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
國際金融-標題圖
2021/03/11
拜登新政上路 美國經濟復甦加速 價值股機會來了

美國新總統拜登入主白宮後,美中關係趨向和緩,新冠疫情亦明顯降溫,很可能將加速美國經濟復甦,但由於科技成長股已經漲多,低基期的價值股有機會抬頭。

今(2021)年初美國新總統拜登上任後,迅速簽署至少15份行政命令,推翻前任川普的多項決定,包括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及世衛組織、停止修建邊境牆等。儘管華府在風風雨雨下完成總統權力交接,投資者情緒依舊高漲,預期政策會持續給予支持,經濟也將擴大復甦,截至2月中旬,美股3大指數迭創新高。

 

由於美國新冠病毒疫情嚴重,拜登上任以來,很明顯將疫情的控制列為重點任務,除了規定所有人出入聯邦政府機構都必須戴口罩,也強調全民戴口罩的重要性,這點跟川普時代有很大的不同,效果似乎已逐漸顯現,近期美國感染個案數從每日20萬人以上的高峰快速下滑7成。

 

除了推動全民出入公共場所戴口罩政策,拜登更將疫苗的施打列為重大緊急任務,日前所提出的1.9兆美元紓困方案,聚焦疫苗生產與分配,以及對於疫情受害行業、個人的救助,預計最快在2月底就可能獲眾議院、參議院通過。

 

拜登力推1.9兆紓困案
通過與否將牽動美股走勢

然而,國會不久前剛批准了4兆美元紓困方案,共和黨人認為,新提出的1.9兆方案規模過大。拜登所屬的民主黨以微弱優勢控制參眾兩院,但該紓困方案可能需要兩黨的支持才能通過。因此,新紓困案若未能如期通過,美股可能出現失望性賣壓,股市高檔震盪可能加劇。

 

川普在任內對美國新冠疫情常輕描淡寫,他卸任時仍未能達成其制定的新冠疫苗接種目標。川普政府原宣稱,要在2020年底前讓2,000萬美國人接種新冠疫苗,不過,拜登的白宮幕僚長克萊恩(Ron Klain)日前表示,拜登接任時,川普政府並未策劃如何發配新冠疫苗給美國人施打。

 

為了在夏季前達成填滿疫苖儲備的目標,拜登2月20日拜訪輝瑞公司,獲承諾在未來幾週將新冠疫苖產能提高1倍。輝瑞執行長Albert Bourla表示,輝瑞目前每週提供美國政府的新冠疫苖約為500萬劑,該供應量將提高1倍以上。

 

輝瑞此前表示,將在3月底前提供美國政府1億劑疫苖,並在5月底前再提供1億劑。截至2月17日,輝瑞已經向美國政府提供4,000萬劑新冠疫苖。

此外,美國另一家新冠疫苗廠莫德納(Moderna)亦同意在7月底前,向美國提供3億劑新冠疫苗。

 

在美國地方政府要求更多疫苖數量,以及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美國人染疫死亡之際,拜登政府正試圖加快這場史無前例的行動,為大多數美國成年人接種新冠疫苗。拜登表示,他有信心在他任職百日內,能超越完成1億劑疫苖接種的目標,但他也強調,美國人要恢復正常生活,可能還需幾個月時間。

拜登政府希望在7月底之前,為所有美國人備好足夠的疫苗供應,但完成施打還需要更多時間。

 

留意美國貨幣緊縮時程
價值股將優於成長股

凱基投顧表示,美國經濟在疫苗廣泛施打之後可能快速復甦,未來貨幣趨緊的速度將較上一個週期為快;而美國貨幣緊縮的時程,是美國股市是否反轉的重要關鍵。

雖然市場預估,2023年中才會有第一次升息,但由於今年經濟復甦速度可能甚為迅速,凱基投顧預測,未來有可能提前升息,但在聯準會與市場溝通更加良好的情況下,貨幣緊縮將不致在半年內發生。

 

在景氣復甦、企業獲利動能強勁,且無實質性貨幣緊縮的條件下,投資人依然看好今年美國股市。但由於波段漲幅已經很可觀,今年上漲的空間將很難超過去年。市場對緊縮預期的改變仍將加大市場的波動,這在經濟復甦格外強勁的情況下更容易發生。

 

在疫後景氣復甦、經濟重啟的情況下,凱基投顧持續看好非美股市將會優於美國股市、價值股優於成長股。除了長線趨勢中的數位經濟、電動車和替代能源預期可維持穩健成長,短線受惠殖利率曲線向上(利差擴大)的金融,以及受益於經濟復甦的產業,如傳統車市,亦有低檔反彈機會。

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2021年3月號《Money錢》

 

注意:本文章提及之個股非為股票推薦之意,僅為示意參考,投資人須衡量自身之投資風險。

 

本文載自【Money錢雜誌

國際金融-標題圖
2021/02/04
為提振美國經濟 新財長葉倫推另一輪抗疫刺激計劃

美國新任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日前在出席參議院任命聽證會時,呼籲參議員「大膽行動」,提高抗疫紓困支出,因提振美國經濟成長的好處大於債務增加的風險,她同時強調不追求弱勢美元,匯率交由市場決定,並表示拜登政府終將對富人和企業加稅。

 

在財政刺激政策方面,葉倫認為利大於弊。葉倫說,財政部依然對財政保持警覺,短期內可承受讓經濟重返正常的成本,幫助度過疫情並減輕中小企業和家庭的負荷。目前除已知的1.9兆美元方案外,推動另一輪抗疫刺激計劃是葉倫上任後的核心工作之一。葉倫強調,就算債務負擔占經濟產值比重升高,但利率低,財政部並未因債務支付更多利息。美國2020財政年度結束後,帳上共累積27.7兆美元債務。

 

