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保險獎 精選頻道 購物車(0) 序號開通 影音課程 登入/註冊
致勞動部長: 「政府偷走了每人383萬元?」這樣的用語和暗示出現在《Money錢》雜誌2017年5月號的〈封面故事〉中,這和勞動部向來不遺餘力地捍衛勞工福利,產生了極大的落差。 施政的決策背後一定有專業的考量輔助,在提供數據分析給您做參考之前,說個簡單的故事;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汽車GPS導航系統全球最大生產商總部就設在台灣,Garmin由台灣旅美的工程師高民環和他當年聯合訊號(Allied Signal,現已併入Honeywell)公司的同事蓋瑞‧貝瑞爾(Gary Burrell)共同創辦。他們得知美國軍方將釋放出商業的導航系統之後,掌握先機成立了這家公司。 30年前能使用衛星導航是天方夜譚,因為牽涉到軍事上的機密考量,但今天卻是許多開車人簡便的使用工具,同樣的,30年來台股經過幾次重挫,如果有人告訴我們投資可以穩健獲利,會有人覺得是天方夜譚。然而事實卻不然,參與股市其實就是參與經濟發展,它是歐美各大學、各種基金會、慈善團體,為組織、也為員工退休金創造穩健獲利的投資方式。 如果勞動部不知道這種資產配置,不曉得它投資穩健的程度,就如同民眾不知道現在開車、找路已經有GPS可以使用一樣。所以有人說,錯誤的政策不會亞於貪污帶來的傷害! 增加「保守型投資組合」提升勞工自選意願 勞退金自選談了10幾年,到底是卡在哪個政府決策單位?卡關的理由是什麼?顧慮的原因在哪?必須先釐清才知道該單位是缺乏專業,還是缺乏擔當?是為了個人利益而犧牲全民的福祉,還是純屬決策者的個人偏好?  根據新聞媒體報導,2014年12月勞動部將退休金自選法案送進行政院審議,但基於兩個原因退回:自選平台細節、自選自負盈虧的考量,看來當時是勞動部贊成,但行政院有疑慮。 新聞指出,金管會主委顧立雄為勞退金自選加把勁,要協助勞動部消除疑慮以及說服立委。如果新聞屬實,看起來目前卡關的兩個單位是勞動部和立法院,我也寫了一封信給立法委員們,希望能解開他們的疑慮。 信中提到了應該至少增加一個新選項「保守型投資組合」給民眾自選。它的安全度、波動度和績效都優於目前勞退基金的表現,這並非我個人的創見,我只是把一些大師的構想、見解,做出一個可以測試的分析報告。我給現任總統的信中提到,它的理論基礎和工具使用來自諾貝爾經濟得獎的論點,也是巴菲特的老師葛拉漢一生中投資管理生涯獨具智慧的建議。 給蔡總統的信中,投資組合呈現的是和勞退基金自2005年以來的成績比較。給立法委員的信,投資組合呈現的是將時間拉長,涵蓋了2000年的高科技泡沫,讓立委們看看歷經兩次百年罕見的股災,這個投資組合是否禁得起考驗。 放寬勞退自選以創造高績效 對比2005年勞退基金成立以來,勞退基金在2008年虧損最大,約6%;保守型投資組合僅虧損1.7%,發生在2013年,如果考慮股利則跌幅縮小約3%。2000年高科技泡沫、2008年金融海嘯,勞退基金有虧損,保守型投資組合不但沒有虧損,還分別獲利。 保守型投資組合的最大跌幅出現在1990年,跌幅8.56%。如果考慮股利,跌幅將會縮小約7.8%,原因我曾向立委們提到,主要是「證所稅事件」讓台股從12,682高點跌到4,530點,當時沒有健全的法人機構,現在要發生的機率其實很小。最重要的是,就算再發生股災,第2年的獲利即可補回,過去32年沒有一次例外。 沒有成長的勞退基金將是政府龐大財源的負擔,是民眾心中沉重的憂慮,是消費動能緊縮惡性循環的開始,也是社會問題的紛擾來源。