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保險獎 精選頻道 購物車(0) 序號開通 影音課程 登入/註冊
單靠省吃儉用,想存到自己的第一桶金,需要很長時間。想要提前攢到第1桶金,不僅要懂得如何有效省錢,還應該利用時間打工、賺外快,增加手中的資本,並且學習正確的投資方法,快速累積財富。 從2萬2000元起步,想要儘早攢到第1桶金100萬元,即使不吃不喝,全部把薪水攢下來,也要將近4年時間,但這卻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即使吃家裡、住家裡的新鮮人,也只能存下一部分錢。因此只靠存錢,夢想難圓,善用各種方法,提前攢到第1桶金,其實並不難。 譬如從學生時期就能開始的「打工」;人人都能辦得到的「省錢」;年輕上班族最有本錢的攢錢法︰「拼本業也拼外快」;有資本與知識就能開始的「投資」;政府近年大力輔導的「創業」;有點子就能賺得到的「發明」,都能比別人更快攢到一桶金。   沃瑪(Wal-Mart)百貨創辦人山姆.威頓(Sam Walton),成長於大蕭條年代,小一開始推銷雜誌,國一當送報僮直到大學。大學時除了自己送報,又多承攬了幾條路線,聘雇幫手,1年可以賺到4、5000美元,在當年可是一筆豐厚的收入。 送報只會占用清晨時分,山姆下課後還去當餐廳服務生,換取免費餐點,以及當游泳救生員。從高中開始,幾乎用的每一分錢都是靠自己賺來的,由於從學生時期就開始攢錢,當退伍後有機會頂下一間雜貨店時,山姆才能立刻拿出一筆起步的資本。 戴爾(Dell)電腦創辦人麥克‧戴爾(Michael Dell),也是小二就做起第1份生意──賣糖果,接著搓合郵票買賣,中學時招攬報紙訂戶,從電話促銷過程中發現,訂閱機率最高的是新人與新居,很有生意頭腦的戴爾於是鎖定這2種族群,賺到獎金1.8萬美元,成為日後創業的一桶金。 美國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Greenspan)12歲時喜歡上樂器單簧管,每天花好幾個小時苦練,後來接著學薩克斯風。他念中學時還曾加入舞蹈樂團,每周演奏幾次,就能賺到10美元。商品大師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打工的年齡更早,5歲時就在棒球場邊撿地上的空瓶去賣。 從很多中外投資大師或是企業鉅子的故事可以發現,他們在少年時期都有相當豐富的打工經驗,這告訴仍在就學的學子,或是家有子女的父母一件事:在課業與安全的許可下,如果能從學生時期就養成打工經驗,不只能提早攢下自己的一桶金,也能培養責任感與社會歷練。 VISA曾經舉辦過徵文比賽,當年選出的理財冠軍是6年2班的沈政達。他在服志願役期間,每個月約有4萬元薪水,他先善用軍中優惠儲蓄,每月存下3萬元;接著每月再買5000元儲蓄險;年終獎金加上考核獎金的10萬元,也是立刻做定存;加上退伍金30萬元,3年半共存了200萬元。 退伍後就用這桶金當頭期款,買了人生第1間房,當時總價340萬元,目前已增值到600萬。而同期的軍中同袍收入相同,但是放假就出去吃吃喝喝,退伍時很多都是兩手空空。 《我上班,我存到一百萬》的作者謝依珊,從養尊處優的月光女到2年存下100萬元後,開始養成省錢好習慣,譬如婚禮籌備時先用2000元去網拍標到二手婚紗,再用6800元在網路找到攝影師,加上化妝造型總共只花了1萬多元,就將原本行情要5~10萬元的婚紗攝影搞定了。   想要在本業快速累積一桶金,哪一種職務的機會最大呢?答案是「業務」。目前雖是全球減薪年代,但是唯有業務性質的工作,老闆不敢隨意調降底薪與獎金,因為業務是公司命脈。一旦景氣轉好,業務也會是調升待遇的第1批人員。 ​ 任何時期,總是業務的職缺最多,而且有相當比例是歡迎新手加入,更重要的是,優秀的業務往往是成為老闆的登雲梯,因此若想要靠本業加速第1桶金,做業務的機會最大。 傳媒大亨黎智英的第1桶金是從股市來的,喜愛閱讀的黎智英從一本奇書《股票作手回憶錄》中揣摩出一些炒股心得。由於亞洲熱錢流入以及10大地產公司陸續上市,1972年港股狂飆,黎智英拿到年底分紅的7000元港幣,與同事合資籌到1萬港幣,開了信用交易戶,隔年就賺了近20倍。 24歲的黎智英沒有因此而志得意滿,他知道不是因為自己本領有多大,主要是天時地利配合。