儘管前總統川普多次表示支持弱勢美元,葉倫在聯準會(Fed)擔任主席時也因寬鬆貨幣政策與弱勢美元被批評,但葉倫表示上任後將追求穩定匯率,美元匯率將交由市場決定。

 

對於市場關注的加稅政策,葉倫表示「終將加稅,但不是現在。」葉倫的言論凸顯總統拜登偏好對企業和富人加稅的傾向,但她強調目前焦點是提供紓困來度過難關,而不是加稅。此外,葉倫主張,川普在2017年減稅政策中的部份措施必須廢除。

 

至於拜登當選總統催化乾淨能源政策一事,葉倫表示,氣候變遷對美國經濟已經構成生存威脅,將設置專任官員負責氣候變遷事宜,並處理金融系統面臨的系統性風險。此外,她也將提高乾淨科技和電動車投資,目的是減少碳排放,還能確保美國經濟競爭力,並創造就業機會。

 

 

Numbers
Taiwan 1,000元

某外資券商喊出的台積電最高目標價,呼應台積電1月14日法說會釋出的中長期正向營運展望,以及遠超乎外資圈預期、高達250億至28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受法說會利多激勵,1月21日台積電股價最高來到679元。

 

 

Hong Kong 6.6%

香港2020年第4季失業率。香港官方公布,失業率由去年9~11月的6.3%,上升至10~12月的6.6%。香港勞工及福利局表示,在第4波新冠病毒疫情衝擊下,勞工市場再度惡化,預期短期內仍將受到顯著影響。

 

 

USA 26%

2030年時電動車在美國汽車市場中的比例。美國總統拜登計劃至2030年,將美國電動車充電站數量增加至50萬個、推動零碳電動巴士取代柴油巴士、將300萬輛公共車輛替換為電動車,以及獎勵綠能汽車製造商和個人。

 

 

UK -2.6%

英國去(2020)年11月相較於前一個月的GDP萎縮率。英國國家統計局指出,由於第2波疫情擴大,當局實施新的封鎖管制,包含許多商業活動,此舉可能讓英國經濟陷入雙底(Double-dip)衰退(即連續衰退)。

 

 

看好中國科技 恒生科技指數大漲

港股「恒生科技指數」今(2021)年1月20日創去年中掛牌後新高,在台股掛牌、唯一連結恒生科技指數的「統一恒生科技指數ETN」(020021)交投熱絡,12月2日掛牌以來漲幅超過20%。統一投顧分析,恒生科技指數此波大漲主要是南向資金拉抬。

短線來看,美系資金對港股影響力仍大,市場認為拜登上任將一改川普極端的對中態度,有益「逐漸A股化」的港股正向發展。長線來看,中美爭霸成常態,中國勢必全力作多科技股以促進產業發展,加上多檔指標股今年可望回港上市,整體氣氛樂觀。

 

 

打壓中企 美新增9家投資黑名單

美國前總統川普卸任前加強打壓中國企業,將小米集團、北京中關村發展投資中心、廣東高雲半導體科技、中微半導體設備、籮筐技術、大新華航空、中譯語通科技公司、中國航空集團及中國商用飛機公司等9家企業增列至投資黑名單內,並將中國海洋石油集團(CNOOC,中海油)納入出口黑名單,並禁止美國投資人持有或交易這些企業的證券。

 

其中中微半導體設備為台積電設備供應商之一,台積電回應採購來源非限於單一廠商,不會受到影響。

 

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2021年2月號《Money錢》

注意:本文章提及之個股非為股票推薦之意,僅為示意參考,投資人須衡量自身之投資風險。

 

本文載自【Money錢雜誌

國際金融-標題圖
2020/08/20
美國選情牽動股市,川普民調持續落後,專家:留意他9月這大動作

美國第59屆總統大選將於2020年11月3日投票,現任總統川普近期民調持續落後民主黨提名的拜登,華爾街開始擔心川普可能落選,更擔心他為勝選而出險招。

 

根據美國主要媒體及蓋洛普等機構的民調,川普(Donald Trump)總統近幾個月的支持率持續下滑,「穩定落後」民主黨提名的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隨著今(2020)年11月初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逼近,投資人開始認真探討川普落選、拜登當選的可能性,以及川普為挽救選情可能使出的各種招數,這也將使得美股高檔震盪加劇,增添選前的不確定性。

川普向來把美股的表現視為個人政績,並多次警告投資人,如果他未能連任,美股將會大跌。商人出身、投機性格濃厚的川普,4年前意外當選美國總統,他很懂得投華爾街所好,一上台就推動個人及企業所得大幅減稅,積極鬆綁環保及金融法規,並施壓聯準會(Fed)降息,市場連續報以「漲聲」。

疫情及族群對立 讓川普頻失分

不過,今年以來,川普流年不利,尤其他從一開始就極為輕忽的新冠病毒疫情,重創了美國經濟,完全打亂他的經濟棋局;白人警察對黑人施暴致死引發大規模示威,川普應對明顯失分;最近出版的兩本新書(作者分別是他的前國家安全顧問波頓、姪女瑪莉)則大爆料,指控他把個人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之上、說謊成性,兩本書不約而同把川普描繪成人格有問題、不適任的總統,讓他的選情雪上加霜。

根據紐約時報、謝納學院(Siena College)6月底的民調,川普落後拜登14個百分點,尤其流失大量女性和非白人選票;CNN和福斯的民調也都顯示,拜登領先幅度達兩位數。眼看選情不妙,川普積極到各搖擺州造勢拉票,希望挽回民心。

自疫情爆發以來,拜登大都待在德拉瓦州自家,近期也逐漸恢復競選活動。根據紐約時報最新民調,目前搖擺州威斯康辛、密西根和賓州,拜登的支持度都領先超過10個百分點;在2016年總統選戰中,川普在這3州只是險勝,領先幅度小於1%,但如今連同佛羅里達、亞利桑那、北卡羅來納,這些4年前川普贏較多的6大搖擺州,現在民調全輸給拜登。