這些問題的解決之道其實很簡單,就是放寬勞退自選,讓屬於民眾的退休金跟台灣以及全球一流的企業結合。學者指出,勞動部把人民的錢「摟緊緊」,卻無法創造成長,其實「愛之適足以害之」了!因為在資產配置的策略操作下,風險波動已可大幅下降,且有成長績效,這才是關鍵。 若開放自選 自提+雇主6%將多領700萬元 至於一開始所提到,由於政府不讓退休金自選,錯誤的決策相當於偷了人民383萬元?真的有這麼多錢嗎?這要看計算的假設條件如何設定?多長的扣繳時間、多高的薪資提撥、多大的投資自選績效? 財經媒體的假設條件是,以主計總處所公布,2016年的台灣勞工薪資中位數40,612元為基礎,將雇主6%的2,437元薪資提撥,和勞退年均2.9%的績效,及台灣50(0050)的7.1%績效相比,40年下來,自選比勞退基金「多出」383萬元。 但不是每個年輕人一畢業月薪都能有4萬元,我的假設條件適用於多數年輕人:如果25歲年輕人,從月薪25K開始,每年月薪增加1千元,一直到月薪4萬元的40歲時,薪水停止不再增加。在這樣的情況下,「只使用」雇主6%提撥投資,以0050的年均7%績效對比勞退的3%績效,同樣40年下來,將會相差350萬元,看來財經媒體的批評也好,善意建言也好,都還是有合理根據的。 您知道,為什麼員工自行提撥6%的部分可以抵稅,但是全民的提撥率連1成都不到,而美國民眾的提撥率卻高達8成?核心的關鍵就是勞退基金投資標的不能自選,而政府的操作又無法交出民眾可以接受的績效,以至於財政部可抵稅的美意、金管會的「再努力」,都無法解決台灣勞退的困境。 更令人傷感的數據是,如果勞退可以自選,民眾除了自提6%薪資再加上雇主的6%,那麼以0050的7%績效對比勞退3%績效,40年後這個差距將達到700萬元。這還只是一個人的數字,如果夫妻兩個人加起來,差距將會是1千4百萬元。若還能參與國際股市,如美股的SPY過去92年的年均10%,那差距更是驚人。 雇主所提撥的6%是在退休時才可以取用,因此普遍都有2到30年以上的投資期,是最適合參與股市,和台灣或全球一流企業掛勾的最好時期。許多弱勢族群的退休金遙遙無望,雇主6%的提撥是唯一讓他們翻身的機會,因此就算暫時拿不到這個6%也不在乎,更有條件參與短期會波動的股市。 政府應帶頭讓弱勢族群有翻身機會 如果勞動部不知道今天已經是GPS年代,還要緊抓住這些屬於人民的資金,卻又交不出像樣的績效時,我認為勞動部要概括承受:台灣經濟繼續向下沉淪,以及掐斷了弱勢族群唯一翻身希望的罪人。 因為光靠雇主6%的提撥、0050的績效,一個人就可以產生557萬元(以前面提到的假設條件試算)的退休金,如果以目前勞退3%的績效,只能有208萬元,差距就如前面所述,勞退與0050的7%投報自選相差350萬元! 專業的問題,我們已經花了大篇幅討論,應該被釐清了,勞退基金的設計,我也有3階段的建議,讓它簡單、安全、有績效,而且沒有舞弊的機會。 但如果您想仔細了解資產配置的投資策略運作方式,把保守型投資組合每年的績效做個比對,並環顧一下全世界各個國家操作退休金的方式,建議您參考國發會人力行政局賴宜櫻小姐的分析報告,她結合國內許多專家以及勞動部資深委員的意見,相當具有參考性。 退休金自選不完全是一個專業的問題,在我看來,它關乎政治擔當,政黨輪替了3次,卻依舊無法解決,這是看起來最棘手的問題,但事實上卻是一個最安全,也可以為政黨建立他人無法超越的典範。一念之間人民可以為蒼生之上,也可以為刀俎之下。(摘錄自《為什麼你的退休金只有別人的一半》/商周出版) 下載勞退自選請願書,為自己的退休金奮戰!  

