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保險獎 精選頻道 購物車(0) 序號開通 影音課程 登入/註冊
高房價環境,要先想清楚「房子」對自己的意義為何? 日前台北巿頂級豪宅「勤美璞真」傳出頂樓以每坪304萬元天價成交,市場反應強烈。不論是否屬實,近幾年房價愈發「高貴」,確實讓許多人很焦慮,所以明知房價在高檔,仍會陷入「現在不買、以後可能更買不起」情緒中,並不斷問專家:現在到底要不要進場買房? 台北市房價高不可攀,30年老公寓每坪開價高達7、80萬元,30坪就要2000萬元,對月薪3萬元的年輕人來說,1年不吃喝都買不起1坪;就算努力存到自備款600萬元,往後20年,以年息2% 預估,每月本息平均攤還也要7萬元,若非薪水有6位數,一般上班族連台北市的1間老公寓都養不起。 養不起房子、養不起孩子、養不起的人生⋯⋯這不僅是年輕人心聲,就連3、40歲的壯年族群也心有戚戚焉。網路上對高房價的撻伐聲從未平息過,但總的來看,無非就是想知道2件事:現在該不該高價買房?房價會續漲或回檔? 若由房市專家來回答,答案一定是:「低房價將成為明日黃花。越晚買,只會買到越外圍。」「如果買不起,也千萬別放棄,因為租屋一輩子,財富都不會增加。」 若是7、8年甚至更早之前,這些話確實值得聽從。但現今呢?當老公寓每坪都喊到7、80萬元之譜時,「買房」真的是唯一選項嗎? 「不買房」就真的與財富無緣嗎? 在談這兩個問題前,我們先以最近銀行推出的「40年期」房貸新方案來想像一下「買屋人生」: 如果30歲購屋, 付了40年房貸,到70歲時才算是「存」下一間屋;當你退休時,還得靠政府推動的「以房養老」政策,把好不容易存下來的房子再抵押給銀行,換取年金(退休後生活費) ⋯⋯表面上,你是「存」了一間房子,實際上,這輩子你從不曾擁有過,但卻為它工作了一輩子。你過的其實是「屋奴人生」。 在華人社會,一生一定要有一間屋的觀念,就像DNA 般不斷被複製。情感上,買屋的歸屬與安定感是其他商品難以取代,好處是強迫儲蓄,運氣好還有倍數獲利。只是,在房價大漲8年後,現在買房真的划算嗎?我們可以用「房貸租金替代率」來衡量買屋好,還是租屋划算? 究竟要過屋奴人生?還是租屋人生?沒人能給標準答案,唯一能做的是:問問自己買房的意義!至於付不付得起,或是如何緊抓機會,都是對購屋做好深思熟慮後的下一步策略。 高價購屋 一點都不划算 在華人世界,被社會肯定的方式就是買屋,擁有一間房,同儕羨慕、娶妻順利。然而,在6年級「宅神」朱學恆看來,這種觀念簡直落伍,因為時代正在改變!這與20年前曾參與無殼蝸牛運動的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想法不謀而合。 呂秉怡表示,20年前台灣的經濟成長率有10%,當時社會存在「只要願吃苦,人人都能出頭天」的穩定力量,「買房安居」是為了提升生活水準;但自2008年後,經濟低成長成常態,失業率居高不下,新鮮人起薪倒退10年,買房也變成一種不可測的風險。 日本作家石川貴康就主張「上班族不買房反而更富裕」。他認為,年輕人購屋的最大風險就是「失去人生的發球權」。例如,無法任意轉換工作,或因買得遠,交通成本比別人多,薪水入帳所剩無幾,因而少了交際、培養人脈的機會,以及失去用錢滾錢的能力,甚至出國進修的夢想,也被沈重的房貸壓力消耗殆盡,很多稍縱即逝的機會,都可能被房貸「綁住」而動彈不得。 石川貴康比喻,買屋像是「行動不便的蝸牛」,購屋人為還房貸而失去夢想,這是崇尚「完全自由」的朱學恆即使有能力購屋、也不想妥協的最大理由之一。另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是,從資金效率來看,高房價買屋一點都不划算。 ◎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2012年5月號第56期

租屋自住 買屋投資

2012/05/02
投資趨勢(房市)

高房價環境,要先想清楚「房子」對自己的意義為何?