川普選情不樂觀,他自己也罕見地在6月底首度公開承認,可能會輸掉這場選舉。不過,很少人因此認為拜登篤定會當選,畢竟未來幾個月的變數還很多,而且美國總統大選勝負不取決於選民直接投下的票數,而是要取得過半選舉人團(Electoral College)票數。

美國總統大選是一種間接選舉,根據制度設計,總統候選人只要取得某個州過半選舉人票支持,該州選舉人票就全部計為該候選人的得票,即贏者全拿(緬因州與內布拉斯加州除外),因此候選人在策略上會優先爭取所謂「搖擺州」的民心。

中美對立升高 市場高檔震盪加劇

不過,川普不會坐以待斃,一定會想盡辦法痛打拜登的弱點,尤其是與中國相關的議題。川普7月14日在白宮宣布簽署《香港自治法》,除了譴責中國強推港版國安法侵犯港人自由,更藉機大肆批評拜登對中國立場軟弱,「白白送給中國很多大禮」。

普優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re)3月公布調查指出,美國人對中國的好感度是2005年以來最低,約有3分之2的受訪者不喜歡中國,比川普2017年上任時增加20個百分點。因此,即便是過去被視為對中國較友好的拜登,在選戰中也要表現出對中國強硬,而川普更試圖把自己描繪成保護美國免於中國威脅的守護神。

為尋求連任,川普接下來勢必還要對中國出招。中美之間除了貿易戰、科技冷戰、新冠疫情究責、港版國安法制裁鬥法、還有南海、台海、伊朗等潛在衝突點,而美國最近開始在南海議題選邊站,宣稱中國對南海絕大部分海域的主權聲索(聲明索取)為非法;中國則與川普眼中的死對頭伊朗協商一項涵蓋石油貿易、基礎建設投資與軍事合作的重大協議。

換句話說,中美之間的對立氣氛,很容易隨著美國總統大選逼近而加溫,若川普的選情一直沒起色,他很可能從9月起擴大對中國出招,不論是虛晃一招,或者假戲真做,甚至擦槍走火,都難免會影響已經漲高的市場多頭氣氛,投資人務必留意相關風險。


瑞銀模擬美國大選3種結果與市場反應

美國第59屆總統大選將於2020年11月3日投票,同時美國眾議院全部435個席位及參議院33個議席也會進行改選。對於這次美國大選可能的結果,瑞銀投資研究部參酌民調資料及網路下注賠率,模擬出3種較可能發生的情境,分別探討其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瑞銀投資研究部指出,截至7月9日,民調資料和下注賠率意味著目前有3種主要情境:

➊ 川普連任,國會仍是兩黨「平分秋色」,即維持現狀。

➋ 拜登獲勝,民主黨除了繼續掌控眾議院,在參議院也獲得多數席位,即民主黨大獲全勝。

➌ 拜登獲勝,眾議院、參議院仍分別由民主黨、共和黨掌控。

若是情境1維持現狀,瑞銀認為,除了預期中的第4階段紓困法案之外,不會再有較大的財政政策公布實施,經濟可望緩慢復甦,因兩黨在國會的勢力相當。外交方面,美國單邊主義政策會延續,中美關係會更緊張。至於金融和非金融(例如環保)監管,可望進一步放鬆。整體來看,市場目前對於拜登當選導致稅收和監管可能加重的恐慌消散,但對貿易政策的擔憂可能較大,其結果可能是在選舉剛結束後股市會有所上漲,而美元會走強。

若是情境2民主黨大獲全勝,瑞銀認為,拜登競選時所承諾的優先任務將得以推進,但不會完全落實,其中第一年新增國內支出規模約2,500億至3,000億美元。在美國經濟仍疲弱的情況下,拜登上任後提出的加稅幅度會小於其競選承諾,且會在2021年底或更晚才會實施,高收入群體和企業的邊際稅率會提升2至3個百分點,分別提升至39%和24%。

民主黨全面執政不意謂美國對中國會改採友好政策,尤其在貿易方面,但單邊主義措施可能會減少。此外,金融和環境監管可能會顯著增強。在這種情境下,資產再定價的可能性最大,股市至少最初會因擔憂稅收而下跌2%~5%,公債收益率會因額外的財政刺激政策而提升,這些相悖(加稅vs額外財政刺激)的力量會令美元受制約;出口導向的亞洲股市則受惠美國外貿政策的可預測性提高。

若出現情境3兩黨在國會勢均力敵,瑞銀認為,民主黨政府很難以壓倒性票數通過立法達到施政目標,財政擴張政策受制約,但金融與非金融監管會加強,外交政策的可預測性則較高、國內經濟緩慢回暖推高股市2%~4%,貿易戰緩和令美元走軟。

 

注意:本文章提及之個股非為股票推薦之意,僅為示意參考,投資人須衡量自身之投資風險。

 

本文轉載自【Money錢雜誌】 

台灣金融
台灣金融-標題圖
2021/03/03
3原則、2操作 全面掌握科技成長機會!

