些支出只能剛好打平,她也擔心,要是媽媽沒有買對保險、也沒多餘的錢可以運用,假設再發生重大的危機,家裡的經濟該怎麼辦?同時也因為這筆意外的支出,Joanna才意識到,自己的錢在不知不覺中花掉,工作多年卻沒有存到該有的存款,「30不立」成為她最窘迫的現況。
缺乏收支管理 卡債危機成為理財轉機:在還沒做理財規劃前,Joanna即使知道存錢的重要性,卻因為沒有做收支管理,幾乎存不到錢。她檢視自己平常用錢的習慣,也都算節約,「我很喜歡旅行,所以會把大多數的存款用在這件事上。」Joanna回想過去的消費方式說。由於缺乏事前規劃,出國旅遊時容易開銷過大,甚至還曾經因此積欠過卡費。
「記得有一年去日本,光是刷卡就刷了7萬多元。」至今Joanna還是難以置信當時居然花了這麼多的錢,實在是因為日本的藥妝、衣服都令她目眩神迷,而金錢也因刷卡不痛不癢而溜走。回憶起美好的遊日往事中的Joanna,當時直到回國收到帳單後才驚醒,現實裡的她根本負擔不了這些卡費,只好下班兼差做電話訪問,「這也因此練就我接聽電話談吐得宜的技能。」她苦笑著說。
Joanna說,一直都知道自己沒有好好理財,也因為這段往事讓她興起要學習理財技巧的念頭,正好有朋友介紹她去參加理財講座。「其實朋友跟我說了很多次,也覺得30歲的我應該要有足夠的存款,所以就聽從建議去參加講座。」Joanna後來向理財顧問諮詢,透過顧問的協助,除了做好收支管控之外,她的存款數字也開始逐漸上升。
「做了財務規劃後,心裡變得踏實,原來存錢、實現買房夢是個可行的目標!」Joanna笑說,因為朋友多次分享,所以她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去諮詢,卻因此讓她的財務狀況漸趨良好,也讓她可以循序漸進,在未來的日子可望逐一達成3個目標:買房、存退休金、給父母更多的孝親費。
Joanna說,財務規劃後她的生活變得有條理,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理財顧問全面性地檢視財務狀況,除了分析要達成3個目標的所需方針,也建議她重做收支、保險等配置,讓她終於能「30後而立」,不再徬徨過日子。
修補財務破網 用3帳戶管理收支 保費加碼1.8萬元 保障更全面!
今年31歲的Joanna與許多年輕族群有相同的理財問題,工作8年多,卻沒有累積到足夠的資產,因此想尋求理財顧問的協助。經過檢視後,我替她歸納出3個想達成的財務目標,分別是買房、存退休金,以及想給父母更多的孝親費。
一開始,我先協助Joanna調整年度總支出,年收入至少有45萬元的Joanna,每個月固定支出為:學貸3,000元、生活費1.2萬元,加上孝親費、房租等,總共2.7萬元,一年的固定支出約32萬元左右。再加上保費、治裝費、旅遊費、保健食品費、交際費等,年度總支出約為43萬元,總收入扣掉總支出後,幾乎沒有結餘,幸好還有年終獎金10萬元可以存起來,但整體來說,收支狀況還是不佳。
認清需要與想要 減少年度支出3.5萬元:Joanna雖然知道存錢的重要性,卻缺乏正確管控收支的觀念,因此我建議她列出支出明細,檢視自己花了哪些錢,並從中分辨「需要」和「想要」。例如Joanna一年至少花4萬元在治裝和化妝品上,愛美雖然是所有女性的天性,但還是得避免過度花費。起初她看到喜歡的衣服、彩妝用品等,便會不多加考慮,就直接刷卡購買,等過一段時間之後,才發現買的東西不一定需要,還變成浪費。
為了達成3個財務目標,勢必要修改原先的支出預算。與Joanna溝通後,她調整年度治裝費用為2.5萬元,另外,還降低旅遊費與保健食品費,與原先的總額相差總共約3.5萬元,依舊可以過著有品質、又不會過度開銷的生活。