日前台北巿頂級豪宅「勤美璞真」傳出頂樓以每坪304萬元天價成交,市場反應強烈。不論是否屬實,近幾年房價愈發「高貴」,確實讓許多人很焦慮,所以明知房價在高檔,仍會陷入「現在不買、以後可能更買不起」情緒中,並不斷問專家:現在到底要不要進場買房?

台北市房價高不可攀,30年老公寓每坪開價高達7、80萬元,30坪就要2000萬元,對月薪3萬元的年輕人來說,1年不吃喝都買不起1坪;就算努力存到自備款600萬元,往後20年,以年息2% 預估,每月本息平均攤還也要7萬元,若非薪水有6位數,一般上班族連台北市的1間老公寓都養不起。

養不起房子、養不起孩子、養不起的人生⋯⋯這不僅是年輕人心聲,就連3、40歲的壯年族群也心有戚戚焉。網路上對高房價的撻伐聲從未平息過,但總的來看,無非就是想知道2件事:現在該不該高價買房?房價會續漲或回檔?

若由房市專家來回答,答案一定是:「低房價將成為明日黃花。越晚買,只會買到越外圍。」「如果買不起,也千萬別放棄,因為租屋一輩子,財富都不會增加。」

若是7、8年甚至更早之前,這些話確實值得聽從。但現今呢?當老公寓每坪都喊到7、80萬元之譜時,「買房」真的是唯一選項嗎? 「不買房」就真的與財富無緣嗎?

在談這兩個問題前,我們先以最近銀行推出的「40年期」房貸新方案來想像一下「買屋人生」: 如果30歲購屋, 付了40年房貸,到70歲時才算是「存」下一間屋;當你退休時,還得靠政府推動的「以房養老」政策,把好不容易存下來的房子再抵押給銀行,換取年金(退休後生活費) ⋯⋯表面上,你是「存」了一間房子,實際上,這輩子你從不曾擁有過,但卻為它工作了一輩子。你過的其實是「屋奴人生」。

在華人社會,一生一定要有一間屋的觀念,就像DNA 般不斷被複製。情感上,買屋的歸屬與安定感是其他商品難以取代,好處是強迫儲蓄,運氣好還有倍數獲利。只是,在房價大漲8年後,現在買房真的划算嗎?我們可以用「房貸租金替代率」來衡量買屋好,還是租屋划算?

究竟要過屋奴人生?還是租屋人生?沒人能給標準答案,唯一能做的是:問問自己買房的意義!至於付不付得起,或是如何緊抓機會,都是對購屋做好深思熟慮後的下一步策略。

高價購屋 一點都不划算

在華人世界,被社會肯定的方式就是買屋,擁有一間房,同儕羨慕、娶妻順利。然而,在6年級「宅神」朱學恆看來,這種觀念簡直落伍,因為時代正在改變!這與20年前曾參與無殼蝸牛運動的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想法不謀而合。

呂秉怡表示,20年前台灣的經濟成長率有10%,當時社會存在「只要願吃苦,人人都能出頭天」的穩定力量,「買房安居」是為了提升生活水準;但自2008年後,經濟低成長成常態,失業率居高不下,新鮮人起薪倒退10年,買房也變成一種不可測的風險。

日本作家石川貴康就主張「上班族不買房反而更富裕」。他認為,年輕人購屋的最大風險就是「失去人生的發球權」。例如,無法任意轉換工作,或因買得遠,交通成本比別人多,薪水入帳所剩無幾,因而少了交際、培養人脈的機會,以及失去用錢滾錢的能力,甚至出國進修的夢想,也被沈重的房貸壓力消耗殆盡,很多稍縱即逝的機會,都可能被房貸「綁住」而動彈不得。

石川貴康比喻,買屋像是「行動不便的蝸牛」,購屋人為還房貸而失去夢想,這是崇尚「完全自由」的朱學恆即使有能力購屋、也不想妥協的最大理由之一。另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是,從資金效率來看,高房價買屋一點都不划算。

◎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2012年5月號第56期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簡單記帳APP

2022火速竄起記帳APP

3秒記一筆!迅速找出財務漏洞
介面清爽、無廣告、不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