給勞動部長的信:開放勞退自選讓人民有錢

2019/10/31
勞退金 , 提撥率 , 勞退金自選 , 退休金 , 資產配置

致勞動部長:

「政府偷走了每人383萬元?」這樣的用語和暗示出現在《Money錢》雜誌2017年5月號的〈封面故事〉中,這和勞動部向來不遺餘力地捍衛勞工福利,產生了極大的落差。

施政的決策背後一定有專業的考量輔助,在提供數據分析給您做參考之前,說個簡單的故事;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汽車GPS導航系統全球最大生產商總部就設在台灣,Garmin由台灣旅美的工程師高民環和他當年聯合訊號(Allied Signal,現已併入Honeywell)公司的同事蓋瑞‧貝瑞爾(Gary Burrell)共同創辦。他們得知美國軍方將釋放出商業的導航系統之後,掌握先機成立了這家公司。

30年前能使用衛星導航是天方夜譚,因為牽涉到軍事上的機密考量,但今天卻是許多開車人簡便的使用工具,同樣的,30年來台股經過幾次重挫,如果有人告訴我們投資可以穩健獲利,會有人覺得是天方夜譚。然而事實卻不然,參與股市其實就是參與經濟發展,它是歐美各大學、各種基金會、慈善團體,為組織、也為員工退休金創造穩健獲利的投資方式。

如果勞動部不知道這種資產配置,不曉得它投資穩健的程度,就如同民眾不知道現在開車、找路已經有GPS可以使用一樣。所以有人說,錯誤的政策不會亞於貪污帶來的傷害!

增加「保守型投資組合」提升勞工自選意願

勞退金自選談了10幾年,到底是卡在哪個政府決策單位?卡關的理由是什麼?顧慮的原因在哪?必須先釐清才知道該單位是缺乏專業,還是缺乏擔當?是為了個人利益而犧牲全民的福祉,還是純屬決策者的個人偏好?

 根據新聞媒體報導,2014年12月勞動部將退休金自選法案送進行政院審議,但基於兩個原因退回:自選平台細節、自選自負盈虧的考量,看來當時是勞動部贊成,但行政院有疑慮。

新聞指出,金管會主委顧立雄為勞退金自選加把勁,要協助勞動部消除疑慮以及說服立委。如果新聞屬實,看起來目前卡關的兩個單位是勞動部和立法院,我也寫了一封信給立法委員們,希望能解開他們的疑慮。

信中提到了應該至少增加一個新選項「保守型投資組合」給民眾自選。它的安全度、波動度和績效都優於目前勞退基金的表現,這並非我個人的創見,我只是把一些大師的構想、見解,做出一個可以測試的分析報告。我給現任總統的信中提到,它的理論基礎和工具使用來自諾貝爾經濟得獎的論點,也是巴菲特的老師葛拉漢一生中投資管理生涯獨具智慧的建議。

給蔡總統的信中,投資組合呈現的是和勞退基金自2005年以來的成績比較。給立法委員的信,投資組合呈現的是將時間拉長,涵蓋了2000年的高科技泡沫,讓立委們看看歷經兩次百年罕見的股災,這個投資組合是否禁得起考驗。

放寬勞退自選以創造高績效

對比2005年勞退基金成立以來,勞退基金在2008年虧損最大,約6%;保守型投資組合僅虧損1.7%,發生在2013年,如果考慮股利則跌幅縮小約3%。2000年高科技泡沫、2008年金融海嘯,勞退基金有虧損,保守型投資組合不但沒有虧損,還分別獲利。

保守型投資組合的最大跌幅出現在1990年,跌幅8.56%。如果考慮股利,跌幅將會縮小約7.8%,原因我曾向立委們提到,主要是「證所稅事件」讓台股從12,682高點跌到4,530點,當時沒有健全的法人機構,現在要發生的機率其實很小。最重要的是,就算再發生股災,第2年的獲利即可補回,過去32年沒有一次例外。

沒有成長的勞退基金將是政府龐大財源的負擔,是民眾心中沉重的憂慮,是消費動能緊縮惡性循環的開始,也是社會問題的紛擾來源。這些問題的解決之道其實很簡單,就是放寬勞退自選,讓屬於民眾的退休金跟台灣以及全球一流的企業結合。學者指出,勞動部把人民的錢「摟緊緊」,卻無法創造成長,其實「愛之適足以害之」了!因為在資產配置的策略操作下,風險波動已可大幅下降,且有成長績效,這才是關鍵。

若開放自選 自提+雇主6%將多領700萬元

至於一開始所提到,由於政府不讓退休金自選,錯誤的決策相當於偷了人民383萬元?真的有這麼多錢嗎?這要看計算的假設條件如何設定?多長的扣繳時間、多高的薪資提撥、多大的投資自選績效?

