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保險獎 精選頻道 購物車(0) 序號開通 影音課程 登入/註冊
過完農曆年後,打電話給本刊33期封面故事「門外漢學投資」的成功案例陳勇安,拜個晚年。沒想到,電話中傳來:「我剛辦好離職,退休囉!」這句話,不由得讓人大感意外!   陳勇安過去在一家上市電子公司任職,資歷約莫18年,勞保年資則是23年多,無論是公司或勞保,都差一點點就達到領退休金的資格,可是他卻決定放棄這1、200萬元,趁著還有體力時提前退休。   論學歷,他是私立商專畢業,38歲時才去補上EMBA;論薪資,他從1萬元不到的月薪開始,慢慢爬到中階主管的位置,並非超高薪一族;論投資,他完全仰賴自學,買的股票並非飆股,而是緊抱台塑18年。   陳勇安的基本條件看來很普通,但是,他憑藉正確的資產配置,在45歲之前,就累積了高達5000萬元的資產。   如果沒理財45歲時資產少五分之四   剛出生4個月,陳勇安的父親就過世了。他對父親沒有任何記憶,但是他清楚知道,為了把自己拉拔長大,母親必須忍受親子分離的苦,從花蓮遠赴台北工作,而他則是得忍受不斷寄人籬下的生活,搬過10幾次家。   「如果不是這樣的身世,也許我不會努力理財。我計算過,假如不做理財規畫,安分的當個上班族、領薪水,我45歲時最多也只能有1000萬元資產。退休?想都不敢想。」   陳勇安說,比別人命苦,讓他比別人積極,很早就知道理財的重要性。陳勇安19歲就開始半工半讀,幫媽媽分擔家計;21歲正式出社會工作,1萬元出頭的薪水,5000元拿去付房租,日子已經過得夠辛苦,沒想到每次租屋不久,房東就開始趕人,原來是想要把房子賣掉。   「那時是1987、1988年,台灣房地產開始快速上漲的時代,真的有『一日三市』的狀況,台北市每坪從5萬元跳到10幾萬元。我警覺到房價怎麼3級跳,不買好像來不及,房東又根本不想租房子給我,被逼到了!」   因為不想再過搬家的日子,於是陳勇安和媽媽商量,希望買間房子。媽媽對於這個決定其實有疑慮,但還是拿出畢生積蓄和標會得來的100萬元,讓陳勇安當頭期款,買下位於中和、總價200萬元的房子。這100萬元,是陳勇安此生唯一接受過金錢上的支持,也是最重要的一筆錢。 「對剛出社會的年輕人來說,尋求家人支持真的很重要!如果家人沒有辦法幫忙,那一定要努力先存第1桶金,有了第1桶金,才有辦法衍生出之後的理財規畫。」   雖然有了第1間房子,但貸款利率高達9%,每個月光付房貸就要1萬多元,陳勇安幸運的換到一份薪水2萬元的工作,每個月付完房貸後,一分錢都不敢浪費,督促自己每天的交通和飲食費用不能花超過200元。為了加速還清房貸,「200元過1天」的生活,陳勇安足足過了10年!   省小錢賺大錢「定存」台塑18年   在這樣的財務緊迫壓力下,他仍積極思考怎樣讓小錢變大。1990年波灣戰爭開打在即,引發全球股市下跌,台股也從萬點崩盤,他想起常聽到「危機入市」這句話,於是選擇台塑(1301)買進。   他笑說:「我有不會害怕的特質,窮人哪有怕的權利!買台塑就是看準它大到不能倒,倒了國家也完了,所以我買台塑有什麼好怕?」   不過,陳勇安第1張台塑買在47.5元,並不算很漂亮的價位,隨著股市繼續崩跌,台塑也跟著跌到26元。就算對股價下跌不會害怕,可是該採取怎樣的投資方式才對呢?   陳勇安想起念書時,教商用數學的老師對全班講過的一句話:「課堂上教的東西,你們可以全都忘光,反正實際生活中也用不上。但是有5個字,以後做投資時一定要記住,就是『等待的道理』。」   陳勇安牢牢記住這句話,雖然似懂非懂,但是他心想,慢慢買、愈低愈買,就用存股票代替存錢,總會有獲利的一天。這一買,就是18年的時光,台塑是陳勇安最喜歡、也最有把握的股票。   「買台塑很簡單,50元以下可以買,40元以下用力買,30元以下的話,借錢也要買!」一直到2007年台塑股價到80元附近時,陳勇安估算股價和股價淨值比(P/B)都已到高檔區,剛好又需要用錢,才忍痛把台塑暫時先賣光。   不只是台塑,憑著「危機入市+等待」的道理,讓陳勇安能夠沉住氣,在合理價位買進優質股票,像是2000年電子崩盤、2003年SARS疫情,陳勇安都進場加碼買大型績優股。