主題式ETF在台股掛牌ETF中相當熱門,不論是股票型或債券型皆是。而在股票型中,科技主題ETF共計17檔(資料來源:證交所,截至2020年底),在投資人熱烈追捧下包括5G在內等多檔ETF的漲幅與成交量排名多位居前段班。

 

傳統ETF多以市值排序  主題式ETF精準掌握個股

國泰投信ETF團隊產品經理陳郁仁指出,近2~3年來主題式ETF推出並受到市場歡迎,原因是投資人發現到傳統ETF篩選多以市值大小來排序,若某一檔股票市值大占比就會很高,也將主導整個指數的表現。例如:台灣加權股價指數中,市值大的台積電占比高,追蹤台股大盤的多檔ETF,也因台積電占比高達5成或7成以上,績效受到單一持股的影響較大而失真,也讓部分潛力股標的,無法得到應有的對待,且用市值高低挑選成分股,也無法即時剔除虧損的公司。

 

另外像5G、醫療科技、線上消費、人工智慧(AI)、電動車等,這些族群都同時涵蓋非常多產業,無法透過傳統指數分類精準挑選。因此,有些主題式ETF的篩選已不單只考慮市值,有些還會透過嚴格指數編製規則,來挑選公司產品線營收有哪些是符合主題的,市占或貢獻也需達一定比例,才能入圍成分股,讓投資人「看得到主題,也買得到主題」,並根據該產業的景氣週期變化等各項指標,來評估買入賣出的時機。

 

然而主題型 ETF投資範圍限定,投資人可以看作戰略工具,建議在買進一段時間後需檢視,若該產業欠缺成長動能,就要適時更換其他投資主題,以確保資金運用效能。

要如何挑出好主題呢? 陳郁仁指出,2021年為台灣5G元年,代表未來還有好多年的軟硬體發展空間,投資人可以先配置5G ETF,然後隨著科技的發展演進,再把電動車等ETF納入投資範疇。

 

其次,投資人可根據個人喜好來選擇。例如:去年(2020)因疫情關係帶動的醫療科技及在家工作的運用的視訊系統等商機,這類型的ETF波段表現最強勢,投資人可透過相關ETF趨勢來掌握此波投資契機,相較傳統市值型投資法更有效益。

 

3原則掌握大趨勢  半導體、5G、資安及電動車為首選

至於面對越來越多科技主題ETF,該怎麼挑選與投資操作? 陳郁仁建議:

➊找尋具有破壞式創新的科技

➋會改變全球人口結構

➌改變全球經濟樣貌等3原則來掌握大趨勢主題,並利用「長線持有、過程中加碼為輔」創造更多收益機會。 

 

陳郁仁解釋,由於金融市場不確定性竄升,特別是美中貿易戰火蔓延,使產業供應鏈結構產生巨大變化,在中美兩國相互封鎖下,投資人單押哪一國的風險都很高,所以投資人不只需要選對趨勢,更應回歸掌握關鍵技術及市場地位的企業。

 

台灣在5G上挾技術優勢、品質特佳、具高度適用性、多元市場經驗,成為全球頂尖5G供應鏈,是美中5G爭霸戰之下的最大受惠者,投資人就可以選擇國泰台灣5G+ ETF(股票代號:00881)。 

 

此外,由於全球網路快速發展,企業與個人逐漸習慣透過網路蒐集、處理、儲存及傳送大量訊息,未來資安相關軟體、系統、解決方案服務類的需求將隨之增加,這也反映在目前國內唯一一檔以資安為主題的國泰網路資安ETF(股票代號:00875)掛牌後的優異表現。 

 

另外,全球節能減碳環保意識抬頭,電動車普及化的發展獲得各國政府政策宣示與補貼政策,將帶動全球汽車工業版圖轉移,驅動相關產業和供應鏈大幅變革並轉型,未來如有相關電動車題材產品,建議投資人可以多加留意。 

 

最後,提醒投資人掌握大趨勢後,還有2個操作原則要留意,一是要充分了解ETF的持股內容,以免看對趨勢卻買錯標的,另一個則要注意折溢價問題。陳郁仁表示,由於投資人搶進,部分ETF會出現溢價情況(股價高於淨值),通常溢價在1%以內尚可接受,若超過代表投資人買貴,隨時面臨市價修正靠攏淨值的風險。建議投資人投資ETF前最好先查詢其折溢價,找到較合適的買賣時機點。

智能科技
智能科技-標題圖
2021/01/28
5G至少再夯5年 利用3原則挑選適合的5G商品

提到2020年最夯的商品,5G基金與5G ETF肯定是其中之一,聲勢甚至凌駕於先前被追捧的AI(人工智慧)、互聯網題材,那麼今(2021)年依然會持續熱門嗎?專家們都給予肯定的答案。

 

關於5G的成長性,相信很多投資人已經耳熟能詳,就如同國泰台灣5G+ ETF經理人蘇鼎宇總結指出,5G未來的發展,不論橫向或縱向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縱向是指各世代的演化,包括5G、6G、7G……而縱向則是5G商轉後的應用,包括遠距醫療、車聯網、自動化生產、AI、機器學習、遠距教學等,遠比我們能想像的還要多,蘇鼎宇即強調廣義的5G不設限於特定產業。

 

5G基礎建設約需5年
商轉後應用將是重頭戲

富蘭克林華美AI新科技基金經理黃壬信也認同5G與AI、物聯網一樣,是科技產業的重要發展,但強調5G是速度平台,屬於階段性任務並不是最終目的,並預期5年內相關基礎建設多已完成,後續的多元商轉應用才是重頭戲。

 

因此,對於市場預期10年長線多頭說法,黃壬信表示不確定,建議先看5年即可。至於商轉應用的成長契機,黃壬信認為AI才是最主要的受益者,因為AI是物聯網核心,在5G這個速度平台的支援下,涵蓋食、衣、住、行、育、樂等多元應用,潛力商機相對具爆發性。

 

那麼,為何2016年AI開始發展、2018~2019年市場掀起一陣AI熱之後,AI熱度卻又突然冷卻?黃壬信解釋,最主要的原因是當時的網路速度不夠快,削弱AI應用的效益。一直到邊緣運算興起,以及5G基礎建設速度加快,5G的超高速、低延遲、多連結特性讓邊緣運算充分發揮,AI應用的效益也才得以彰顯。

 

