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保險獎 精選頻道 購物車(0) 序號開通 影音課程 登入/註冊
生病時如果只到藥房買成藥,可能會延誤治療;投資理財如果光憑喜好去執行,也可能需要付出代價;若能有專業人員替我們把關,就可少走冤枉路。 有支藥品廣告最近在我的一個朋友群組引起了討論。廣告標的是感冒用的口服液,只有20秒,場景是藥局,一開始客人說:「我常喝的那種感冒藥拿一瓶。」然後是藥師回應:「no piece就no good(s),沒貨啦!」 接下來畫面出現主打的感冒液,然後藥師說:「有piece就good」,客人說:「喝了嘛卡安心」,最後客人手拿標的藥品,與藥師倆都豎起拇指比讚。 一位朋友看完疑惑的說,沒貨表示賣得好,那廣告主打的藥品不就是賣不好的商品嗎?最後又說讚,這是什麼邏輯? 如果光聽配音,的確是怪怪的;但若仔細再看特意打出來的英文字幕,又有另一番理解了。當藥師說:「no piece……」時,左上角出現「No PIC/S,No goods」的大字,顯然藥師的英文發音與字幕有落差,所以沒有把廣告真正要揭示的PIC/S意涵表達出來。 PIC/S的全稱是PIC/S GMP,指的是一種藥品製造的規範標準。GMP是「藥品優良製造規範」、PIC/S是指「國際醫藥品稽察協約組織」,PIC/S GMP就是一種國際認證制度,我國在2015年開始實施,藥品經評薦獲得認證,貼上認證標章後才能上市銷售。 所以廣告真正想說的是,客人以前常喝的口服液是沒PIC/S GMP認證的,沒進貨,所以沒貨,改喝有PIC/S認證的XXX,就good了。但是廣告只有20秒,多數人又不知道PIC/S是什麼,以為是pieces的縮寫,所以朋友中除了上述的批評,有的根本搞不清楚廣告要表達什麼。 我覺得主要就是廣告演員的發音與字幕落差造成的問題,但朋友卻指出這是廣告商在玩弄諧音時弄巧成拙,包括piece與PIC/S、good與goods。 這也讓我聯想到,當我們在面對形形色色的金融商品與服務時,並沒有類似PIC/S的認證制度,那麼該如何為自己的投資把關呢?我覺得倒是可參考這支廣告所引發的議論做好規畫,謹慎選擇。 首先是認明規範的「把關效應」,GMP是一種規範,PIC/S GMP是一種認證,有保護消費者的把關作用。國內的金融商品與業務,也須經由主管機關(金管會)審查才能銷售、提供服務,但國外的商品與服務,主管機關管不到,必然就存有相當的風險,這包括海外不動產、私募基金、保單,以及各式各樣的投資標的、方案,都要小心。 其次,以藥品來說,通常可分為處方藥與非處方藥,處方藥須憑醫師處方才可取得,至於非處方藥則是在藥局、藥粧店、大賣場都可買到,通常稱為成藥。就取得、使用藥品來說,我們所接觸到的人員,有醫師、藥師、一般銷售人員,有時是醫師開給我們的藥品,有時是藥師推薦的,有時只是一般銷售人員憑知識、經驗賣給我們的,有時又是自己憑自身了解去買的。這當中醫師、藥師、銷售人員、消費者各自具備不同的醫藥專業知識、訓練及經驗。醫師、藥師需相關科系畢業,經考試取得執照才能執業,銷售人員則專長、經驗不拘,一般消費者更不用說了,除非久病成良醫,多數都是偶爾有病才接觸,所知甚少。 投資理財商品及業務也涉及許多專業,並由各種不同的人員憑藉各自的專業領域訓練及經驗提供服務。做為消費者的我們,除非自己有心下功夫去研究、了解,在專業方面必定不如業者,須透過對方的協助做好理財。相關的做法,也可參考我們就醫服藥以至康復的過程,例如看診,透過相關檢查了解實際病況,經由醫師進行治療(服藥、開刀、復健……等),療養以至康復。我們可以善用金融業者的專業先了解自己或家庭的財務狀況,必要時也進行理財健檢,進一步確認理財需求,然後做資產配置,以後再定期(例如半年、1年)做檢討並調整投資組合。我們身體有狀況時,絕對不可自己想、自己判斷、自己買成藥吃,就醫是絕對必要的。同樣地,處理錢財時,面對眾多的理財商品與服務,也不要只是自己想、自己判斷,自顧自就「撩落去」。目前很多金融機構都能提供專業的協助,即使有些理專注重銷售商品,還是可以透過貨比三家,多找幾家業者幫我們做評估、規畫,再配置適合自身的商品,這和看病也相似,這個醫生不行,換別的試試。醫院、藥局有大有小,醫師藥師的專業與經驗也互有差別,我們要知所選擇。金融業者也一樣,專業、商品與服務也有差別,不妨多花心思、時間去了解、比較,找可以長久配合,幫我們做好理財的業者及人員。  