財經媒體的假設條件是,以主計總處所公布,2016年的台灣勞工薪資中位數40,612元為基礎,將雇主6%的2,437元薪資提撥,和勞退年均2.9%的績效,及台灣50(0050)的7.1%績效相比,40年下來,自選比勞退基金「多出」383萬元。

但不是每個年輕人一畢業月薪都能有4萬元,我的假設條件適用於多數年輕人:如果25歲年輕人,從月薪25K開始,每年月薪增加1千元,一直到月薪4萬元的40歲時,薪水停止不再增加。在這樣的情況下,「只使用」雇主6%提撥投資,以0050的年均7%績效對比勞退的3%績效,同樣40年下來,將會相差350萬元,看來財經媒體的批評也好,善意建言也好,都還是有合理根據的。

您知道,為什麼員工自行提撥6%的部分可以抵稅,但是全民的提撥率連1成都不到,而美國民眾的提撥率卻高達8成?核心的關鍵就是勞退基金投資標的不能自選,而政府的操作又無法交出民眾可以接受的績效,以至於財政部可抵稅的美意、金管會的「再努力」,都無法解決台灣勞退的困境。

更令人傷感的數據是,如果勞退可以自選,民眾除了自提6%薪資再加上雇主的6%,那麼以0050的7%績效對比勞退3%績效,40年後這個差距將達到700萬元。這還只是一個人的數字,如果夫妻兩個人加起來,差距將會是1千4百萬元。若還能參與國際股市,如美股的SPY過去92年的年均10%,那差距更是驚人。

雇主所提撥的6%是在退休時才可以取用,因此普遍都有2到30年以上的投資期,是最適合參與股市,和台灣或全球一流企業掛勾的最好時期。許多弱勢族群的退休金遙遙無望,雇主6%的提撥是唯一讓他們翻身的機會,因此就算暫時拿不到這個6%也不在乎,更有條件參與短期會波動的股市。

政府應帶頭讓弱勢族群有翻身機會

如果勞動部不知道今天已經是GPS年代,還要緊抓住這些屬於人民的資金,卻又交不出像樣的績效時,我認為勞動部要概括承受:台灣經濟繼續向下沉淪,以及掐斷了弱勢族群唯一翻身希望的罪人。

因為光靠雇主6%的提撥、0050的績效,一個人就可以產生557萬元(以前面提到的假設條件試算)的退休金,如果以目前勞退3%的績效,只能有208萬元,差距就如前面所述,勞退與0050的7%投報自選相差350萬元!

專業的問題,我們已經花了大篇幅討論,應該被釐清了,勞退基金的設計,我也有3階段的建議,讓它簡單、安全、有績效,而且沒有舞弊的機會。

但如果您想仔細了解資產配置的投資策略運作方式,把保守型投資組合每年的績效做個比對,並環顧一下全世界各個國家操作退休金的方式,建議您參考國發會人力行政局賴宜櫻小姐的分析報告,她結合國內許多專家以及勞動部資深委員的意見,相當具有參考性。

退休金自選不完全是一個專業的問題,在我看來,它關乎政治擔當,政黨輪替了3次,卻依舊無法解決,這是看起來最棘手的問題,但事實上卻是一個最安全,也可以為政黨建立他人無法超越的典範。一念之間人民可以為蒼生之上,也可以為刀俎之下。
(摘錄自《為什麼你的退休金只有別人的一半》/商周出版)

下載勞退自選請願書,為自己的退休金奮戰!
qr-code.jpg

 

money-640x250.jpg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CWMoneyAPP

全球500萬人推薦的記帳利器

管理預算第一步!掃發票記帳、手機條碼同步超最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