最明顯的例子之一是車聯網,汽車市場與其產值遠遠大過於手機、工廠,在智慧車、智慧道路等大量使用AI下,黃壬信直言今年將是車聯網應用大爆發的一年。換句話說,5G以及後續世代的演進不會重蹈AI的覆轍,強調廣義5G商轉效益的蘇鼎宇相信,不論是基礎建設期或多元商轉應用期,5G相關個股股價都會有很不錯的表現。

 

利用3原則
挑選適合的5G商品

對於想要掌握5G成長機會的投資人來說,除個股外,買進5G相關基金或ETF是主要的方法,挑選上建議依循3個原則。

原則1:確認是否名符其實

這點主要是針對基金,投資人應檢視投資組合內容,確認是以5G相關個股為主,否則等同一般的科技型基金。此外,黃壬信認為5G就是通訊,其中軟體相關將最具成長性,投資人不妨以此做為主要的挑選條件之一。

 

原則2:無特別偏好 首選全球5G型

多數投資人對於該買中國5G、台灣5G還是全球5G(也稱全球通訊)一直有疑問,黃壬信建議沒有特別偏好的投資人以全球型為主,因為5G的基礎建設會因為某段時間、某個國家的預算等因素而有差異,有些國家或區域會進行得特別快,全球型可以因應變化來彈性調節。

 

但若是跟蘇鼎宇一樣,篤信不論中美兩國科技戰如何,台灣關鍵零組件廠商都居關鍵角色、是最佳受益者,就挑選台灣的5G ETF或基金。同理,若認為中國5G將持續領先全球,就選中國5G基金或ETF。

 

原則3:積極者挑主題型

買全球科技型基金或ETF一樣可以掌握5G相關商機,一定要買5G概念這種特定主題的基金或ETF嗎?黃壬信建議,不想管或沒時間定期關注基金持股內容者,或是穩健投資人,較適合買一般全球型科技基金;若投資人會定期檢視績效與持股內容,也願意承擔風險來追求較高報酬,就可以挑選5G主題型基金或ETF。

5g-future.jpg

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20211月號《Money錢》

注意:本文章提及之個股非為股票推薦之意,僅為示意參考,投資人須衡量自身之投資風險。

 

本文載自【Money錢雜誌

智能科技-標題圖
2020/10/01
5G應用商機將是台股未來10年主流

近2年全球競相投入5G競賽,雖因上半年新冠病毒疫情一度停滯,但是疫情凸顯網際網路、科技在生活、工作、教育、娛樂的多元應用,再加上5G建設被列入刺激經濟景氣的方案之一,各國不僅編列大量預算,更加快5G基礎建設的腳步。 根據初步估計,已有38國、92個電信業者陸續推出5G商用服務,預計2020~2035年5G產業鏈投資額約4兆美元,5G成為科技產 業大成長的主要驅動力。

疫情讓5G的商業應用想像具體化

國泰ETF團隊基金經理人蘇鼎宇表示,疫情下的鎖國或封城,不僅讓行動網路流量因視訊串流、通話與遊戲用量而成長56%,企業加速採用公用雲、遠距會議以及居家辦公也讓相關使用成長幅度達47%,實際的體驗更讓民眾對於5G未來商業應用的想像更加具體,遠距醫療、車聯網、自動化生產、人工智慧、遠距教學等不再只是空談。

為何5G商機這麼備受期待?因為5G擁有超高速、低延遲、多連結3大特性。

超高速可以與電競、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等應用結合,而低延遲則有助加速遠端醫療、遠距操控、物聯網、車聯網等應用的發展,多連結則是應用端最終的結果,民眾的生活將「無網不在」。

在這麼多的應用中,5G通訊應用市場的巨大商機是目前市場聚焦的重點之一,因為根據研究機構的數字顯示,2025年5G用戶將達28億,約覆蓋全球近65%人口,較2020年成長近14倍。

同期間,5G基礎設施市場規模總合成長率近3成,而全球IoT市場規模總合成長率20%。

台灣科技廠商居關鍵零組件要角

那麼在5G這塊商機大餅中,台灣廠商可以吃到多少?蘇鼎宇表示,全球5G供應鏈(如:晶片測試、網通設備、組裝、IC製程等)近8成依賴台灣廠商,而且中美貿易紛爭下,品質佳、具高度適用性的台灣廠商,不論是偏中廠商或偏美廠商均受益。 蘇鼎宇指出,雖然台灣、美國、中國的上中下游都算完整,但各有強弱。

例如:美國廠商以大廠為主,實力堅強,但若要在上中下游再加以比較,則以下游廠商的5G應用最強,例如:蘋果、亞馬遜、物聯網等。

台灣則在上游的基礎元件以及中游的小型基地台相關系統廠商相對具優勢;而中國5G雖居全球領先地位,但在美國制裁華為,以及中美貿易紛爭持續下,即使中國傾全國之力發展5G,華為事件帶來的變數依然是潛在隱憂。

不只中國5G發展有潛在變數,歐美在5G、6G政策發展上也潛藏變數,反觀台灣廠商,不論是偏中或偏美,關鍵零組件廠都具關鍵角色,已是全球頂尖5G供應鏈。

蘇鼎宇預期,即使未來幾年中美貿易戰持續發酵,貿易戰限制出口,技術高、調整具彈性的台灣廠商,將是投資人掌握5G商機相對安全的選擇。

5G成長才正要加速 現在進場時機正好

無庸置疑,5G相關商機將是台股未來10年主流,而且現在進場投資時機正好。

根據GSMA通訊協會表示,目前仍由4G主宰,5G網路連接數才剛開始加速。

此外,5G iPhone推出時間預計可能落在2020年10月中至11月初,加上全球基地台還在佈建中,蘇鼎宇表示,2021年才是 5G 真正爆發期! 即使現在投資5G相關題材正好趕上快速成長期,但眼見股價已漲一大波段,投資人還是有買貴疑慮。