連炒股高手李佛摩(《股票作手回憶錄》書中主人翁)最後都破產自殺,黎智英知道自己要見好就收。狂飆行情隨後也因股價炒高,以及第1次石油危機接近而狂瀉收場,黎智英立誓從此不再炒股、炒房,並且將這筆從炒股賺來的第1桶金當成日後的創業資本。 黎智英投資股票賺到一桶金,台灣蘆州碾米商之子林堉璘則是投資土地賺到無數桶金,他在民國50年代,獨具慧眼地於三重、蘆洲、新莊陸續收購土地。 當時台灣經濟發展開始由進口替代逐步轉為出口擴張,政府同時通過了《獎勵投資條例》,首批引進的外資主要集中在美國電子製造商,其中有不少是選在台北縣的省道邊開設工廠。於是原本被大家棄如敝屣的賤地、農地,搖身一變為工業區與住宅區,林堉璘原本是用每分、每甲買進的農地,最後卻能以每坪的代價出售,奠定日後的百億身價。 新手進場前 要先做功課 靠投資賺到一桶金,總是會讓大家津津樂道,但是黎智英是膽識加上機運,賺到股票的一桶金;林堉璘則是很早就看出都市計畫圖就是藏寶圖,因此在房地產上賺到無數桶金。一般人如果沒有做準備,就想要跟進複製這種投資傳奇,要小心不但無法提前攢到一桶金,資產還可能受傷。 63年次的Annie,畢業時月薪不到3萬元,一開始錢存銀行,嫌財富增長速度太慢,不知何時才能存到第1桶金,後來看同事買股都賺錢,也開始把存款轉去買股票,26歲時資產就有200萬元。 但是Annie不知道當時股票好賺,是因為跟到科技股泡沫行情,當2000年泡沫行情破滅,融資追繳令萬箭齊發時,Annie也是其中的受害者,資產大縮水。 來去一場空的Annie,知道自己其實不懂股票,從此改買基金,選擇波動度較大的新興市場或資源類別基金定期定額,4年後、31歲時才又存到100萬元。Annie表示,「投資新手要存到一桶金,如果沒有先做好功課,最好還是先從相對穩健的投資工具下手」。 善用複合投資法 減少受傷機會 如果對於積極型工具躍躍欲試,但是又怕受重傷,投資新手也可以選擇「複合風險投資法」,用每月固定所得儲存資本,用變動所得練習投資。譬如儘量月存1萬元到零存整付帳戶,由於未來3年升息機率高,假設平均存款年利率為1.5%,3年之後本利和為36萬8448元。 年度若有獎金或是外快,將這些變動所得拿去買股票,假設每年變動所得都有5萬元,並且都投入股市,如果年化報酬率10%,3年後股票資產可累積到16萬5500元,加上存款,總資本已有53萬3948元;即使選錯股慘賠一半,只剩約7萬5000元,加上存款後總資本仍有44萬3448元。   這種無風險與高風險兼顧的複合投資法,可以讓新鮮人同時攢資本與經驗,既能穩定累積資本,又能透過實戰經驗累積專業知識,會比不做準備就將全部資本投入,大幅減少受傷機會。3年後存到資本與知識後,就可以考慮提高高風險投資的部位,加速存到第1桶金。 ​ 如果沒有年度變動所得,也還是可以先月存1萬元,1年後再挪用其中2萬元,投資低價股或零股,仍然符合複合風險投資法的精神。只要謹記:攢第1桶金的本金要儘快養大、報酬率要能合理放大,就能提早實現目標。我們試算每月提撥若干金額,並且選擇不同報酬的工具,可以發現,如果月存3000元,又是存在定存利率只有1%的銀行,需要24.5年才能攢到100萬元;若能月存1萬5000元,並且選對年化報酬率能有10%的工具,譬如股票或基金,時間大幅縮短到只要4.4年。 7年級生葉信汎是畢業就創業成功的少數案例。大學畢業前最後一次寒假到上海訪友,品嚐到可以搭配滷味的麻辣鍋,心想台灣已經接受麻辣鍋與滷位攤的經營型態,但是麻辣鍋要揪數人才能享用,而當時滷味攤又似乎沒有麻辣的湯頭,如果將麻辣鍋做成一人份再結合滷味,這種麻辣燙的新型態應該能打動饕客的味蕾。 葉信汎再三光顧、加上朋友推薦,以及奉上10幾萬元台幣的「學費」,終於讓上海老闆傳授湯頭製法。但回到台灣還是要反覆實驗,才調配出最適合台灣人的口味。 2005年葉信汎用100萬元資本,在師大夜市開業,第2年回本,第3年賺到100萬元,至今已第5個年頭,不僅熬過新手創業的夭折期,也打出名號。但是葉信汎回首來時路,認為自己算lucky,起步時景氣不錯,又有尋求創業顧問的協助,才能減少失敗的風險。 當時輔導葉信汎的中小企業協會創業顧問柯蕙苓表示,近年來如中小企業處、勞委會、青輔會、教育部都有提供創業支援。她提醒創業新手,特別是畢業就想創業的新鮮人,只有做好更多準備,才不會倒賠一桶金。  

