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保險獎 精選頻道 購物車(0) 序號開通 影音課程 登入/註冊
記得2014年3月我還在大學任職時,我的長官洪學務長很緊張地跑來說:「剛剛我去銀行,行員跟我說台股指數會跌破6,000點耶!」(當時指數在8,700點)他知道我長期投資股票,於是勸我趕快把股票賣了。如今時隔3年,台股指數不但沒有跌破6,000點,反而在萬點關卡前徘徊。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在投資的道路上,會有人不斷地善意提醒你, 並且給你意見,但是,也許銀行行員只是跟我的長官打屁閒聊,只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回頭再來個一傳十,十傳百,若對投資沒有深入了解,那麼聽到這些小道消息與建議,勢必會影響自己的決策。   股市相對高檔 押身家前想一想   近期股市屢創新高,於是粉絲團新進來很多朋友,有不少人請我介紹好股票給他,甚至還有人想賣房子、押身家來買股。我總是建議他們,別急著進市場,先大量閱讀相關的投資理財書刊,才能評估自己適合什麼樣的理財方式。而我也自問,為何2007年是我投資的分水嶺?思考後歸納出幾個因素,分別為銀行利率及投資報酬率這2點。   年輕時,我秉持傳統「有土斯有財」觀念,所以貸款買房子,只要有錢就拿去繳房貸,房貸繳完後,繼續再貸款買房子,直到買了第3間,發覺房價越來越高,以前第一間在台北的房子,1坪才花約14萬元,可是目前同區域新成屋每坪已高達50萬元,假設買進30坪,要花1,500萬元,以利率1.8%、20年期貸款計算,若全額貸款1,500萬,每月要繳交74,470元。   每月房貸光利息就超過2萬元,如果買間房子出租,至少也得月收2萬元以上才划算,但又有多少人一個月可以拿出2萬來租房子呢?由於現在買房出租的投報率,實質上比投資股票還要低,於是我就放棄繼續買房了。   在這10年的投資生涯,我接觸到的投資人往往有一些投資上的迷思,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形:   迷思1:以為股票進出時點 是以月營收增減來決定   月營收的增減一般與獲利會呈現相關連動,但是,如果投資人以為這種連動是絕對會發生的,那就很容易落入市場的圈套。常見的新聞手法是報導某公司營收大增,讓投資人以為獲利勢必有爆發表現,以我手裡的一檔個股大豐電(6184)最 為經典,2015年1月,財經媒體發布公司營收大增98.8%的消息,投資人以為撿到一顆鑽石,事實上,是因為大豐電在2014年12月1日買下轉投資的台灣數位寬頻所有股權,所以將台灣數位寬頻營收併入合併營收。   很多投資人認為,股本增加近1倍,營收增加1倍也是正常的,於是隨著跨區經營的利多消息,大豐電股價攀到61.2元的高點。事實上,大豐電在2015年的獲利因為跨區經營的殺價競爭,逐季衰退,但是投資人當時只看到營收增加就勇敢進場追價。   所以,看到市場出現有關企業營收增加的消息,投資人應該先去確認營收增加的原因,是否股本增加、或者取得轉投資公司控制力而納入合併報表等等。   迷思2:以為有一定市占 企業就能隨意漲價   很多人以為如果製造商在國內具有一定的市占率,企業就可以任意地漲價,想賺多少賺多少。會有這種想法,那就是不了解貿易商在市場的角色與運作機制。   貿易商掌握全球的商品資訊,當國內商品價格高漲時,貿易商就會去衡量全球產地有沒有相同或替代性商品,只要加上運費跟關稅等相關費用後仍有利可圖,貿易商自然會跳出來賺取這個利潤。好比去年(2016年11月)高麗菜價在零售市場大漲到一顆200元∼300元,於是貿易商就從東南亞地區進口高麗菜來台販售。   再舉個例子。有人說,大統益沙拉油市占率位居全國第一,所以企業可以完全轉嫁成本給消費者。那麼,你知道美國是全球最大的黃豆生產地,依據比較利益原則,美國製造出來的沙拉油成本將更為低廉,一樣容量的沙拉油,由美國出口到中國的零售價格只有台灣本地製造的3分之1,那麼只要市場價差能夠讓貿易商有利可圖,業者就會設法進口來販售,這就是貿易商具備的調節市場價格的功能。 本專欄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Money錢》2017年5月號第116期   《Money錢》成立LINE@官方帳號囉!  趕快按下加入好友吧!  