 

對此,蘇鼎宇表示,短線股價確實處於相對高檔,但因美國11月總統大選時間越來越近,美總統大選前、後盤勢有可能較大幅度震盪,然而短期的政治事件所造成的震盪並不會影響中長期的經濟走勢,擔心買貴的投資人,可以趁股價出現較大修正時買進。

至於該如何挑選?除個股外,基金與ETF都有相關標的可以投資,蘇鼎宇表示,目前市場上5G相關的基金或ETF投資區域不盡相同,但真正掌握5G成長商機的是台灣,因為不論中美貿易戰如何發展,台灣廠商都將因佔據5G供應鏈關鍵地位而獲利成長穩定,投資台灣5G就可相對安心地掌握5G的成長爆發力。

蘇鼎宇提醒,5G基金或ETF畢竟是產業型,持股相對集中,因此較大盤型與科技型的成長性與波動性均相對高,適合積極追求資本成長的投資人,穩健或保守投資人可以定期定額方式來降低需承受的波動。

智能科技-標題圖
2020/07/24
AI時代來臨 20年後「這5職業」將消失!

大陸中心/鍾惠宇報導

 

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精準的投資眼光,讓他抓準許多機會搶先布局。面對現在日新月異的科技及不斷跳躍性成長的技術,馬雲就在教育論壇會上點出5大「20年後恐消失」的工作。

 

目前人工智慧(AI)已經被使用在智慧型手機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蘋果手機中的「Siri」,此外如機場、銀行推出的「人臉辨識」付款等。日前馬雲就指出有5個工作,在未來20年恐會最先被人工智慧取代。

 

包括「流水生產線工人」,因為門檻低、重覆性高且替代性強;「保全」工作內容輕鬆簡單,就算需要巡邏、收費,都能用ETC、機器人取代。

 

另外馬雲也點名「司機」、「快遞」跟「收銀員」,無人駕駛就不怕有司機過勞、酒駕犯睏等問題;快遞業務其實目前已經有「無人倉庫」,全靠機器人幫忙揀貨,不僅效率提升且出錯率低。未來收銀員則被機器人取代,消費者能自行掃條碼並付款,不但能讓業者減少人力支出,更能提升效率。

 

根據《數字財經智庫》報導,馬雲在1995年發現美國網路快速發展,就看中其商機無限,返國後還創辦中國黃頁並推銷,無奈當時卻被當成騙子;2000年馬雲接受《BBC》採訪時揚言要「改變世界」,語出驚人但被眾人嘲笑。後來他一步一腳印證實自己的眼光,也確實改變了世界,更成為首屈一指的企業家之一。

 

本文轉載自【Money錢雜誌

生活消費
生活消費-標題圖
2021/04/28
不養車改租車省很大!共享經濟當道 3款App輕鬆租

有用車需求的人,如果還無法負擔買車後的各項養車費用,或許可以使用租車App短期租借車輛,不僅能隨借隨還,也無須再額外投保各項車險,或是負擔其他附加費用,相當省錢。

擁有自己的代步工具是多數人的願望,不必在捷運或公車上人擠人,更無須擔心錯過班次還要再等候,如果是一家人出遊,擁有一輛自用汽車會相對方便,但回到現實層面,買車前還須考量後續的保養費、油費、燃料稅、牌照稅等支出,對於小資族而言可能會是一筆負擔。

 

如果你也有這些顧慮,建議嘗試以租借車輛的方式取代買車。近幾年共享經濟當道,有租車需求的人除了可到實體店面租賃車輛,也可直接透過手機App在線上租車,取車時間、還車地點更加不受限制。以下介紹3款國內目前常見的租車App,有需求者可以從中挑選適合自己的租賃服務。

 

首先比較實體租車行與線上租車的差異,傳統的實體租車行需要在營業時間內租還,且通常只能在原取車地歸還,多數也僅提供日租服務,至於線上租車則可以24小時租借,除了原地還車,有些還提供甲地租車、乙地還車的服務,租借時間也能以小時為單位,相對於實體租車各方面較具有彈性。

 

3款租車App
24小時隨租隨還

雖然如此,各家租車App還是有其優缺點。國內3大常見的租車App中,和運租車旗下的「iRent」租借範圍最廣,幾乎涵蓋全台,不僅能見度高,在申辦條件上也相對寬鬆,除了最基本的必須持有汽車駕照,只要是年滿20歲的國人或是持有3個月以上有效居留證者,都能註冊申辦。

 

iRent主要特點為能夠路邊租還,還可綁定一卡通或悠遊卡感應開啟車門,降低訊號不良地區的不便。

至於「Smart2go」則是格上租車的線上租車品牌,租借地區目前僅有雙北、桃園及新竹,除了須持有駕照,也只能由年滿20歲的國人申辦,車型選擇亦較少。值得注意的是,Smart2go提供甲租乙還的服務,可以先在App搜尋還車地點,不必再開回原處歸還。它與iRent路邊租還服務的差異在於,Smart2go可以直接用App搜尋鄰近地區的還車地點(合作停車場)是否有空位,iRent則必須尋找路邊的合法停車格,有時候必須多繞一下才能找到。

 

另一款租車App是來自美國的「Zipcar」,現階段僅提供雙北租借服務,申辦條件也相對嚴謹,必須年滿21歲、持有中華民國有效駕照1年,且在限定期間內未有酒駕或行車事故紀錄等,還車時則須回原地歸還。

 

需要用車才租借
省下高額養車費

目前3款租車App的費率依車型、租還方式、平假日方案等有所不同,若以時租計算,iRent及Smart2go最低價都為168元起,Zipcar則為208元起,Zipcar租借費率雖然為3款App中較高者,用車費則已包含國道電子計程收費eTag費用,iRent及Smart2go則須由承租人負擔國道過路費。

 