6個好方法提前攢一桶金

2015/11/26
第一桶金,

單靠省吃儉用,想存到自己的第一桶金,需要很長時間。想要提前攢到第1桶金,不僅要懂得如何有效省錢,還應該利用時間打工、賺外快,增加手中的資本,並且學習正確的投資方法,快速累積財富。

從2萬2000元起步,想要儘早攢到第1桶金100萬元,即使不吃不喝,全部把薪水攢下來,也要將近4年時間,但這卻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即使吃家裡、住家裡的新鮮人,也只能存下一部分錢。因此只靠存錢,夢想難圓,善用各種方法,提前攢到第1桶金,其實並不難。

譬如從學生時期就能開始的「打工」;人人都能辦得到的「省錢」;年輕上班族最有本錢的攢錢法︰「拼本業也拼外快」;有資本與知識就能開始的「投資」;政府近年大力輔導的「創業」;有點子就能賺得到的「發明」,都能比別人更快攢到一桶金。

 
沃瑪(Wal-Mart)百貨創辦人山姆.威頓(Sam Walton),成長於大蕭條年代,小一開始推銷雜誌,國一當送報僮直到大學。大學時除了自己送報,又多承攬了幾條路線,聘雇幫手,1年可以賺到4、5000美元,在當年可是一筆豐厚的收入。

送報只會占用清晨時分,山姆下課後還去當餐廳服務生,換取免費餐點,以及當游泳救生員。從高中開始,幾乎用的每一分錢都是靠自己賺來的,由於從學生時期就開始攢錢,當退伍後有機會頂下一間雜貨店時,山姆才能立刻拿出一筆起步的資本。

戴爾(Dell)電腦創辦人麥克‧戴爾(Michael Dell),也是小二就做起第1份生意──賣糖果,接著搓合郵票買賣,中學時招攬報紙訂戶,從電話促銷過程中發現,訂閱機率最高的是新人與新居,很有生意頭腦的戴爾於是鎖定這2種族群,賺到獎金1.8萬美元,成為日後創業的一桶金。

美國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Greenspan)12歲時喜歡上樂器單簧管,每天花好幾個小時苦練,後來接著學薩克斯風。他念中學時還曾加入舞蹈樂團,每周演奏幾次,就能賺到10美元。商品大師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打工的年齡更早,5歲時就在棒球場邊撿地上的空瓶去賣。