接下來,我建議Joanna至少要用3個帳戶管理收支,分別是:①月收支帳戶;②年度收支帳戶;③投資帳戶,另外還須擁有緊急備用金。經過前述先調整收支分配後,她知道自己的支出情況,也了解想要的是什麼,接下來再細分每個帳戶需要的目標額度是多少,確實做好收支分流。
如同許多年輕上班族,Joanna的第一份保單是剛出社會時所買的,只有最基本的險種,而且將近8年沒有再做調整。
替她檢視後發現,失能險、重大疾病險等的保障明顯不足,倘若風險發生,將可能無法獲得該有的照護。所以除了改善收支管控,保險規劃也需要重新調整。
增加1.8萬元保費 補足該有的保障:經過檢視後,我發現Joanna的保單至少將近8年沒有調整,除了無法因應未知的風險,若是發生重大事故,可能會讓家人措手不及。去年媽媽住院開刀,幸好有保對險種可以負擔醫藥費,而這也讓她開始重視保險規劃。我建議她補齊不足的險種,才能在長遠的人生路上做好萬全的準備。
建議保單重新調整後,原本Joanna一年的保費約2.5萬元,把險種補足後,雖然保費調高至4.3萬元左右,增加將近1.8萬元,但是可以將減少的固定支出移轉到新的保費支出,妥善利用省下的每一分錢。
另外,孝順的Joanna考慮到父母身體狀況,想再多盡點孝心,原本每月給媽媽孝親費7,000元,希望之後能提高成每月1.5萬元。但若想完成買房、存退休金的願望,我建議她,盡孝道能力之餘,也要兼顧自己下半輩子的退休生活,才能實現圓滿的人生藍圖。
延後買房年限 還可兼存退休金:起初Joanna想在35歲開始,將孝親費調整為每月1.5萬元,經過商討後,她決定在37歲還完學貸後,才改為每月1萬元孝親費。不過由於Joanna想擁有個人的生活空間以及其他考量,Joanna有了買房的念頭,所以她想搬出原先與哥哥一家合租的房子自行租屋,希望可以在40歲時買房。我與她談到,財務規劃的核心不只是釐清收支管理,更要照顧到人生的各個階段,日後搬家的話,支出也會提升,勢必會壓縮到買房和存退休金的時間。
我也與Joanna分享,只要做好完善的財務規劃,人生中各個階段性的目標大抵都能實現。經過規劃後,建議她買房期限延後到46歲,才能兼顧到退休金的準備期。
Joanna距離46歲還有15年的時間,這段期間每個月先投入7,000元到投資帳戶,購買全球股票型基金和全球債券型基金,趁年輕,能以9:1的比例配置,畢竟收入還會再提升,未來可以逐步提高投資金額,以完成買房、存退休金的願望。
調整之後,Joanna預期在46歲時買400萬元的房子,以貸款7成計算,頭期款為120萬元,再加上裝潢費約40萬元,自備款至少要準備160萬元,假設貸款20年,平均每年本利攤還16萬元左右。
在有計劃地進行收支管理與投資後,Joanna在負擔房貸之外,每年還是有結餘;初期付房貸時結餘約為5萬元,而後隨著家裡部分支出減少(如給予孝親費直到父母80歲時),一年將可結餘至少19萬元,還可以存退休後(65歲到85歲)每月有3萬元(現值計算,實際金額依通膨調整)的退休金,藉由量身打造的財務規劃,讓她不僅能夠善盡孝道,又可以照顧到下半輩子的生活。
CWMoney 理財從記帳開始>> https://bit.ly/2YbX62l
用《52週存錢法》 開始你的存錢挑戰>> https://bit.ly/2X7KyrZ
存錢小豬公 養成每日存錢習慣的最佳助手>> https://bit.ly/2RaXuKK
理財工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