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適合波段操作嗎?該怎麼掌握進出場時機?
2021/01/15

在多數投資人心中,ETF通常被當成被動投資的工具,但隨著認識ETF的人越來越多,加上ETF也越來越多元,主動的投資甚至投機型的交易也越來越普遍,而到底ETF適不適合波段操作?在操作時又該留意哪些事情呢?

 

主動投資通常意味著要選股、擇時,而能做好這兩件事情,前提是投資人對於投資主題或是進出場時機已經有自己的看法,並不是人云亦云的跟風炒作,否則就會事後才發現,自己根本不知道為什麼進場、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要出場,等到受傷慘重時也已經無力可回天了!

 

主動投資,要對主題有充分的了解

 

身為主動投資者,對於自己要投資的主題要有超乎常人的深入研究才行,如果你想要投資5G概念股,但卻對於5G是什麼一竅不通,說不出低延遲是什麼意思,甚至自己也沒有使用過5G手機,那又怎麼可能早別人一步在起漲前進場,也早別人一步在退潮前離場?你懂得越透徹,你的贏面才會越高,這是主動投資的必勝法則。

 

為什麼呢?因為主動投資是靠資訊落差而獲得超額報酬,主題型ETF是一種追蹤主題指數、簡化你投資決策的好用工具,本身並不見得能創造超額報酬。如果你對這個主題不了解也不肯深入研究,投資大盤可能報酬率還比較高。

 

相反的,如果你對這個主題夠瞭解,你一定會很清楚知道該如何選擇適合你的ETF,例如你可能會認為,在5G的發展過程中,台灣的資通訊供應鏈會扮演重要的角色,所以投資台股市場的5G指數會比投資全球的5G指數更有優勢。

 

怎麼進場?

 

其實主動與被動之間並非一刀兩切,中間還有許多可能性可供選擇,例如台股5G指數真的跟台灣加權指數很不一樣嗎?其實最大持股都是台積電,可能差異也沒有想像中的大。此外,即便是主題型的ETF,又未嘗不能採取被動式的進場策略呢?如果長期看好5G概念股的表現,也可以定期定額長期佈局並持有!

 

當然,前面有說過,主動投資的投資人大多有自己的看法,所以自然有自己的進場策略,例如簡單一點可能透過均線或是KD指標找到理想的進場時機,複雜一點甚至從ETF的概念股去一一研究其股價是否物超所值,根據價值與價格的差距來決定是否進場。

 

怎麼出場?

 

既然知道怎麼進場,其實也就對怎麼出場同樣也有自己的策略了,不過在此也特別提醒,關於出場還有兩個可以額外考慮的指標:

 

首先,投資人可以設定一個停利、停損點。既然是主動投資,必然就會有看對與看錯的可能,如果機率各是50%,那麼將停利點設高一點,停損點設低一點,就會呈現賺都是大賺、賠都是小賠的結果,例如賺50%停利、賠20%停損,那麼就算看錯的機率略高,仍然可以保持賺錢的狀態,但能否打敗指數那就不一定了。舉例來說,投資人可以思考一下,未來三年,5G概念股的表現會有多少的報酬?

 

第二,投資人既然對投資的主題很了解,應該也能判斷這個題材的興衰消長時間,那麼最好在這個題材轉弱之前就提前先分批離場,這也是一個很關鍵的檢驗,如果投資人無法預測題材的未來發展趨勢,顯然就是對這個主題還沒有足夠的認識。

 

所以ETF能不能波段操作?當然可以,工具要怎麼用其實是看個人,但是在問這個問題之前,投資人可能要先問自己:對主題夠了解嗎?有沒有自己獨到的觀點呢?

 

注意:本文章提及之個股非為股票推薦之意,僅為示意參考,投資人須衡量自身之投資風險。

 

本文載自【Money錢雜誌

回上頁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