從很多中外投資大師或是企業鉅子的故事可以發現,他們在少年時期都有相當豐富的打工經驗,這告訴仍在就學的學子,或是家有子女的父母一件事:在課業與安全的許可下,如果能從學生時期就養成打工經驗,不只能提早攢下自己的一桶金,也能培養責任感與社會歷練。




VISA曾經舉辦過徵文比賽,當年選出的理財冠軍是6年2班的沈政達。他在服志願役期間,每個月約有4萬元薪水,他先善用軍中優惠儲蓄,每月存下3萬元;接著每月再買5000元儲蓄險;年終獎金加上考核獎金的10萬元,也是立刻做定存;加上退伍金30萬元,3年半共存了200萬元。

退伍後就用這桶金當頭期款,買了人生第1間房,當時總價340萬元,目前已增值到600萬。而同期的軍中同袍收入相同,但是放假就出去吃吃喝喝,退伍時很多都是兩手空空。

《我上班,我存到一百萬》的作者謝依珊,從養尊處優的月光女到2年存下100萬元後,開始養成省錢好習慣,譬如婚禮籌備時先用2000元去網拍標到二手婚紗,再用6800元在網路找到攝影師,加上化妝造型總共只花了1萬多元,就將原本行情要5~10萬元的婚紗攝影搞定了。

 

yisiaowan202403money-640x250.jpg


這種無風險與高風險兼顧的複合投資法,可以讓新鮮人同時攢資本與經驗,既能穩定累積資本,又能透過實戰經驗累積專業知識,會比不做準備就將全部資本投入,大幅減少受傷機會。3年後存到資本與知識後,就可以考慮提高高風險投資的部位,加速存到第1桶金。

如果沒有年度變動所得,也還是可以先月存1萬元,1年後再挪用其中2萬元,投資低價股或零股,仍然符合複合風險投資法的精神。只要謹記:攢第1桶金的本金要儘快養大、報酬率要能合理放大,就能提早實現目標。我們試算每月提撥若干金額,並且選擇不同報酬的工具,可以發現,如果月存3000元,又是存在定存利率只有1%的銀行,需要24.5年才能攢到100萬元;若能月存1萬5000元,並且選對年化報酬率能有10%的工具,譬如股票或基金,時間大幅縮短到只要4.4年。



7年級生葉信汎是畢業就創業成功的少數案例。大學畢業前最後一次寒假到上海訪友,品嚐到可以搭配滷味的麻辣鍋,心想台灣已經接受麻辣鍋與滷位攤的經營型態,但是麻辣鍋要揪數人才能享用,而當時滷味攤又似乎沒有麻辣的湯頭,如果將麻辣鍋做成一人份再結合滷味,這種麻辣燙的新型態應該能打動饕客的味蕾。

葉信汎再三光顧、加上朋友推薦,以及奉上10幾萬元台幣的「學費」,終於讓上海老闆傳授湯頭製法。但回到台灣還是要反覆實驗,才調配出最適合台灣人的口味。

2005年葉信汎用100萬元資本,在師大夜市開業,第2年回本,第3年賺到100萬元,至今已第5個年頭,不僅熬過新手創業的夭折期,也打出名號。但是葉信汎回首來時路,認為自己算lucky,起步時景氣不錯,又有尋求創業顧問的協助,才能減少失敗的風險。

當時輔導葉信汎的中小企業協會創業顧問柯蕙苓表示,近年來如中小企業處、勞委會、青輔會、教育部都有提供創業支援。她提醒創業新手,特別是畢業就想創業的新鮮人,只有做好更多準備,才不會倒賠一桶金。

 
立即登入會員,每天可免費閱讀5篇VIP文章!
或立即訂閱可無限閱讀!
(文章未完,請登入繼續觀看)
立即登入會員,每天可免費閱讀5篇VIP文章!
或立即訂閱可無限閱讀!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APP

提供最優質的財經文章、影音

1.股市、保險、房地產,掌握最新財經動態
2.專家、名人駐站,提供深度產業分析
3.課程、影音專區,讓動手深度學習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提前預約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