生病找醫生 理財靠專業

2016/05/12
理財 , 投資


生病時如果只到藥房買成藥,可能會延誤治療;投資理財如果光憑喜好去執行,也可能需要付出代價;若能有專業人員替我們把關,就可少走冤枉路。


有支藥品廣告最近在我的一個朋友群組引起了討論。廣告標的是感冒用的口服液,只有20秒,場景是藥局,一開始客人說:「我常喝的那種感冒藥拿一瓶。」然後是藥師回應:「no piece就no good(s),沒貨啦!」

接下來畫面出現主打的感冒液,然後藥師說:「有piece就good」,客人說:「喝了嘛卡安心」,最後客人手拿標的藥品,與藥師倆都豎起拇指比讚。

一位朋友看完疑惑的說,沒貨表示賣得好,那廣告主打的藥品不就是賣不好的商品嗎?最後又說讚,這是什麼邏輯?

如果光聽配音,的確是怪怪的;但若仔細再看特意打出來的英文字幕,又有另一番理解了。當藥師說:「no piece……」時,左上角出現「No PIC/S,No goods」的大字,顯然藥師的英文發音與字幕有落差,所以沒有把廣告真正要揭示的PIC/S意涵表達出來。

PIC/S的全稱是PIC/S GMP,指的是一種藥品製造的規範標準。GMP是「藥品優良製造規範」、PIC/S是指「國際醫藥品稽察協約組織」,PIC/S GMP就是一種國際認證制度,我國在2015年開始實施,藥品經評薦獲得認證,貼上認證標章後才能上市銷售。


所以廣告真正想說的是,客人以前常喝的口服液是沒PIC/S GMP認證的,沒進貨,所以沒貨,改喝有PIC/S認證的XXX,就good了。但是廣告只有20秒,多數人又不知道PIC/S是什麼,以為是pieces的縮寫,所以朋友中除了上述的批評,有的根本搞不清楚廣告要表達什麼。

我覺得主要就是廣告演員的發音與字幕落差造成的問題,但朋友卻指出這是廣告商在玩弄諧音時弄巧成拙,包括piece與PIC/S、good與goods。

這也讓我聯想到,當我們在面對形形色色的金融商品與服務時,並沒有類似PIC/S的認證制度,那麼該如何為自己的投資把關呢?我覺得倒是可參考這支廣告所引發的議論做好規畫,謹慎選擇。

首先是認明規範的「把關效應」,GMP是一種規範,PIC/S GMP是一種認證,有保護消費者的把關作用。國內的金融商品與業務,也須經由主管機關(金管會)審查才能銷售、提供服務,但國外的商品與服務,主管機關管不到,必然就存有相當的風險,這包括海外不動產、私募基金、保單,以及各式各樣的投資標的、方案,都要小心。


其次,以藥品來說,通常可分為處方藥與非處方藥,處方藥須憑醫師處方才可取得,至於非處方藥則是在藥局、藥粧店、大賣場都可買到,通常稱為成藥。

就取得、使用藥品來說,我們所接觸到的人員,有醫師、藥師、一般銷售人員,有時是醫師開給我們的藥品,有時是藥師推薦的,有時只是一般銷售人員憑知識、經驗賣給我們的,有時又是自己憑自身了解去買的。這當中醫師、藥師、銷售人員、消費者各自具備不同的醫藥專業知識、訓練及經驗。醫師、藥師需相關科系畢業,經考試取得執照才能執業,銷售人員則專長、經驗不拘,一般消費者更不用說了,除非久病成良醫,多數都是偶爾有病才接觸,所知甚少。

投資理財商品及業務也涉及許多專業,並由各種不同的人員憑藉各自的專業領域訓練及經驗提供服務。做為消費者的我們,除非自己有心下功夫去研究、了解,在專業方面必定不如業者,須透過對方的協助做好理財。

相關的做法,也可參考我們就醫服藥以至康復的過程,例如看診,透過相關檢查了解實際病況,經由醫師進行治療(服藥、開刀、復健……等),療養以至康復。我們可以善用金融業者的專業先了解自己或家庭的財務狀況,必要時也進行理財健檢,進一步確認理財需求,然後做資產配置,以後再定期(例如半年、1年)做檢討並調整投資組合。

我們身體有狀況時,絕對不可自己想、自己判斷、自己買成藥吃,就醫是絕對必要的。同樣地,處理錢財時,面對眾多的理財商品與服務,也不要只是自己想、自己判斷,自顧自就「撩落去」。目前很多金融機構都能提供專業的協助,即使有些理專注重銷售商品,還是可以透過貨比三家,多找幾家業者幫我們做評估、規畫,再配置適合自身的商品,這和看病也相似,這個醫生不行,換別的試試。

醫院、藥局有大有小,醫師藥師的專業與經驗也互有差別,我們要知所選擇。金融業者也一樣,專業、商品與服務也有差別,不妨多花心思、時間去了解、比較,找可以長久配合,幫我們做好理財的業者及人員。

 

money-640x250.jpg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APP

提供最優質的財經文章、影音

1.股市、保險、房地產,掌握最新財經動態
2.專家、名人駐站,提供深度產業分析
3.課程、影音專區,讓動手深度學習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提前預約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