投資路上的4點迷思

2017/05/05
淘股,投資迷思,楊禮軒

記得2014年3月我還在大學任職時,我的長官洪學務長很緊張地跑來說:「剛剛我去銀行,行員跟我說台股指數會跌破6,000點耶!」(當時指數在8,700點)他知道我長期投資股票,於是勸我趕快把股票賣了。如今時隔3年,台股指數不但沒有跌破6,000點,反而在萬點關卡前徘徊。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在投資的道路上,會有人不斷地善意提醒你, 並且給你意見,但是,也許銀行行員只是跟我的長官打屁閒聊,只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回頭再來個一傳十,十傳百,若對投資沒有深入了解,那麼聽到這些小道消息與建議,勢必會影響自己的決策。
 

股市相對高檔
押身家前想一想

 
近期股市屢創新高,於是粉絲團新進來很多朋友,有不少人請我介紹好股票給他,甚至還有人想賣房子、押身家來買股。我總是建議他們,別急著進市場,先大量閱讀相關的投資理財書刊,才能評估自己適合什麼樣的理財方式。而我也自問,為何2007年是我投資的分水嶺?思考後歸納出幾個因素,分別為銀行利率及投資報酬率這2點。
 
年輕時,我秉持傳統「有土斯有財」觀念,所以貸款買房子,只要有錢就拿去繳房貸,房貸繳完後,繼續再貸款買房子,直到買了第3間,發覺房價越來越高,以前第一間在台北的房子,1坪才花約14萬元,可是目前同區域新成屋每坪已高達50萬元,假設買進30坪,要花1,500萬元,以利率1.8%、20年期貸款計算,若全額貸款1,500萬,每月要繳交74,470元。
 
每月房貸光利息就超過2萬元,如果買間房子出租,至少也得月收2萬元以上才划算,但又有多少人一個月可以拿出2萬來租房子呢?由於現在買房出租的投報率,實質上比投資股票還要低,於是我就放棄繼續買房了。
 
在這10年的投資生涯,我接觸到的投資人往往有一些投資上的迷思,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形:
 

迷思1:以為股票進出時點
是以月營收增減來決定

 
月營收的增減一般與獲利會呈現相關連動,但是,如果投資人以為這種連動是絕對會發生的,那就很容易落入市場的圈套。常見的新聞手法是報導某公司營收大增,讓投資人以為獲利勢必有爆發表現,以我手裡的一檔個股大豐電(6184)最
為經典,2015年1月,財經媒體發布公司營收大增98.8%的消息,投資人以為撿到一顆鑽石,事實上,是因為大豐電在2014年12月1日買下轉投資的台灣數位寬頻所有股權,所以將台灣數位寬頻營收併入合併營收。
 
很多投資人認為,股本增加近1倍,營收增加1倍也是正常的,於是隨著跨區經營的利多消息,大豐電股價攀到61.2元的高點。事實上,大豐電在2015年的獲利因為跨區經營的殺價競爭,逐季衰退,但是投資人當時只看到營收增加就勇敢進場追價。
 
所以,看到市場出現有關企業營收增加的消息,投資人應該先去確認營收增加的原因,是否股本增加、或者取得轉投資公司控制力而納入合併報表等等。
 

迷思2:以為有一定市占
企業就能隨意漲價

 
很多人以為如果製造商在國內具有一定的市占率,企業就可以任意地漲價,想賺多少賺多少。會有這種想法,那就是不了解貿易商在市場的角色與運作機制。
 
貿易商掌握全球的商品資訊,當國內商品價格高漲時,貿易商就會去衡量全球產地有沒有相同或替代性商品,只要加上運費跟關稅等相關費用後仍有利可圖,貿易商自然會跳出來賺取這個利潤。好比去年(2016年11月)高麗菜價在零售市場大漲到一顆200元∼300元,於是貿易商就從東南亞地區進口高麗菜來台販售。
 
再舉個例子。有人說,大統益沙拉油市占率位居全國第一,所以企業可以完全轉嫁成本給消費者。那麼,你知道美國是全球最大的黃豆生產地,依據比較利益原則,美國製造出來的沙拉油成本將更為低廉,一樣容量的沙拉油,由美國出口到中國的零售價格只有台灣本地製造的3分之1,那麼只要市場價差能夠讓貿易商有利可圖,業者就會設法進口來販售,這就是貿易商具備的調節市場價格的功能。


本專欄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Money錢》2017年5月號第116期

 
《Money錢》成立LINE@官方帳號囉! 


趕快按下加入好友吧!  好友人數

money-640x250.jpg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簡單記帳APP

2022火速竄起記帳APP

3秒記一筆!迅速找出財務漏洞
介面清爽、無廣告、不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