至於里程費計算,Zipcar提供前60公里免油費,超出部分每公里收取3元,iRent及Smart2go則是平均每公里收取3元。此外,租車費用已含括車損、竊盜險、乘客意外險、強制汽車責任險、任意第三人責任險等險種,承租人不必再額外投保車險。

 

仍須注意的是,租車期間收到的罰單、停車費等費用,還是要由承租人負擔,倘若發生嚴重的違規事故,除了須自行接受法律懲處及繳付款項,也可能會遭到租車公司停權。綜合上述評比,建議有需要用車的人可以按照個人需求選擇適合的租車方式,節省養車費,替自己攢下一筆存款。

053.jpg

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2021年3月號《Money錢》

注意:本文章提及之個股非為股票推薦之意,僅為示意參考,投資人須衡量自身之投資風險。

 

本文載自【Money錢雜誌

生活消費-標題圖
2021/03/02
沒有不良信用紀錄,申貸竟然沒過!關鍵問題出在「這一點」

從不與金融機構往來的「信用小白」,會有較佳的「信用評分」嗎?事實上,適當使用信用卡與銀行維持良好的借貸關係,有助於提升信用評分,增加貸款核准率。

 

為了防止花費超過預算,阿原一直使用現金付款,他認為,只有將錢從自己的口袋掏出時,才會提醒他這筆金額的流向,不至於胡亂消費,直到他想買房時,原以為一直沒有不良信用紀錄的自己,能順利向銀行申貸,卻因為從未使用信用卡而讓聯徵紀錄空白,造成申貸無法通過。

 

只要是想申辦房貸、車貸或信貸的人,一定對「信用評分」不陌生,根據聯徵中心資料顯示,此分數為個人授信(包含現金卡)、票據信用、信用卡以及繳款狀態、被查詢紀錄等資料的統計分析,不過僅供金融機構參考用,不宜做為交易准駁及利率訂價的唯一依據。

 

 

善用信用卡
有助累積信用評分

一般而言,較常見的信用評分計算來源為信用卡使用方式,分數介於200~800分之間,其中最重要的憑據就是還款能力。以阿原為例,雖然沒有留下任何不良紀錄,但身為「信用小白」,也就是從未向銀行申辦信用卡、借貸的人,由於無法累積信用評分,也無從衡量他的信用狀態,才有可能因此讓房貸申請受阻。

 

對此,不少理財達人建議,善用信用卡有助於累積信用評分,未來申辦房貸及各項貸款時,就有機會獲得較佳的貸款利率及額度,只要做好收支分配,使用信用卡不僅能累積信用評分,聰明挑選適合的卡片,消費還能獲得現金、點數的回饋。

 

信用卡是可以用來延遲付款的工具,懂得理財的人,更能靈活運用手上資金,像是先用於投資或是存放在高利活存數位帳戶累積利息,只要能準確記錄每筆支出與資金流向,就可避免遇到繳不出卡費的窘境;與之相反的是,一旦看到喜歡的物品,不管有沒有能力支付都先刷卡再說,結果不僅讓自己背負卡債,也可能影響信用評分。

 

 

選錯還款方式
恐影響借貸過關機率

信用卡有3種分期付款方式,分別是消費分期、帳單分期以及預借現金分期,據了解,用前2種方式消費不會影響信用評分,除非超過刷卡額度才有影響,但預借現金分期屬於借貸行為,必定直接與信用評分有所關連,消費者絕對要少碰。其實不論使用何種方式分期付款,都必須考量自身還款能力,以免債務如滾雪球般不斷增大。

 

此外,如果每期只繳「最低應繳金額」將啟用循環利息。最低應繳金額是指當期總計應繳費用的10%,低於1千元則以1千元計算,當期未繳完的款項會合併到下期帳單,同時加入按日計算、年息最高15%的循環利息。

 

假如每期都只繳納「最低應繳金額」,日後申請各項貸款時,審核的金融單位會查到這些紀錄,雖然不一定會被拒絕申貸,但利率通常會比較高,額度也會較少。

 

想了解自己的信用評分,聯徵中心提供每年度1次免費線上查閱「信用報告」,該份文件包含個人往來的授信、信用卡等資料,也可了解自己的信用評分,自第2次起每次酌收80元,假設短期內多次申請查閱,也可能被視為手頭急需資金、現金周轉不靈,會間接影響信用評分。

 

 

保留用最久的信用卡
維持信用歷史長度

除了上述行為會影響個人信用評分,要是有遲繳或是欠繳卡費紀錄,恐怕也會被判定還款能力欠佳而扣分,但信用評分並非固定不變,只要改善NG行為並維持一段時間,同時與金融機構保持良好的關係,該分數會再逐漸提升。

 

另外,根據聯徵中心資料,持有信用卡張數的多寡並不會影響信用評分,但若已經不再使用某張信用卡而剪卡,有可能因此讓信用長度縮短,導致信用評分減低。儘管信用長度的配分比重相對較少,不至於產生嚴重影響,但仍建議保留使用最久的信用卡,讓信用歷史長度保持在一定水準,有助維持信用評分。

credit-card.jpg

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2021年2月號《Money錢》

注意:本文章提及之個股非為股票推薦之意,僅為示意參考,投資人須衡量自身之投資風險。

 

本文載自【Money錢雜誌

生活消費-標題圖
2021/02/22
有錢該先還房貸還是先投資?理財專家從3點評估

如果你手中突然多出了一筆錢,而你又有房貸,可是現在股市又似乎很好賺,你很猶豫到底該先把這筆錢拿去還房貸?還是拿去投資嗎?別著急,先看本篇文章分析再來做決定不遲。

 

日前有網友在臉書社團貼文指出,如果手中有一筆多出來的錢,究竟該先拿去繳清房貸?還是按部就班繳房貸,有多餘的錢再拿去做投資或存下來?貼文曝光後,引起網友們討論。

 

55歲的筱芬去年被公司資遣,手上多了一筆150萬元的資遣費,由於筱芬工作資歷豐富,要找兼差並不困難,於是她接了3個固定專案,一周花2至3天處理工作,剩餘時間就是自己的自由時光。對筱芬來說,雖然現在的工作收入不比之前正職工作來得高,但時間分配很彈性,她可以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只是在財務上,筱芬目前仍背負房貸500萬元,因此對於領到這筆資遣費,她猶豫著到底該先拿去還房貸,還是投資比較好?