等賺了股票配息跟資本利得,覺得股市有過熱跡象時,就會賣股轉買房地產保值。 用房地產當財庫 讀書考照存財商   第1間房和第1張股票,聽來平淡無奇,卻是讓陳勇安在理財路上站穩的兩隻腳。當然陳勇安並非就此一帆風順。1995年他買下第2間房子,總價800萬元、貸款640萬元,結果當年就發生台海導彈事件,坊間更有一本《1995閏8月》的書直指兩岸開打,1997年又發生亞洲金融風暴,房地產一路跌到2003年才止穩。   但他仍堅持「等待的道理」,不擔心房價下跌。他說:「我認為房地產是庫,我並不想靠房地產賺大錢,而是想把賺來的錢放在庫裡保值,最不怕下跌風險。可是歷經這波房市修正,我覺得自己的理財知識還不夠,決定重返校園念EMBA,並開始考金融證照,充實自己的財商(財富智商)。」   2004年,陳勇安就讀東吳大學EMBA,房地產景氣也終於回溫,他經由上課學習到運用財務槓桿的方法,於是動用理財型房貸增加股市投資部位,加快獲利。在這段求學的期間,他注意到油價已經從20多美元漲上40美元,很擔心之後會引爆惡性通膨,因此趕緊在2005年買下板橋72坪的自住宅,總價跳升到1800萬元,附4個車位。   陳勇安的人生走至此,已經明顯超越一般同齡的上班族。2005年之後他繼續使用理財型房貸,不但購買股票,資金也大到能夠投資房地產,投資工具更進階。   年輕時就省吃儉用、提早開始理財,當然是讓陳勇安可以提早退休最關鍵的因素。而他從投資和進修中不斷累積財商,而非光靠運氣,更是讓錢安全長大的原因。對他來說,房價短線漲幅加速,已經聞得到泡沫的味道,所以把手上投資的2間房子都先賣掉了。   「我經歷過太多次崩盤體驗,對泡沫味道很敏感,也許現在還不能算是最高點,但是一聞到我就要跑掉!」   築起全家防護網 各類保單不可少   光靠理財所得,陳勇安已經一輩子不愁吃穿,而且還已經考到理財規畫師、信託人員、投信投顧業務員、證券高級業務員、期貨業務員、證券分析師等證照,退休後再創事業第2春也不是問題。但他上有年邁母親、下有2個小孩要照顧,所以保險仍是資產配置中很重要的一環。   他的第1張保單是25歲就買的壽險分紅保單,觀念是做到基本避險:「我想到父親沒有買保險,突然就過世了,什麼也沒留給家人,所以資金再怎麼緊,也要先買1張保單。」之後陳勇安又陸續補足了終身醫療險和意外險。   由於自己具備投資觀念,陳勇安在2000年時開始購買投資型保單,除了保障之外,還等同增加了基金的部位。2個孩子出生後,他各幫孩子保了額度200萬元的壽險保單,把一家人的防護網完整地建構起來。   「我的建議是,房貸總值應該是年薪的10倍,保險的年繳保費應該是年薪的十分之一,我確實花了這麼多保費,還是覺得有點不夠。」其實陳勇安的保額,已經超過他現在的身價,但想到孩子還小,未來想送孩子去中國大陸念書,負責任的他就覺得還不夠安心目前陳勇安的資產狀況,包含股票約1000萬元,基金+現金約1000萬元,房子約3000萬元,總額接近5000萬元,股票平均的殖利率約為3.5%,每年光靠股息收入就有35萬元。他預估隨著持股部位增加,到60歲時,每年光股票的現金配息就有60萬元。   5千萬身價退休 上班族也做得到   此外,他可動用的理財型房貸額度約為2000萬元,但現在不是他心目中好的投資時點,要靜待便宜價出現,才會進場加碼。「5000萬元的資產並不算巨富,不過比起一般上班族,還是很不錯了。我有信心可以達到『1億人生』,把之前沒有做對投資決策而少賺的5000萬元,慢慢賺進來。」   陳勇安笑說,有段時間一直很懊悔,年輕時曾經花50萬元買日本認股權證,最後血本無歸,雖然表面上看來只是賠50萬元,可是當年他一度想轉換買東協基金,如果真的轉過去,這50萬元就有機會在20年錢滾錢中,變成1000萬元。人生中諸如此類的錯誤決策,讓他足足少賺了5000萬元。   現在他不再懊悔,而是引用金剛經中的4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來勉勵、提醒自己,投資過程中不要執著,沒有什麼是非要賺到不可。只要盡早準備、按部就班、眼光放遠,耐心觀察投資局勢的變動,在45歲之前把自住房、績優股票、保險都準備完全,1億人生或是預約退休並沒有想像中困難,就算身為普通上班族,也有機會做得到!  

