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保險獎 精選頻道 購物車(0) 序號開通 影音課程 登入/註冊
星展集團資深經濟學家馬鐵英發布報告指出,自去年第4季起,台灣與南韓的科技業成長皆明顯放緩。但成長趨緩的主因並非中美貿易戰,而是週期性循環與其他結構性因素,包括智慧型手機領域的市場飽和,產品成熟以及跨品牌競爭,以及中國市場的消費需求減弱。 未來5G網路問世後,預期將可為智慧型手機市場帶來新的拉動力量,但全面性的影響可能須等到2020年才會發生。藉由刺激性政策所帶來的中國消費需求復甦,也將需要時間。相對南韓而言,台灣受到科技業成長放緩的影響更大。星展集團將2019年台灣GDP成長預測由2.2%小幅下調至1.9%,對今年南韓GDP成長預測則維持在2.6%不變。 科技業正面臨成長放緩 自去年第4季起,台灣與南韓的科技業成長皆明顯放緩。南韓半導體出口表現在過去2年皆有雙位數成長,但去年12月衰退至8.3%。台灣的半導體與其他電子零組件出口成長率在11與12月分別只有-5.7%與-9.9%,電子產品出口訂單也下滑至-3.5%與 -8%。作爲領先指標,電子業出口訂單衰退,也意味著2019上半年實際出口表現恐不樂觀。科技業成長放緩並不能單單歸因於中美貿易戰,因多數電子產品目前仍被排除在關稅清單之外,其他週期型與結構性因素才是關鍵。 首先,全球智慧型手機產業的成長受到市場飽和與產品成熟的制約。在美國、英國、德國等主要已開發市場,智慧型手機普及率已接近80%;在中國則已超過55%。隨著手機使用壽命越來越長,平均換機周期也隨之延長。調查機構BayStreet指出,目前大多數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者,平均要31個月才會更換新機。而在2014年時,更換新機的平均時間是23個月。 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的跨品牌競爭逐漸白熱化。自去年第2季起,華為的市佔率已超過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品牌廠。在印度與印尼等新興市場,三星的領先地位也面臨來自小米的挑戰。蘋果與三星的領先優勢不再,對它們在台灣與南韓的供應鏈廠商而言並非好消息。中國智慧型手機品牌的崛起,理應意味著中國從台灣與南韓進口晶片與半導體的需求增加。然而,在某些領域中國當地的供應商已經有足夠產能,例如顯示面板與低階晶片等,可能出現進口替代的現象。 作爲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消費市場,中國的消費需求減緩也衝擊產業表現。2018年中國零售銷售年成長率是9%,低於2017年的10.2%,且是自SARS之後的15年來最低。高單價產品的銷售表現尤爲不佳,其中包括通訊電子設備 7.1%及汽車-2.4%。週期循環的逆風來自中國股市的疲軟,信用違約上升,家戶負債增加,家庭可支配所得放緩等多重因素。 科技業成長的短期展望仍面臨挑戰。由於智慧型手機領域面臨市場飽和與產品成熟等影響,必須出現革新性的變化,才能觸動全球消費者的換機意願。即將問世的5G網路,可望在2019下半年帶來這樣的拉動力量,但全面性的影響可能須等到2020年。藉由政府刺激性政策所帶來的中國消費需求復甦,也將需要時間。

科技業成長放緩...恐影響台灣GDP!星展:下調2019台灣GDP成長至1.9%

2019/02/13
經濟趨勢
星展集團資深經濟學家馬鐵英發布報告指出,自去年第4季起,台灣與南韓的科技業成長皆明顯放緩。但成長趨緩的主因並非中美貿易戰,而是週期性循環與其他結構性因素,包括智慧型手機領域的市場飽和,產品成熟以及跨品牌競爭,以及中國市場的消費需求減弱。

未來5G網路問世後,預期將可為智慧型手機市場帶來新的拉動力量,但全面性的影響可能須等到2020年才會發生。藉由刺激性政策所帶來的中國消費需求復甦,也將需要時間。相對南韓而言,台灣受到科技業成長放緩的影響更大。星展集團將2019年台灣GDP成長預測由2.2%小幅下調至1.9%,對今年南韓GDP成長預測則維持在2.6%不變。

科技業正面臨成長放緩

自去年第4季起,台灣與南韓的科技業成長皆明顯放緩。南韓半導體出口表現在過去2年皆有雙位數成長,但去年12月衰退至8.3%。台灣的半導體與其他電子零組件出口成長率在11與12月分別只有-5.7%與-9.9%,電子產品出口訂單也下滑至-3.5%與 -8%。作爲領先指標,電子業出口訂單衰退,也意味著2019上半年實際出口表現恐不樂觀。科技業成長放緩並不能單單歸因於中美貿易戰,因多數電子產品目前仍被排除在關稅清單之外,其他週期型與結構性因素才是關鍵。

首先,全球智慧型手機產業的成長受到市場飽和與產品成熟的制約。在美國、英國、德國等主要已開發市場,智慧型手機普及率已接近80%;在中國則已超過55%。隨著手機使用壽命越來越長,平均換機周期也隨之延長。調查機構BayStreet指出,目前大多數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者,平均要31個月才會更換新機。而在2014年時,更換新機的平均時間是23個月。

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的跨品牌競爭逐漸白熱化。自去年第2季起,華為的市佔率已超過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品牌廠。在印度與印尼等新興市場,三星的領先地位也面臨來自小米的挑戰。蘋果與三星的領先優勢不再,對它們在台灣與南韓的供應鏈廠商而言並非好消息。中國智慧型手機品牌的崛起,理應意味著中國從台灣與南韓進口晶片與半導體的需求增加。然而,在某些領域中國當地的供應商已經有足夠產能,例如顯示面板與低階晶片等,可能出現進口替代的現象。

作爲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消費市場,中國的消費需求減緩也衝擊產業表現。2018年中國零售銷售年成長率是9%,低於2017年的10.2%,且是自SARS之後的15年來最低。高單價產品的銷售表現尤爲不佳,其中包括通訊電子設備 7.1%及汽車-2.4%。週期循環的逆風來自中國股市的疲軟,信用違約上升,家戶負債增加,家庭可支配所得放緩等多重因素。

科技業成長的短期展望仍面臨挑戰。由於智慧型手機領域面臨市場飽和與產品成熟等影響,必須出現革新性的變化,才能觸動全球消費者的換機意願。即將問世的5G網路,可望在2019下半年帶來這樣的拉動力量,但全面性的影響可能須等到2020年。藉由政府刺激性政策所帶來的中國消費需求復甦,也將需要時間。

bnmoney-640x250.jpg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APP

提供最優質的財經文章、影音

1.股市、保險、房地產,掌握最新財經動態
2.專家、名人駐站,提供深度產業分析
3.課程、影音專區,讓動手深度學習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提前預約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