 

該還房貸、儲蓄或投資
3種效益比一比

對於筱芬的這150萬元資金,其實有3種選項:一是把錢存銀行,二是把錢拿去投資,三是先還房屋貸款。我們就以上述3種選項分別計算:

放銀行定存。以目前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機動利率)0.815%計算,筱芬一年只能領取12,225元的定存利息,獲利非常低,優點是安全、保本。

拿去投資。假設是買配息債基金,以年化配息率5%計算,1年約可領到配息75,000元,是銀行定存的6倍多,顯然領取配息債基金的利息遠高於銀行定存很多,而且如果筱芬每年再把領到的配息75,000元繼續滾入本金持續投資,那麼10年之後、也就是筱芬65歲退休時,原本的150萬元應該有機會變成247萬元,比原先的150萬元增加97萬元,這筆錢就成了筱芬另一筆多出來的退休金。

 

償還房貸。我們用比較簡單的方式計算,假設500萬元房貸是剛跟銀行借貸,貸款年期為20年,貸款利率1.35%,沒有寬限期,採本息攤還,那麼筱芬每月應繳納的房貸本息攤還金額是23,784元。因此,若拿150萬元優先償還房貸,房貸金額降為350萬元,那麼筱芬每月應繳的房貸金額可降為16,649元。將應繳貸款兩者相減,筱芬每個月等於可以減少7,135元的房貸支出,一年省下85,620元。

 

從上面3種不同做法來看,把錢存銀行的效益最低。至於到底該先還房貸,還是拿錢去投資,就要看每個人對「心理安全感」的需求高低而定。

從數字上來看,償還房貸每年可以省下85,620元的本息攤還金額(含本金與房貸利息);而若拿150萬元買進配息債基金、以年化配息率5%計算,一年可領配息75,000元,絕對足以支應這筆省下的房貸「利息」,但是依然沒辦法完全涵蓋「本金+利息」應繳總金額85,620元。如果想要獲取超過85,620元的報酬,除非找到比5%報酬率更高的投資標的,不過相對投資風險也較高。

 

年輕人可考慮投資
中年人以「理債」優先

做哪一種選擇都有優缺利弊。如果是30歲以下的人,因為投資時間會比40歲、50歲的人更有優勢,我們若以65歲退休為基準,30歲的人分別會比40歲、50歲的人多出10年及20年的退休金準備時間,只要按紀律投資、並且做好資產配置,絕對有機會靠著這150萬元創造出更高的投資收益,這樣就有可能會比把錢拿去先還房貸出現更高效益。但要特別提醒的是,如果你不是一個很懂投資的人、或者投資紀律不好,那就不適用於你。

 

如果你是個性保守或不善投資、或是心理安全感較低的人,也不用考慮了,請你先把多出來的這筆錢拿去優先償還房貸,尤其是年逾50歲的人,在理財上更要保守再保守,因為你能準備的退休金時間已經不多了,甚至在現實生活上,年逾50歲被迫提前退休的人機率很大,所以更別讓房貸成為自己財務上的沉重壓力,一定要把「償清房貸」列為首要的財務目標。

 

當然,上面的說法也適用在45歲以上的人,因為你不知道自己何時會中途失業,何況中年失業之後,要再找到跟之前同樣薪水的工作是很不容易的事,萬一失業好幾年都沒收入,卻還要面臨每個月繳房貸的資金壓力,若你過去又沒有「緊急預備金」的安全財務存糧,就更容易讓自己陷入財務困境之中,我就曾見過因此而被迫賣出房子的諸多案例。

 

無債一身輕之後
有多餘的錢再投資

大部分的人買房都會向銀行貸款20年、甚至30年或40年,所以最近網路上也有網友提出另一個想法:如果將來通貨膨脹,債務當然也會跟著同樣貶值,進而就降低了未來還房貸的壓力。其實,這是有迷思的,因為影響資產的因素有很多種,就算債務隨著通貨膨脹而貶值,但如果你的資產沒有增值,也是枉然!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台灣從2003年的1至10月,一直到2019年同期的這16年間,名目薪資雖然成長了20.22%,但卻追不上同期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成長幅度20.61%,以至於台灣上班族的薪資其實是倒退16年。所以,就算因為通貨膨脹而使你的房貸負債金額貶值,但你的薪水並沒有升值,反而還倒退了,這也代表將來你是否能承擔得起債務負擔,也是個大疑問。

 

此外,如果將來通貨膨脹了,別忘記,你的房貸利率也會跟著上揚,例如現在房貸利率是1.5%,未來通貨膨脹如果嚴重的話,房貸利率就可能會調漲到3%、甚至3%以上,那你每個月要承擔的房貸壓力是更高的。

 

所以,綜合以上分析,建議如果手邊有多出來一筆閒錢,應該優先償還房貸,等到房貸都清償完畢,多出來的錢才是真正可以投資的錢。當然,如果你是個投資高手,非常有信心可以在股海中賺多賠少,擁有這樣功夫的人,自然就不在此篇的討論之內了。

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2021年2月號《Money錢》

 

注意:本文章提及之個股非為股票推薦之意,僅為示意參考,投資人須衡量自身之投資風險。

 

本文載自【Money錢雜誌

 

回到頂部