父親早逝寄人籬下,他日花200元拼出5千萬,45歲退休!

2019/01/29
理財 , 資產配置 , 台塑

過完農曆年後,打電話給本刊33期封面故事「門外漢學投資」的成功案例陳勇安,拜個晚年。沒想到,電話中傳來:「我剛辦好離職,退休囉!」這句話,不由得讓人大感意外!
 
陳勇安過去在一家上市電子公司任職,資歷約莫18年,勞保年資則是23年多,無論是公司或勞保,都差一點點就達到領退休金的資格,可是他卻決定放棄這1、200萬元,趁著還有體力時提前退休。
 
論學歷,他是私立商專畢業,38歲時才去補上EMBA;論薪資,他從1萬元不到的月薪開始,慢慢爬到中階主管的位置,並非超高薪一族;論投資,他完全仰賴自學,買的股票並非飆股,而是緊抱台塑18年。
 
陳勇安的基本條件看來很普通,但是,他憑藉正確的資產配置,在45歲之前,就累積了高達5000萬元的資產。
 
如果沒理財45歲時資產少五分之四
 

剛出生4個月,陳勇安的父親就過世了。他對父親沒有任何記憶,但是他清楚知道,為了把自己拉拔長大,母親必須忍受親子分離的苦,從花蓮遠赴台北工作,而他則是得忍受不斷寄人籬下的生活,搬過10幾次家。
 
「如果不是這樣的身世,也許我不會努力理財。我計算過,假如不做理財規畫,安分的當個上班族、領薪水,我45歲時最多也只能有1000萬元資產。退休?想都不敢想。」
 
陳勇安說,比別人命苦,讓他比別人積極,很早就知道理財的重要性。陳勇安19歲就開始半工半讀,幫媽媽分擔家計;21歲正式出社會工作,1萬元出頭的薪水,5000元拿去付房租,日子已經過得夠辛苦,沒想到每次租屋不久,房東就開始趕人,原來是想要把房子賣掉。
 
「那時是1987、1988年,台灣房地產開始快速上漲的時代,真的有『一日三市』的狀況,台北市每坪從5萬元跳到10幾萬元。我警覺到房價怎麼3級跳,不買好像來不及,房東又根本不想租房子給我,被逼到了!」
 
因為不想再過搬家的日子,於是陳勇安和媽媽商量,希望買間房子。媽媽對於這個決定其實有疑慮,但還是拿出畢生積蓄和標會得來的100萬元,讓陳勇安當頭期款,買下位於中和、總價200萬元的房子。這100萬元,是陳勇安此生唯一接受過金錢上的支持,也是最重要的一筆錢。

「對剛出社會的年輕人來說,尋求家人支持真的很重要!如果家人沒有辦法幫忙,那一定要努力先存第1桶金,有了第1桶金,才有辦法衍生出之後的理財規畫。」
 
雖然有了第1間房子,但貸款利率高達9%,每個月光付房貸就要1萬多元,陳勇安幸運的換到一份薪水2萬元的工作,每個月付完房貸後,一分錢都不敢浪費,督促自己每天的交通和飲食費用不能花超過200元。為了加速還清房貸,「200元過1天」的生活,陳勇安足足過了10年!
 
省小錢賺大錢「定存」台塑18年
 

在這樣的財務緊迫壓力下,他仍積極思考怎樣讓小錢變大。1990年波灣戰爭開打在即,引發全球股市下跌,台股也從萬點崩盤,他想起常聽到「危機入市」這句話,於是選擇台塑(1301)買進。
 
他笑說:「我有不會害怕的特質,窮人哪有怕的權利!買台塑就是看準它大到不能倒,倒了國家也完了,所以我買台塑有什麼好怕?」
 
不過,陳勇安第1張台塑買在47.5元,並不算很漂亮的價位,隨著股市繼續崩跌,台塑也跟著跌到26元。就算對股價下跌不會害怕,可是該採取怎樣的投資方式才對呢?
 
陳勇安想起念書時,教商用數學的老師對全班講過的一句話:「課堂上教的東西,你們可以全都忘光,反正實際生活中也用不上。但是有5個字,以後做投資時一定要記住,就是『等待的道理』。」
 
陳勇安牢牢記住這句話,雖然似懂非懂,但是他心想,慢慢買、愈低愈買,就用存股票代替存錢,總會有獲利的一天。這一買,就是18年的時光,台塑是陳勇安最喜歡、也最有把握的股票。
 
「買台塑很簡單,50元以下可以買,40元以下用力買,30元以下的話,借錢也要買!」一直到2007年台塑股價到80元附近時,陳勇安估算股價和股價淨值比(P/B)都已到高檔區,剛好又需要用錢,才忍痛把台塑暫時先賣光。
 
不只是台塑,憑著「危機入市+等待」的道理,讓陳勇安能夠沉住氣,在合理價位買進優質股票,像是2000年電子崩盤、2003年SARS疫情,陳勇安都進場加碼買大型績優股。等賺了股票配息跟資本利得,覺得股市有過熱跡象時,就會賣股轉買房地產保值。

用房地產當財庫 讀書考照存財商
 

第1間房和第1張股票,聽來平淡無奇,卻是讓陳勇安在理財路上站穩的兩隻腳。當然陳勇安並非就此一帆風順。1995年他買下第2間房子,總價800萬元、貸款640萬元,結果當年就發生台海導彈事件,坊間更有一本《1995閏8月》的書直指兩岸開打,1997年又發生亞洲金融風暴,房地產一路跌到2003年才止穩。
 
但他仍堅持「等待的道理」,不擔心房價下跌。他說:「我認為房地產是庫,我並不想靠房地產賺大錢,而是想把賺來的錢放在庫裡保值,最不怕下跌風險。可是歷經這波房市修正,我覺得自己的理財知識還不夠,決定重返校園念EMBA,並開始考金融證照,充實自己的財商(財富智商)。」
 
2004年,陳勇安就讀東吳大學EMBA,房地產景氣也終於回溫,他經由上課學習到運用財務槓桿的方法,於是動用理財型房貸增加股市投資部位,加快獲利。在這段求學的期間,他注意到油價已經從20多美元漲上40美元,很擔心之後會引爆惡性通膨,因此趕緊在2005年買下板橋72坪的自住宅,總價跳升到1800萬元,附4個車位。
 
陳勇安的人生走至此,已經明顯超越一般同齡的上班族。2005年之後他繼續使用理財型房貸,不但購買股票,資金也大到能夠投資房地產,投資工具更進階。
 
年輕時就省吃儉用、提早開始理財,當然是讓陳勇安可以提早退休最關鍵的因素。而他從投資和進修中不斷累積財商,而非光靠運氣,更是讓錢安全長大的原因。對他來說,房價短線漲幅加速,已經聞得到泡沫的味道,所以把手上投資的2間房子都先賣掉了。
 
「我經歷過太多次崩盤體驗,對泡沫味道很敏感,也許現在還不能算是最高點,但是一聞到我就要跑掉!」
 
築起全家防護網 各類保單不可少
 
光靠理財所得,陳勇安已經一輩子不愁吃穿,而且還已經考到理財規畫師、信託人員、投信投顧業務員、證券高級業務員、期貨業務員、證券分析師等證照,退休後再創事業第2春也不是問題。但他上有年邁母親、下有2個小孩要照顧,所以保險仍是資產配置中很重要的一環。
 
他的第1張保單是25歲就買的壽險分紅保單,觀念是做到基本避險:「我想到父親沒有買保險,突然就過世了,什麼也沒留給家人,所以資金再怎麼緊,也要先買1張保單。」之後陳勇安又陸續補足了終身醫療險和意外險。
 
由於自己具備投資觀念,陳勇安在2000年時開始購買投資型保單,除了保障之外,還等同增加了基金的部位。2個孩子出生後,他各幫孩子保了額度200萬元的壽險保單,把一家人的防護網完整地建構起來。
 
「我的建議是,房貸總值應該是年薪的10倍,保險的年繳保費應該是年薪的十分之一,我確實花了這麼多保費,還是覺得有點不夠。」其實陳勇安的保額,已經超過他現在的身價,但想到孩子還小,未來想送孩子去中國大陸念書,負責任的他就覺得還不夠安心目前陳勇安的資產狀況,包含股票約1000萬元,基金+現金約1000萬元,房子約3000萬元,總額接近5000萬元,股票平均的殖利率約為3.5%,每年光靠股息收入就有35萬元。他預估隨著持股部位增加,到60歲時,每年光股票的現金配息就有60萬元。
 
5千萬身價退休 上班族也做得到
 
此外,他可動用的理財型房貸額度約為2000萬元,但現在不是他心目中好的投資時點,要靜待便宜價出現,才會進場加碼。「5000萬元的資產並不算巨富,不過比起一般上班族,還是很不錯了。我有信心可以達到『1億人生』,把之前沒有做對投資決策而少賺的5000萬元,慢慢賺進來。」
 
陳勇安笑說,有段時間一直很懊悔,年輕時曾經花50萬元買日本認股權證,最後血本無歸,雖然表面上看來只是賠50萬元,可是當年他一度想轉換買東協基金,如果真的轉過去,這50萬元就有機會在20年錢滾錢中,變成1000萬元。人生中諸如此類的錯誤決策,讓他足足少賺了5000萬元。
 
現在他不再懊悔,而是引用金剛經中的4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來勉勵、提醒自己,投資過程中不要執著,沒有什麼是非要賺到不可。只要盡早準備、按部就班、眼光放遠,耐心觀察投資局勢的變動,在45歲之前把自住房、績優股票、保險都準備完全,1億人生或是預約退休並沒有想像中困難,就算身為普通上班族,也有機會做得到!
 

money-640x250.jpg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簡單記帳APP

2022火速竄起記帳APP

3秒記一筆!迅速找出財務漏洞
介面清爽、無廣告、不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